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陕北高原,黄土沟壑间缀满了漫山遍野的 " 中国红 "。延安市安塞区的果农郭民民,不再是焦虑地仰头望天,而是习惯性地低头查看手机上的精准气象预警。不远处,一台由中华财险设立的 " 防雹空气炮 " 静静矗立,它和一张无形的 " 数字天网 ",正共同守护着这片即将丰收的果园。
从受灾理赔到风险减量:延安苹果产业的破局之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陕西是全国苹果产量第一大省,延安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种植面积排名全国地级市之首。
多年来,圣地延安这一支柱产业却因当地沟壑纵横的地形与频发的极端天气,长期面临严峻挑战。其中,花期冻害与果实期的冰雹灾害最为突出,直接冲击着延安苹果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影响着广大果农的收入来源和种植积极性。
果农郭民民的经历正是这一困境的缩影。2016 年,郭民民在延安安塞大佛寺村虎燕峁投入 200 万元开启苹果种植事业,历经数年辛勤培育,眼看着即将迎来丰收,一场严重的冰雹灾害却不期而至。" 损失惨重,果子上都带着‘冰雹点’,卖不上价,经济损失大约 40-50 万元。" 那时,他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考虑将果园转包出去。
" 中华财险一直服务做的不错 ",郭民民向记者介绍道,此前几年,其所栽果树尚处于成长期,挂果率有限,加上灾害影响,收入受损," 但相比受灾赔钱,肯定是希望果子长得好,能丰收。"
灾后赔偿终究是兜底之策,对于果农来说,渴望的是长期、稳定的产业收益。洞察于此,2022 年,中华财险果断将重心前移,启动延安苹果防霜冻防冰雹风险减量工作,与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签订 " 气象 + 保险 " 协议,围绕苹果气象灾害精细化风险区划等领域开展合作,应用苹果花期卫星监测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苹果花期冻害防御工作。
2023 年初,利用降温天气预警的窗口期,中华财险开展苹果花期冻害新型烟炉防霜冻实验,验证了烟雾发生器在不同环境果园的防霜效能,为技术优化积累了关键数据,并联合形成了《2023 年苹果花期冻害防御工作方案》。
2024 年,项目再推进一步,中华财险在延安市洛川、宜川、富县、安塞、延长、延川六个县区分别布设智能防霜烟炉和六台防雹空气炮,强化延安苹果防霜冻防冰雹风险减量工作。
数据显示,当年该六县区的灾害风险同比下降 70%,该措施被延安市政府纳入年度防御计划,有效为果户降低因灾损失超 1000 万元,为延安苹果风险减量工作的升级打下基础。
从 " 人防 " 到 " 智防 ": 党建联动 " 数智 " 平台升级延安苹果防灾网
在三年风险减量试验、试点的工作经验基础上,2025 年,中华财险升级启动 " 数智减灾 " 智慧果园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实现了从平面布控到立体化、数字化布局的飞跃,集成了气象环境六要素监测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霜冻冰雹减灾装备及可视化操作云平台。
如今,已成为中华财险延安苹果示范果园基地合作负责人的郭民民,打开 " 数智 " 平台 APP,就可以随时查看果园示范果园防灾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收到关于极端天气的提前预警,并通过视频远程监测果园物候实际状况,实现对果园的全程、动态管理。
郭民民特别向记者介绍了果园中防霜、防雹风险减量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该系统采用高低空防霜风机合理布局,将高空较高温度的空气不断吹送至下方果树低温区域,使上下空气混合增温,防止树体冻伤;防雹空(燃)气炮以燃气爆炸产生冲击波,持续扰动气流,有效实现人工防雹。
" 我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防雹空气炮,10 分钟内能完成一套操作,也会基本的维修,小故障能自己排除 ",郭民民向记者说道,他所操作的防雹空气炮防护范围可达周边 1500 亩果园,基本能覆盖整个村庄。
