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17小时前

国家级名单公布!大华纺织厂上榜!

近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知

▲点击上图可查看详情

其中

陕西有 2 个上榜

分别是长安大华纺织厂

和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

另外,通过复核的

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

陕西有 3 个上榜

详情内容如下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知

工信部政法函〔2025〕27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工信部政法〔2023〕24 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政法函〔2025〕72 号),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中央企业初审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及社会公示等程序,我部确定了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和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加强工业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加大资源保障,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探索 " 工业遗产 +" 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深入挖掘、系统展示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工业遗产的浓厚氛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产业函〔2019〕403 号)同时作废。

附件:

1.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5 年 10 月 17 日

一起来了解

陕西上榜的 2 个国家工业遗产

↓↓↓

长安大华纺织厂

始建于 1935 年的长安大华纺织厂,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纺织企业,对西北纺织工业的奠基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长安大华纺织厂的诞生与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紧密相连。

1934 年,在杨虎城、邵力子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在西安北关外筹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厂 ( 简称 " 大兴二厂 " ) ,厂址选定在西安火车站附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郭家圪台。1936 年 2 月工厂正式投入运营。不久后改组设立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 " 长安大华纺织厂 "。

至 1938 年底,大华纱厂已颇具规模,拥有纱机 45664 锭、线机 1120 锭、布机 820 台,工人增至 3000 人左右,成为支援前线的 " 纺织粮仓 "。

也正因此,大华纱厂成了日军飞机的重点轰炸目标。即便如此,大华纱厂仍在炮火中坚守,一方面加紧修复,另一方面部分疏散迁建至四川广元。尽管三度遭袭损失惨重,但每月向前线供应 3 万匹棉布的生产任务从未间断,为支援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8 年春,中共西安市工委职工委派委员到大华纱厂,在工人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华纱厂的工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罢工运动、复工运动和护厂斗争,为民族独立和工人权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成为抗日救亡的红色阵地。

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

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是国家原 " 第一惯性器件厂 " 三线建设期间的工业基地,作为首批筹建的三线企业,承担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惯性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黄牛埔旧址重点区域包括生产工业区、生活福利区和战略防空洞三大区域,旧址集中体现了老一辈航天人 " 不在山沟吃闲饭,要为航天作贡献 " 的奉献精神,是航天三线精神的真实见证。

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 年七一〇七厂建成并开放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 594 平方米,分为艰辛起步、峥嵘岁月、创先争优、继往开来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以老一辈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为支撑,用 470 余张照片、100 余件实物等,全面反映了七一〇七厂从黄牛埔时期 " 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争强创优、献身航天 " 的企业精神,到西宝路时期 " 迎难而上、敢闯敢试、争先创优、航天报国 " 的企业精神,再到现在正在孕育和形成的 " 自立自强、开放创新、勇于拼搏、献身国防 " 的新时期企业精神。

来源 /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文物陕西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