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1小时前

「好想来」与鸣鸣很忙,谁都成不了蜜雪冰城

作者 | 谢芸子

编辑 | 张帆

9 月下旬,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与鸣鸣很忙争夺 " 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 " 的头衔。

值得提及的是,如果万辰集团赴港上市成功,将成为量贩零食领域的首家 "A+H" 双上市公司。而在 A 股市场,万辰集团早已是名副其实的 " 妖股 "。

2021 年 4 月,原本专注于 " 食用菌研发 " 的万辰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次年,万辰生物成立子公司南京万兴,更名为万辰集团,并以投资并购的形式,快速发展为以 " 好想来 " 为主品牌、门店数超过 15000 家的量贩零食企业。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365.62 亿元,同比增长 77.37%;净利润 8.55 亿元,同比增长 917.04%。报告期内,万辰集团量贩零食业务累计营收 361.58 亿元,净利润 15.95 亿元,加回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后净利润 16.93 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 A 股中稀缺的 " 量贩零食 " 标的,自 2024 年 8 月以来,万辰集团股价已累计涨幅超 767%。截至 10 月 22 日发稿前,万辰集团收盘价 177.34 元 / 股,总市值为 334.98 亿元;鸣鸣很忙今年 4 月股权转让时,估值为 109 亿元。

从行业竞争的角度看,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已大有 " 贴身肉搏 " 的态势。

图片截自万辰集团财报

" 南很忙,北万辰 ":1 公里内的短兵相接

尽管量贩零食是近两年兴起的新概念,人们却相对熟悉。

对于消费者而言,量贩零食总是打着 " 为大家省钱 " 的口号,将部分大包装产品 " 拆开卖,按斤称 "。同时在线下,用大红色或亮黄色的门店装修,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就算是在黑天更早的北方市场,以好想来、赵一鸣零食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也往往从 8 点营业至 23 点,甚至是 24 小时 " 超长待机 "。

商业模式上,量贩零食往往与品牌方或是源头厂商直接联系,省去中间商差价,又以走量、" 多买划算 " 的朴素逻辑,与上游企业达成相对较低的进货价格。

与电商平台相比,量贩零食能带来即时的线下购物体验;与传统商超相比,量贩零食也的确更具性价比。

北京市昌平区某家好想来门店;图片来自 36 氪

那么在消费分级下,量贩零食究竟有多火爆?

中金公司一份报告显示,在 2024 年的中国零食消费中,量贩门店的占比高达 37%,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第三的传统商超与电商平台,则分别占比 22%、20%,且两者的比例正逐年下滑。

而在市占率第一的量贩零食赛道中,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二。从 IPO 招股书及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是如此。

36 氪制表,数据来自华安证券

IPO 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万辰集团的营收分别为 5.49 亿元、92.94 亿元、323.29 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0.39 亿元、-0.28 亿元、8.23 亿元。

作为对比,鸣鸣很忙同期的营收分别为 42.86 亿元、102.95 亿元、393.44 亿元,经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0.81 亿元、2.35 亿元、9.13 亿元。

图片截自万辰集团 IPO 招股书

门店布局方面,以安徽为界限,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已明确形成了南北分庭抗礼的局面。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鸣鸣很忙的门店数达到 14394 家,深耕县城与乡镇为代表的下沉市场,在南方市场更有先发优势。万辰集团则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一带,以低线城市为主战场,门店数达到 14196 家。

极海品牌监测平台则显示,好想来 55% 的门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其中近半数与鸣鸣很忙在 1 公里内短兵相接。

低毛利与高杠杆,上游下游 " 两头吃 "

然而,也正是这样 " 跑马圈地 " 式的扩张,使量贩零食行业的隐忧显现。实际上,无论是万辰集团还是鸣鸣很忙,都是依靠并购及加盟商的托举发展壮大。

一方面,量贩零食以价走量,企业对门店规模有超强的依赖性。门店规模越大,采购时对于企业上游的议价权更高。

另一方面,当企业进入粗犷经营的高速扩张阶段,无论是选品还是门店形式,都越发同质化。价格战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企业对经营效率的把控变得十分重要。

一直以来,都有分析人士将量贩零食企业与同样 " 以性价比取胜、通过加盟模式扩张 " 的蜜雪冰城做对比。只不过,无论是毛利率还是调整后的净利率水平,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都要低出蜜雪冰城 " 一大截 "。

万辰与鸣鸣很忙归母净利润及净利润率皆为调整后,高鑫零售为 2025 财年数据;36 氪根据 Wind、IPO 招股书制表

公开数据也显示,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在 2024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7.6% 及 10.7%,同期,蜜雪集团的毛利率为 32.5%。毛利空间本就有限的情况下,万辰集团的费用管控压力也在加大。