在风险高发的 5-9 月,郭民民等炮手几乎不出远门,时刻关注着气象预警情况,准备操作防雹空气炮。" 我们有一个微信群,群里有我们这些‘炮手’和中华财险的工作人员,一有灾害预警,除了 APP 推送,中华财险的工作人员也会立刻提醒和指导我们及时开展作业 "。
为了确保苹果生长期的冰雹灾害预警和防雹空气炮作业无一疏漏、防灾减灾过程管控严密到位,中华财险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安排延安中支党支部在安塞区大佛寺村示范果园内设立党建联系点、" 责任公示牌 " 挂牌亮责,更在六县区炮点创新设立 " 防雹减灾党员流动岗 ",确保党员骨干 24 小时与所在支公司、防雹空气炮手的紧密联动,将气象预警、风险减量与防雹作业的三方责任精确量化、压紧压实。
" 通过‘党建 + ’模式,我们为示范果园设定的三个目标,今年已全部实现 ", 中华财险延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一是通过科技风险减量,助力示范果园 2025 年苹果产值超 150 万元;二是助力示范果园全年带动灵活就业岗位 100 人次以上;三是助力示范果园 2025 年度苹果产业关联业务产值超 160 万元。"
筑牢减灾体系,畅通产销链条:延安苹果的产业革新之路
经过 3 年多努力,中华财险前后投入 750 余万元用于技术研发与购置设备,用于延安苹果防霜冻防冰雹风险减量工作,实现多方共赢。
正如从 " 单一赔付 " 到 " 风险减量 "," 金融为民 " 需要更高站位、更远眼光。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中华财险正在围绕苹果产业链推动更为长远、可持续的服务,角色从灾后的 " 成本中心 ",已成功演变为产前产中产后的 " 价值中心 "。
一方面,突破风险减量项目现有的难点。据了解,苹果风险减量工作仍在持续研发和探索过程中,需要长期收集、大范围试点及较高精度的数据积累来强化建模工作。目前,中华财险正在积极引入专业风险减量人才和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将当前的延安苹果减灾技术的成熟经验向行业以及其他较高经济价值的险种推广,以一个国企的担当助力陕西全省苹果产业乃至整个农业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中华财险的视野已超越单纯的灾害防御,投向苹果产业的全链条。作为桥梁纽带,他们通过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与延安市果业中心建立直接联系,组织供需双方考察交流,重点了解延安苹果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以及农产品安全溯源和农业保险应用等情况,实地考察中华财险 " 天空地一体化 " 等新技术在农业保险上应用情况,现场摸索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在苹果产地的应用场景,研究从种植到流通全流程数据链上的可行性。
由此,一条 " 产地直供 + 品质溯源 + 保险增信 " 的合作模式被成功构建,不仅打通了延安优质苹果直供北京的通道,更实现了果农增收、产业增效与首都 " 菜篮子 " 安全稳固的多赢格局。
"10 月,正是采摘季 ",郭民民满怀期待,他向记者说,今年的苹果质量好、品相好,也没有受到霜冻雹灾侵害,市场行情估计能卖到 3.5 元 -4.2 元 / 斤,收入可比往年大幅增长," 果树一年比一年好,明年我的目标是冲击一百万元!"
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不仅写在郭民民的笑脸上,更镌刻在延安的黄土高原上。从 2016 年投入 200 万元创业,到经历冰雹灾害濒临放弃,再到如今重拾信心、展望百万元收入目标,郭民民的创业历程,正是延安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在延安,越来越多的 " 郭民民 " 正在告别 " 靠天吃饭 " 的焦虑。随着中华财险 " 天空地一体化 " 监测网络持续完善、智能减灾装备广泛覆盖、直通北京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一条集科技防灾、智慧种植、品牌营销、保险护航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一系列风险减量与产业促进的措施,正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稳稳地交到郭民民和万千延安果农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