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10 月 20 日讯(记者 祁和忠)上周二(10 月 14 日),易方达港股通科技基金成立,首募规模 20 亿份。该基金的发行只用了两天就达到了首募规模上限,在第二天启动比例配售。
易方达港股通科技的基金经理为李剑锋。在国内四千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中,李剑锋有着出色的海外股市主动投资业绩,履历比较独特。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其后赴英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05 年起,他先后在高盛、瑞银、里奥尼资本、瑞士盈丰等工作。
从 2012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李剑锋任瑞士盈丰资产的基金经理、全球股票业务负责人,管理的创凯全球股票精选基金曾被晨星公司评为五星基金。
2022 年 1 月,李剑锋加入易方达,现任国际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23 年以来,他管理的易方达港股通优质增长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复合年化回报率超过 13%。
他的投资理念很清晰:一是要买好公司;二是要在估值合理的时候买;三是要长期持有,追求复利增长。
在加盟易方达以来,李剑锋还延揽了擅长港股投资的得力干将唐博伦。此前,唐博伦在新华资产(香港)担任基金经理,2024 年加盟易方达,担任易方达港股通红利的基金经理,近一年半来同样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李剑锋、唐博伦等国际化人才的加入,是易方达锁定世界级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这个愿景的具体行动之一。作为国内第一大基金公司,从成立之日起,易方达就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24 年来,从公司创始人叶俊英,到公司第二代掌门人刘晓艳,再到现任总经理吴欣荣,易方达一直在不断拓宽和加深它的护城河。
当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吴欣荣加入正在筹建中的易方达时,也许没有多少人会预料到,24 年后,这位年轻人会成长为公司的总经理。同样,在 2008 年,当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张坤加入易方达时,也没有多少人会预料到,他在十几年后,会成为遐迩闻名的顶流基金经理。
无论是吴欣荣、张坤,还是他们其他众多的同事,在他们从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中国资产管理业栋梁之材的过程中,他们都受到了公司很早就提出的企业精神—— " 诚信、抱朴、存谐、笃进 " ——的熏陶。
易方达创始人叶俊英崇尚道家的 " 见素抱朴 " 思想,他把这个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中,从而形成了公司上述企业文化的内核。他于 1963 年 9 月出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持有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 年,他卸任总经理,2016 年卸任董事长,在公司服务前后长达 15 年。他把交接棒交到刘晓艳手中,扶上马,送一程,树立了头部基金公司权力顺利交接的典范。
刘晓艳籍贯湖北,出身于教师家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后,曾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两年,90 年代初考回武汉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她先到北京,但很快南下广州,在广发证券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广发证券筹建咨询公司,她到了咨询公司,编辑广发快讯和《沪深股票资料》等。2000 年,她参与筹建易方达基金,公司成立后任督察长。
2003 年,她协助市场人员做江苏省区域的销售,取得超出公司预期的效果,显示了超强的业务能力,叶俊英把她从后台调到了前台。当被问及为什么她能把销售做得很出色时,她说:" 我的组织能力可能比较强。"
与叶俊英推崇 " 见素抱朴 " 类似,她追求 " 守拙持正 ",并且对于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慈悲精神有着真诚的尊敬和向往。
今年 3 月,刘晓艳卸任总经理,转任董事长,工作重心由日常经营管理转到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实现由高级经营管理者向企业家和金融家的身份转型。而吴欣荣担任总经理,并于今年 7 月担任公司董事。
24 年来,易方达之所以能够超越 " 老十家 ",成为中国公募基金业的领跑者,其根本原因是该公司的创始团队有追求卓越的远大目标,并将其沉淀为企业文化的基因,从而能致力于打造共同的事业平台。
在与同行激烈的竞争中,易方达构筑的护城河之所以一直难以被对手攻破,是因为公司打造了以下三个坚固的壁垒:
一是科学的公司治理。
在筹建公司时,易方达就确立了分散和均衡的股权结构,并一直保持至今。公司董事会共有 9 名成员,其中,公司高管占两席,现有四家持股 15% 以上的主要股东,每家股东各占一席。另外,还有三位独立董事。
如此股权结构,以及董事会董事的构成,能让股东之间相互制衡,有效避免股东干预公司日常经营,以及向股东输送利益等问题。
二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公司关心员工的生活与成长,能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公司很早就开办食堂,并提供宿舍,让员工专心和安心工作。公司还租了一块菜地,种植无公害蔬菜直供食堂,让员工的肠胃每天都能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心。
易方达这种对员工的关心,不仅是在生活上,更体现在事业上。吴欣荣、张坤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别于 2001 年、2008 年加入易方达,陈皓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于 2007 年加入易方达,像他们这样的大学生之所以能茁壮成长,主要原因是公司一直有老基金经理 " 传、帮、带 ",让公司成为一个聚集人才、培养人才和成就人才的平台。
易方达建设人才团队,采用的是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既能传承公司文化基因,同时又可避免近亲繁殖和固步自封,从而做到了生生不息。
三是追求卓越的机制。
易方达的各大业务板块,都有一位行业领军人物率兵镇守。
公司副总经理马骏有 30 多年证券从业经验,于 2001 年 4 月加入易方达。在他的领导下,易方达建立了领先的系统平台,包括风险绩效评估系统、现金流管理系统、固定收益订单管理系统等,把基金经理的传统投资经验和技术,沉淀到投研平台的系统上。
胡剑、张清华等成长为声名显赫的固收基金经理,马骏居功至伟。一位熟悉马骏的人士感叹说,他真的有雄才大略!
公司副总经理范岳分管 ETF。在加入易方达前,他曾担任深交所基金管理部总监。在国内约 5.5 万亿元规模的 ETF 中,易方达占比超过 15%,仅次于华夏基金,居于第二位。
江山代有人才出。更难能可贵的是,近几年来,易方达不断有优秀基金经理脱颖而出,包括郑希、杨桢霄等,他们在今年以来的科技与医药浪潮中,勇立潮头。他们两位也都是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易方达,由研究员成长起来的杰出基金经理。
郑希现在管理着 5 只基金,合计规模约 95 亿元。从 2016 年 9 月起,他担任易方达信息产业的基金经理,任职年化回报 18.95%。
杨桢霄现在管理着 3 只基金,合计规模约 87 亿元。从 2016 年 8 月起,他担任易方达医疗保健 A 的基金经理,任职年化回报 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