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大创新载体的落子,成为闵行区 " 十四五 " 期间打造开放创新强磁场、产城融合新高地的生动缩影。
今天举行的 " 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 " 上海 " 十四五 " 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介绍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十四五 " 期间,闵行全区生产总值(GDP)突破 4000 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 900 亿元,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二;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 8% 左右,保持全市首位;连续两年获评 "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
近五年间,闵行区着力培育创新生态,让每个创意找到生长沃土,让每位人才实现价值绽放。
产业跃迁:构建 " 热带雨林式 " 创新生态
作为上海传统制造重镇,闵行区在 " 十四五 " 期间全力推动产业能级跃升。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强介绍,闵行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 52.6%,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市第一。" 为打造先进能源装备及绿色低碳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闵行区创新多元应用场景,营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圈,形成产业发展‘一盘棋’。"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成为闵行转型的关键抓手。今年 6 月,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在闵行区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已吸引 10 家脑机接口企业入驻。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俊杰介绍," 从芯片、电子到算法、工业工程设计,产业链企业正在此形成有机协同体系。"
入驻企业灵犀云通过训练超大规模数字人脑模型,实现癫痫、抑郁、阿尔兹海默症等常见脑疾病的精准评估。" 园区和周边众多医院毗邻,让我们能直面患者和医生的基本需求,明确企业的实践方向。" 灵犀云项目总监施圣陶直言。
联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索研星团队研究脑机接口专用芯片,项目曾连续两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概念验证支持。" 我们重新设计芯片架构,实现植入式、微创、无创脑机接口专用芯片的全覆盖,已和国内多家脑机接口龙头企业深入合作。" 落地集聚区后,索研星更感受到产学研合作的更多可能。
人才汇聚:" 大零号湾 " 崛起创新策源地
闵行区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核心,持续推进 " 大零号湾 " 建设,实现了从 " 创新平台 " 到 " 创新生态系统 " 的跃升。创新生态的优化催生丰硕成果。" 十四五 " 期间,闵行荣获 13 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10 项(人)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19 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1665 家,数量全市领先。
上周," 海聚英才 " 创业城揭牌,为创业项目提供最长三年的免费办公空间,实现 " 空间使用零成本、安居乐活零负担、专业服务零距离、资源对接零障碍、事务帮办零等待 "。
闵行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褚春荣介绍," 海聚英才 " 创业城创新构建 " 一体两翼 " 育才体系,以创业学院为主体,联动 " 零成本 " 创业空间与 " 海聚英才 " 创投基金 " 两翼 ",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周期赋能。
特别是,闵行区近期发布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基金,通过央地合作、市区联动及社会资本参与,打造 " 百亿引领、千亿支撑 " 的母子基金集群,构建 " 科技 + 产业 + 基金 + 基地 " 运作模式,推动金融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赋能。
闵行区科委主任吴昌飞介绍,目前 " 大零号湾 " 区域已集聚企业 1.3 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706 家,经济规模达 965.2 亿元。随着一批高品质人才公寓建成投用,以及科创水岸、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公共空间相继落成,瑞金医院闵行院区加快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科创湾区在黄浦江畔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