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木俞
今年 6 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业务预计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如今,小米汽车离这个目标似乎不远了。
10 月 27 日,根据中金公司给出的研报预测,小米汽车可能在今年三季度实现盈利,单季度利润 7.07 亿元。

其二季度财报显示,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 26.4%,远超特斯拉的 18%。

零跑汽车和赛力斯(问界)的 2025 年中报告显示,两家车企的毛利率分别为 14.1% 和 28.9%,小米仅次于后者。
同时,小米汽车业务的亏损幅度快速收窄,二季度包含汽车业务在内的分部经营亏损仅 3 亿元,是 2024 年三季度(15 亿元)的三分之一。
当然,持续的交付能力也是车企扭亏为盈的重要力量。
按照小米二季度财报,小米汽车共交付 81302 辆新车。今年 9 月,小米汽车销量首次突破 4 万大关,达到 41948 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将站在盈利节点之上的小米汽车,能跻身全球五大车企之一吗?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稳了】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盈利的不是小米汽车。
2023 年,「长跑」8 年的理想汽车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成为国内首家「转正」的造车新势力。

若中金公司给出的预测准确,不算小米官宣造车的三年,「中国新势力盈利最快」的名号或许就要易主了。
高端产品销量增长是造车新势力快速盈利的保障,小米 SU7、YU7 两款主力产品均价均在 21 万元以上。
在 YU7 开始交付前,小米汽车仅靠 SU7 一款车型实现了单月销量突破 20000 台。
2025 年 9 月,SU7 单车型月销量仍有 19579 台。
至于 YU7,根据盖世汽车数据,9 月销量为 22369 辆,本年累计销量 47193 辆,成为 SU7 之外的又一销售主力。
另外,小米汽车小程序显示,SU7 和 YU7 锁单后交付周期仍长达 28-39 周。

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单车亏损约为 3690 元,这一数字对比去年同期的 3.7 万元,有了显著收窄。
总而言之,高销量 + 高利润双重作用下,给小米汽车扭亏为盈按下加速键。

小米汽车快速盈利,除了账面数据,背后还有更多的布局。
从各家新势力积极扩张产品盘的动作来看,新品是提振销量的主要做法之一。另一个做法,则是放眼全球,触及更广的市场。
对此,小米汽车并非没有准备。从新品角度看,小米近期的新车型备受关注。
据了解,小米下一款车型可能会是增程式大型 SUV,开发代号为「昆仑」,车身造型更贴近传统大型 SUV,主打大空间和豪华舒适。

出海同样是增加销量的关键手段之一,不过雷军针对出海已经给出过答案。
一次直播当中,他透露,小米汽车目前国内排队的人实在太多,这两年优先解决国内的交付问题,大概在 2027 年才会考虑出口。
国内市场持续热销,小米汽车的交付压力不可谓不大。
为了消化订单,小米汽车一期、二期工厂目前仍采用两班倒模式。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随着北京工厂持续优化、二期工厂产能逐步释放,小米有望如期完成交付目标,甚至超额完成。

顺利的话,小米汽车的交付压力有机会进一步释放,等到国内供需平衡之后,小米汽车的出海计划大概就能推进。
快速实现盈利的车企,会给行业树立一些新的范式——营销方式、产品布局,以及盈利之后,产品定价策略的改变,都会给行业带去参考价值。
同时,中国造车新势力盈利阵营的扩充,也会给一些定下盈利目标的车企带来压力,或许将再次点燃行业「向小米学习」的风潮。
退一万步说,即便小米汽车三季度没有如期盈利,按照这样的势头和数据,盈利的节点大概也不会太久。
那么,你认为小米汽车能够在三季度完成单季度盈利吗?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