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全天候科技 9小时前

给出 100 美元目标价!英伟达“唯一的空头”: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泡沫

在华尔街对英伟达的狂热追捧中,一位分析师正在逆流而行。

在覆盖英伟达的 80 名分析师中,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 分析师 Jay Goldberg 给出了唯一的 " 卖出 " 评级,并将目标价定在 100 美元。

" 围绕 AI 的所有炒作,我都持怀疑态度," Goldberg 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泡沫。"

他将当前的局面类比为 2000 年前后的科网泡沫,并警告称,一旦支撑高估值的巨额支出放缓,市场格局可能会迅速逆转。

这一立场与市场的普遍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目标价约为 220 美元,预示着还有 18% 的上涨空间。

历史重演?剑指科网泡沫

在 Goldberg 看来,当前英伟达的惊人增长,主要依赖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的巨额资本支出。微软、Alphabet、亚马逊、Meta、甲骨文以及 OpenAI 这六家公司正在争相建设 AI 基础设施,它们的采购需求造就了英伟达高达 4.5 万亿美元的市值。

2025 年,这五家上市公司预计资本开支将接近 4000 亿美元,OpenAI 也承诺投入逾 1 万亿美元。

然而,Goldberg 提醒投资者关注这些巨额投入迄今为止所产生的实际回报有多么有限。

他认为,这种模式与科网泡沫时期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相似,当时思科等公司的股价因预期中的互联网流量而飙升,但当预期未能立即兑现时,股价便遭受重创。二十多年后,思科的股价仍未回到 2000 年的高点。

Goldberg 警告:

我们现在看到的模式与当时的感觉非常相似。

出于很大程度上的心理原因,我们将建起所有这些 AI 设施。在某个时候,支出将会停止,然后整个体系都会崩溃,我们将迎来一次重置。

电力、杠杆与有限的上行空间

除了历史对比,Goldberg 还表示,既然市场观点认为英伟达的 AI 芯片已基本售罄,那么股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来自哪里,这是一个疑问。" 上行的驱动因素并不多 "。

Goldberg 同时质疑为所有新建数据中心提供增量电力的来源尚未明确。此外,围绕数据中心开发的杠杆正在不断累积:

当你追溯所有这些 GPU 的去向时,你会深入到 " 新云 "(neoclouds)以及所有正在发生的电力和房地产交易的细节中。

很容易想见,某个不起眼的公司倒下,就可能引发整个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Goldberg 的 " 卖出 " 评级并非建议投资者做空该股。他明确表示自己钦佩英伟达及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领导力。在他看来," 卖出 " 意味着他预计该股的表现将逊于博通、高通和 AMD 等同行。

华尔街对 AI 泡沫的担忧渐增

尽管 Jay Goldberg 是唯一给出 " 卖出 " 评级的分析师,但他对 AI 泡沫的担忧情绪在华尔街并非个例。

高盛首席执行官 David Solomon 最近就将当前的 AI 热潮与科网泡沫时期的狂热进行了比较。

据美国银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认为 AI 股票存在泡沫的受访者比例创下历史新高。甚至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被问及是否存在 AI 泡沫时,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些声音都为 Goldberg 的逆向思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佐证。

Goldberg 谈到他的看空评级时也表示:

我没有收到任何一个人反驳我的论点。

有人说我太早了……但没有人说我是个疯子。我想我们都看到了,AI 领域存在一些过度繁荣的迹象,虽然英伟达是一家好公司,但它并非不朽。

压倒性看涨:" 现在仍是早期阶段 "

尽管 Goldberg 发出了泡沫警告,但华尔街的主流观点仍然坚定看涨。在 80 名覆盖英伟达的分析师中,有 73 人给予了相当于 " 买入 " 的评级,另有 6 人持 " 持有 " 看法。

Clearstead Advisors 的高级董事总经理 Jim Awad 表示:

AI 是一个持续多年的代际周期,我们还处于早期阶段,甚至还没到中期。英伟达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它正在为经济和股市提供动力。" 该公司持有英伟达股票。

Harding Loevner LP 的投资组合经理 Moon Surana 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现在仍处于投资阶段的早期,

目前还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迹象,没有任何 GPU 处于闲置状态。

市场上最乐观的分析师是汇丰银行的 Frank Lee,他最近将英伟达的评级上调至 " 买入 ",目标价高达 320 美元,理由是 AI 加速器的市场需求将超越目前最大的几家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