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1分钟前

外资再投资税收抵免新政在沪落地数月,“真金白银”坚定外资加码信心

" 十四五 " 以来,上海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 5700 家,目前近 8 万家外资企业扎根各行业。蓬勃活力背后,上海市税务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升跨境服务效能,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扩大再投资注入强劲 " 税动力 "。

美国飞适动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飞适动力汽车座椅零件(上海)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深化在华战略布局,先后两次累计注资 5200 万元用于嘉善工厂的增资扩产。在此期间,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不仅细致解读了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还结合企业跨区域经营特点,介绍税收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便利举措,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 递延纳税政策有效降低了我们再投资的成本,公司已累计实现递延纳税 520 万元。" 该公司财务经理吴森琪介绍,得益于政策红利,企业已启动新一轮嘉善工厂增资计划。

记者了解到,外资再投资的 " 政策活水 " 已持续浇灌多年。2018 年,我国开始实施外资再投资 " 递延纳税 " 政策。今年 6 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联合发布境外投资者利润再投资税收抵免新政,新政明确,2025 年 1 月 1 日至 2028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且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的 10% 抵免当年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还可向以后年度结转。这一政策升级,让更多有扩大投资计划的外资企业吃下 " 定心丸 "。

科隆测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新政受益者之一。这家德资企业主营电磁流量计研发制造,因亚洲市场需求激增,今年 4 月投资 500 万美元在松江新建工厂。" 我们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更认可上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该公司松江工厂负责人陈建龙表示,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让企业更清晰地看到了投资红利," 新政出台后,税务老师第一时间帮助我们理清政策细节,特别是税收抵免的申报路径和计算规则。" 陈建龙算了笔账,此次再投资符合税收抵免条件,企业预计可享受税收减免超 300 万元,这笔 " 真金白银 ",让企业更有信心将松江工厂打造成为集团在亚洲的电磁流量计制造中心。

数据显示," 十四五 " 以来上海已成为境外投资者利润再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已有 32 个国家(地区)的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分配利润在沪再投资,其中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再投资金额超 10 亿元,成为外资再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从行业分布看,商务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再投资金额超 20 亿元,凸显出外资在上海重点产业领域的深度参与。

政策温度,源于服务精度。上海市税务局以 " 税路通一路沪航 " 品牌为抓手,持续完善跨境投资税收服务长效机制:一方面梳理外资企业名单,动态分析外资经营动态、利润情况、跨境资本流动情况等,建立潜在再投资企业清单,夯实精准施策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分类施策,通过多渠道推送中英文政策解读、重点企业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深入沟通利润分配与投资意向,切实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外资增资扩产的实际行动。

上海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外资企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跨境税收服务流程,强化精准监管与风险防控,以更优的税收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 " 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为上海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