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12小时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传递哪些信号?八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权威解读

10 月 23 日下午,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预示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正式闭幕。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自此 " 十五五 " 规划进入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八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对公报的解读,以下为主要观点总结。

中信建投黄文涛:新质领航," 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 " 并置强调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五年规划总体思路的演变体现了政策理念的与时俱进,增速目标逐渐柔性化,而创新、生态、安全等领域的约束则更突出。他注意到,公报将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 提到靠前位置,并且 " 新质生产力 " 首次被纳入全会的规划框架。

黄文涛分析称,在形势判断上,公报指出 " 十五五 " 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但同时制度、市场、产业体系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因此," 十五五 " 期间将更加关注强化结构性韧性,释放长期发展潜力,而非追求单纯规模领先。在宏观政策方面,公报将 " 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 " 并置强调,提出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相较 " 十四五 "《建议》偏向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本次更突出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分工与宏观治理效能,关键词包括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 和 "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对于风险,房地产表述为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并将其放在民生保障板块,表明政府将继续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广发证券郭磊: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新增细节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对公报的关键细节进行了深入研读。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他提醒注意三个细节:一是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 的思路是一贯和连续的;二是新增了 " 航天强国 ",显示出对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视;三是关于优化提升 " 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 " 未来产业 " 的部分属于新增内容。

在科技创新方面,郭磊强调要关注 "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 " 和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他解释称," 原始创新 " 是相对于二次创新而言,是指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与对 " 未来产业 " 的重视一脉相承。在扩大内需方面,公报表述为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相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本次会议更加注重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他注意到,"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 被放在了民生部分,这意味着高品质住房建设、旧房改造等民生属性的方向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东吴证券芦哲: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社会民生三个主题更靠前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通过对比 " 十四五 ",详细梳理了 " 十五五 "12 个重点任务的变化。他发现,领域大体一致,但顺序有细微差异,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外开放、社会民生三个主题的排序更靠前了。例如,现代产业体系从第二位提高到第一位,对外开放从第九位提高到第五位。

芦哲重点解读了内需方面的新提法 " 两个结合 ",即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他认为,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民生的消费领域要加大支持;另一方面投资的概念扩大,除了传统的 " 投资于物 ",还包括 " 投资于人 ",后者涵盖教育、就业、社保等诸多领域。此外,公报强调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相比 " 十四五 " 更注重供需双向互动关系。对外开放方面,则强调 " 制度型开放 ",意味着转向规则层面的对接,而非简单的降低关税、放开准入。

国金证券宋雪涛:重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成果的转化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指出," 十五五 " 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第一目标,而 " 十四五 " 公报将科技创新列为第一,这其中的意味在于,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逐步走到世界前沿,下一阶段要更加重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产业成果的转化,使创新能够落地、能够成为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实用性。这既会让可靠的技术概念加速落地,也会让不可靠的技术概念加速证伪。

宋雪涛还关注到扩内需政策思路的调整。他表示," 十五五 " 的重点是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要求大力提振消费。这反映出政策思路有所调整,意味着财政资金在生育、教育、养老、社会保障、消费补贴等方面将有更大投入。此外,"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的顺位从 " 十四五 " 的第九大幅提升至第五。宋雪涛认为,这一变化的背景可能在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公报提出 " 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或在 " 十五五 " 期间提供不少基于双边合作、互利互惠原则的重要投资项目和机遇。

国海证券夏磊: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科技自立自强是重中之重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指出,在未来 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 7 大目标中," 高质量发展 " 是首要任务," 科技自立自强 " 是重中之重。她分析称,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体量后,必须把重心转向 " 质量 ",而不是一味追求 " 速度 ",发展的质量提高了,才能筑牢长期发展的根基。同时,2035 年远景目标相较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增了 " 国防实力 "" 国际影响力 " 表述,既涵盖了国家硬实力,也包含了综合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

夏磊还详细阐述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她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坚定扩大内需,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是必然要求。本次会议继续强调,"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她认为,2024 年中国居民消费占 GDP 比重为 39.9%,显著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尤其是服务消费。而扩大有效投资,相较于消费和出口具有更强的确定性和可控性,能显著增强发展的主动性。

财信证券袁闯:资本市场将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闯认为,展望 " 十五五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向培育新质生产力倾斜,资本市场将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做好实体经济的输血通道,更要成为创新资源的配置中心、居民财富的增值平台和经济转型的驱动引擎。他指出," 十五五 " 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中,排在最靠前的是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和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而资本市场正是连接产业与资本的纽带,是培育创新资本、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袁闯预计," 十五五 " 期间,资本市场将从四方面发挥更重要的功能:一是着力提升融资效率,引导各类股权投资资金 "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二是提高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严格的退市制度和活跃的并购重组,实现市场的 " 吐故纳新 ";三是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加大社保、保险等长期资本入市规模,并推动上市公司树立 " 以投资者为本 " 的理念;四是全力提升法治环境,持续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方正证券燕翔:" 十五五 " 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五年规划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关键特色之一," 十五五 " 规划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全会高度重视科技,公报中共有 10 次提及 " 科技 "。

燕翔认为," 十五五 " 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一方面,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独特重要的功能,通过增加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够为 " 十五五 " 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 十五五 " 规划所明确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为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 十五五 " 规划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也将催生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和资产配置机会,不仅将带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还能驱动市场深化基础制度改革,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德邦证券程强:以 " 差异化培育 " 构建 " 三层产业体系 "

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程强指出,公报在重点产业发展部署方面值得关注,特别是对不同产业实施 " 差异化培育 " 分层策略,构建 " 三层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他预计,未来 5 年仍以科技赋能为首,从 " 单点突破 " 到 " 体系构建 ",重点关注与新质生产力核心相关的先进制造,如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程强认为,资本市场将成为现代经济和金融的枢纽,从 " 融资支持 " 升级为 " 资源配置 + 风险缓释 + 财富管理 " 的综合支撑平台。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助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育壮大未来产业,通过吸引全球资本配置中国 " 新质生产力相关资产 ",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