在上一年度,万辰集团的销售费用提升至 14.31 亿元,主要源于门店扩张导致的市场推广费用、销售人员薪酬增加。参考当年 323.29 亿元的营收,万辰集团的销售费用率微跌至 4.43%。时至 2025 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又进一步降至 2.92%。

万辰与鸣鸣很忙销售费用率;36 氪根据 Wind 数据制图

此外在存货周转方面,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的门店 SKU 数相当,基本在 1800 至 2000 个,但万辰集团的存货周转天数相较更高。

2024 年,万辰集团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17.93 天,鸣鸣很忙仅为 11.6 天。今年三季度,万辰的存货周转天数进一步上升至 18.99。这似乎意味着,万辰集团的企业运营效率、管理效率要弱于鸣鸣很忙。

值得提及的是,量贩零食企业始终要通过较高的流动负债,以撬动更多的资金周转,从而增加销量、提升对上下游的管控。

以万辰集团为例,今年上半年,其负债总额达到 51.24 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 43.99 亿元。而在流动负债中," 贸易应付款 " 为 15.33 亿元," 其他应付款项 " 为 15.72 亿元。

一般情况下,贸易商付款可被视作对供应商的应付、未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则来自对加盟商的预收货款、会员卡结余及加盟保证金等。以此计算,万辰集团对供应商的 " 欠款 " 负债占总负债的 29.9%;对下游加盟商的 " 押款 " 导致的负债则为 30.7%。

但无论如何,较高的负债率依然会让外界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担忧,且万辰集团的负债率始终高于鸣鸣很忙。

截至 2025 年 9 月,万辰集团的总负债为 61.12 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合计 55.26 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41.34 亿元。

行业未来:硬折扣还是社区商超?

一个明确的事实是,在量贩零食赛道不断内卷的竞争中,企业的发展模式正越来越像。

除万辰集团及鸣鸣很忙外,零食有鸣、糖巢等品牌的门店数已突破千店。统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也纷纷入局了这一赛道,并提出了 "0 加盟费、0 装修费 " 的政策。但商业模式上,整个行业仍普遍采用 " 工厂直供 + 社区渗透 + 低价竞争 " 的策略。

值得高兴的是,行业内的主力玩家正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以期改变量贩零食 " 低毛利 " 的发展硬伤。

2024 年底,万辰集团推出了定位社区家庭购物的 " 来优品省钱超市 "。

今年 1 月," 好想来全食优选 " 上线,并把零食的概念扩展到日化、生鲜、冻品等多品类。随即而来的 3 月," 全食优选 5.0 门店 " 正式亮相,该门店大幅增加并推出现制烘焙、生鲜水果等产品。

招股书中,万辰集团也明确表示,计划通过 " 来优品省钱超市 " 重点开发自有品牌。截至目前,万辰集团已拥有 " 好想来超值 " 和 " 好想来甄选 " 两个自有品牌产品线。其中,好想来甄选聚焦差异化的优质 SKU,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品牌溢价。

另一边的鸣鸣很忙,也在今年 2 月推出了两大自有品牌系列产品——主打质价比的红标、与高质量的金标。不久前,鸣鸣很忙还推出了 3.0 店型,新增了日化、文具、鲜食等多品类,致力于打造 " 一站式的硬折扣超市 "。

36 氪根据公开资料制表

好想来门店的盲盒产品;图片来自 36 氪

那么,一站式的硬折扣超市会成为行业的未来吗?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曾预计,2029 年,量贩零食行业或达到近 5 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而在增加鲜食、生活用品 SKU,甚至是得到香烟售卖许可资格后,量贩零食或进一步蚕食以 7-ELEVEN、全家为代表的传统便利店的市场份额。

有趣的是,通胀背景下,当下的日本便利店行业,正在被价格更低的药妆店、小型食品超市冲击。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量贩零食门店,或许也会向更成熟的小型,或是社区型食品商超靠拢。

当然,在中国市场,便利店早已被证实是 " 弯腰捡钢蹦儿 " 的生意。且在近 20 年来,包括永辉、华润乃至后期的盒马鲜生在内的连锁企业,都曾试水社区零售,也皆因较高的生鲜损耗率、房租及冷链物流成本而折戟。

一个明确的事实是,时至今日,高速发展的量贩零食行业,正成为中国连锁经济的新试验场。

只不过在未来,当规模效应与低价效应边际递减,量贩零食行业仍要回归 "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 的初衷,将更多资源转向供应链打磨、产品研发与门店运营效率的提升。前车之鉴也来自正处于转型期、努力学习胖东来的传统卖场。

今年 9 月,鸣鸣很忙宣布门店数量突破 2 万家。万辰集团财报也显示,其量贩业务已覆盖至全国的 29 个省份。但业内普遍的感知是,门店的加密易导致单店营收出现下滑。整个行业的天花板与调整期,或许会到来得比人们预想得更早。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 氪财经 ",作者:谢芸子 张帆,36 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标签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