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LX 编辑|路知遥
雷诺在过去几个月发生了不少大事。
6 月,功勋 CEO 卢卡 · 德 · 梅奥官宣离职。
7 月,为集团工作了 23 年、管理供应链的高管弗朗索瓦 · 普罗沃斯特宣布接任 CEO。随后集团发布了半年报,净亏损超 111 亿欧元。
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恐怖,巨额亏损是由于减持日产股份产生的会计处理变更、以及共同持股子公司的重新估值导致,实际上半年产、销、利润均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大幅收窄,仅为去年同期的约 1/3,的确略显隐患。
还是 7 月,雷诺旗下电动汽车及软件子公司安培(Ampere)与中金私募、杭州资本和杭州高新金投,在杭州签署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协议。

本月,法媒报道新任 CEO 弗朗索瓦 · 普罗沃斯特正在推动雷诺进行新一轮裁员,这项计划涉及全球范围内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性部门的 3000 名员工,可以削减大约 15% 的薪资成本。
同时,雷诺集团全球活动「科技世界探索(Teck World Tour)」在亚洲的第一站就来到了中国。
「……直观展示雷诺集团在中国的生态合作模式及其对全球市场的战略适用性……全面深化了对中国创新生态的理解,亲身体验了中国团队通过积极链接中国本土生态系统,持续为雷诺集团加速发展、技术迭代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在活动上,集团首席传播官克里斯蒂安 · 斯坦说。

总结重点就是,雷诺还是那个小心翼翼的雷诺,身处巨变时代,业绩稍有动荡便快速响应、削减支出,而针对中国的投入在持续扩大。
只是这一次,中国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中国不再是雷诺产品与技术转化为收益的市场,转而成为孵化雷诺产品与技术、供应给全球市场的研发中心。
变化发生在东风雷诺短短数年的生命周期中。
东风雷诺的前身是三江雷诺,是个典型的大量进口海外零件进行组装的早期合资汽车公司,国产化率极低、没有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及改进,成立于 1993 年,到停产时的总产量甚至不足 5000 台。
东风汽车集团于 2013 年接手了三江雷诺的中方股权,东风雷诺由此诞生。
2016 年,东风雷诺相继推出了科雷嘉和科雷傲两款车,东风雷诺在中国也算是过了两年好日子。这两款产品赶上了本土 SUV 细分市场上涨的顺风车,2017 年品牌销量一度来到 7.2 万,单车销量超过了同门的东风标致与东风雪铁龙,俨然一上场就要夺过中国市场的法系权柄。
然后就到了 2018 年,中国汽车市场自 1990 年以来首次下降。从那一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 3 年连跌,行业格局巨变,日系与 BBA 大肆收割,主流市场集中度快速攀升、豪华品牌细分市场占比逐年上涨。
雷诺是法系新贵,但整个法系都表现萎靡,甚至整个市场上,除了日系和德系以外,其他的品牌全都不同程度地处于下行期。雷诺连续遭遇大几十个百分点的销量下滑,最终在 2020 年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雷诺虽然走了,可是我们不得不佩服雷诺的洞察力。
在东风雷诺巅峰的 2017 年,它们以进口形式推出了「5+2」座椅布局的跨界 MPV ESPACE。
为什么推 7 座车?因为雷诺发现了中国市场对大家庭出行场景的需求;
为什么是跨界 MPV?因为中国市场对 SUV 有极大的执念和偏爱;
为什么是进口形式?因为能更快响应,且雷诺二次入化根基未稳,彼时不具备大型产品国产销售的品牌势能。
事后回过头看,ESPACE 上市两年后,理想 ONE 上市成为新势力首个爆款,雷诺针对大家庭出行场景以及针对性的 SUV 产品形态,这两个判断都对了,还都提前了足足两年。
甚至雷诺对自身品牌生态位的判断都对了——尽管对得那么苦涩——雷诺品牌彼时不足以支撑大型产品的规模化销售。
可是精准的市场判断不足以让东风雷诺熬过风暴,精准的产业判断却让雷诺在巨变中收获颇丰。雷诺退出了中国,却是带着东西走的。
雷诺与东风集团于 2017 年合资成立了易捷特新能源汽车公司。易捷特为雷诺带去了 Dacia Spring,基于雷诺 KWID 进行电动化二次研发,由十堰工厂进行生产,在欧洲市场进行销售,不到 2 万欧元的售价震撼并巨大影响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走势,2022/23 均排进欧洲电动车销量榜前 3。
2021 年,雷诺又与吉利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合作关系。2024 年双方各持股 50% 的合资公司 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投入运营,吉利提供技术、雷诺提供品牌,双方共同开发韩国市场,首款车型全新科雷傲于下半年上市。今年 2 月,双方又签署扩大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开拓拉美市场,首站定为巴西,这一次吉利在提供技术之外还能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
整车合作之外,雷诺还与宁德时代、敏实、文远知行等供应链公司建立合作,于 2024 年在上海成立全球研发团队「Advanced China Development Center(ACDC)」,并于今年 1 月正式投入运营。
在电池、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软件支持等等方面,雷诺都将重注压给了中国。前任 CEO 梅奥表示:欧洲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不足,部分原因是欧洲产电动汽车竞争力不强;中国在汽车行业发展中是 " 手握方向盘 " 的人;欧洲汽车行业需要向中国学习,以免彻底落后。
梅奥以功勋身份离开,自离任消息公布伊始、至新任 CEO 普罗沃斯特后种种举措来看,中国正稳固延续着在雷诺集团全球发展中的定位。
雷诺已经是中国汽车市场,乃至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仰慕者。那雷诺会不会回中国?答案当然是确定的,又必然是谨小慎微的。

雷诺集团中国董事长 &CEO 苏伟铭说:「中国 + 亚太在全球市场中占比 40%。我认为,雷诺不应该放弃 40% 的市场,这是不可能的。」
前任 CEO 卢卡 · 德 · 梅奥的观点则更加开放而带着憧憬:「一个国际化公司就必须得在中国运营。雷诺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重回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