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泽旋
当仓储量贩超市的即时零售业务迅猛发展,骑手面临的困境不是超速,而是超载。
近期,山姆又有 4 个前置仓 " 云仓 " 在全国多地集中开业,与云仓配套的 " 一小时极速达 " 配送服务同步落地。
根据时代财经统计,这 4 个云仓分别位于广州花都、温州乐清、镇江京口和成都新都,而在近一个月内,山姆全国至少新增了 7 个云仓,这让沃尔玛中国 " 云仓 + 极速达 " 模式的即时零售网络规模进一步逼近 500 个仓库。
然而,随着云仓数量的增加,山姆也陷入了新的争议。近日,全国多地网友爆料,山姆配送员驾驶的电动车前后挂满大件货物,超载现象突出,这一情况不仅引起外界对山姆配送方式合理性的质疑,还对驾驶员的安全风险产生了广泛担忧。
由于平台按照单量计算工资,意味着骑手配送的订单越多,收入就越高," 我们出去一趟不容易,想要多赚钱,一趟就得多拿几单 ",已离职的山姆 " 极速达 " 骑手李明说道。此前,他做了将近两年的全职骑手。
" 而且山姆的单不少是大米、水、牛奶、狗粮之类的,(有时候)一单直接就五六十斤了 ",各种原因的推动下,货物常被 " 叠罗汉 " 似的挂满电动车," 极速达 " 骑手只能超载上路。
当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始优化算法和奖惩机制,外卖骑手有望摆脱超速困境时,在中国疾速发展的山姆,或许也是时候审视骑手超载问题了。
" 想要多赚钱,一趟就得多拿几单 "
时代财经了解到," 极速达 " 依托的是山姆云仓建立的即时配送网络,其配送范围通常覆盖门店或云仓周边 3-5 公里,部分地区可延伸至 5 公里以上。
" 极速达 " 骑手主要采用两轮的电动自动车进行送货,他们的工作模式与常见的外卖骑手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 " 极速达 " 骑手服务的商家只有山姆。值得注意的是," 极速达 " 并非山姆自营,而是承包给了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包括达达秒送、顺丰同城等。
李明曾在一个中部省会城市做了两年山姆 " 极速达 " 骑手,该配送服务由达达秒送提供,但达达秒送又将配送服务分包给了第三方,因此李明实际上是分包商的员工。
对于 " 极速达 " 骑手超载的原因,李明了然于心,他也曾是超载的一员。
山姆商品多为家庭囤货装,客单价远高于普通商超,这使得其订单天然带有数量多、体积大、重量沉的特点,而 " 极速达 " 满 99 元免 15 公斤首重运费的规则,进一步促使会员为节省配送费,选择合并订单或多买凑单,加剧了订单的重量问题。
沃尔玛中国曾在 2020 年 12 月发布的文章中指出,山姆 " 极速达 " 客单价是行业三至四倍。
时代财经了解到," 极速达 " 骑手单次配送的货物总重量有明确限制,最重不得超过 30 公斤," 系统默认超过 30 公斤就不会再进单 ",但李明透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重量有办法突破系统的限制。
一般而言," 极速达 " 骑手的工资按照单量计算,不同的分包商提供的价格不尽相同。李明所在的公司提供的价格为 3 公里以内 5 元 / 单,每超过 1 公里增加 1 元,但未提供重量补贴," 无论是送 1 斤货还是 30 斤货,价格都是一样的 "。
即便部分分包商承诺提供距离补贴和重量补贴,实际力度也杯水车薪。一家位于广州增城的分包商实行阶梯制单价,送单量越多,单价就越高,每月配送 1 至 500 单的单价为 6 元,超过 3 公里的部分补贴 0.6 元 / 公里,单重超过 10 公斤时,超重部分每 5 公斤补贴 1 元。然而,与补贴相比,骑手发现接更多单才能获得更高收入。这也导致部分骑手 " 大包小包 " 超载上路。
随着山姆即时零售业务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身着紫色配送服的 " 极速达 " 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然而,骑手似乎并未直接从单量增加中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超载困境。
李明向时代财经回忆,刚入职时," 极速达 " 的老骑手每月通常能跑 1200 多单,月收入在 9700 至 9800 元;由于个人经济压力,李明入职初期努力跑单,每月能跑约 1400 单,月收入超 1.2 万元,其中距离补贴约为 3000 元,算下来平均单价将近 8.57 元。
随着业务熟练,李明愈发勤奋,离职前最后一个月,他足足跑了 2032 单,但月收入仅 1.3 万元,平均单价骤降至 6.4 元。" 这是我全月无休、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熬出来的,结果拿到的钱跟以前跑 1400 单时差不多。" 李明坦言,单价大幅降低,是他最终决定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时零售业务狂飙,山姆靠前置仓加速扩张
极速达,是山姆依托线上业务在华推进规模化扩张,实现 " 快跑 " 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满足会员家庭的即时需求,山姆自 2017 年底起开始构建 " 云仓 " 体系,并联合京东旗下达达集团的 " 达达快送 "(现名为 " 达达秒送 "),通过 " 驻店 + 众包 " 的混合运力模式推出 " 极速达 " 服务。
山姆的云仓仅服务于线上订单,最初只在部分门店周边开设,云仓配备了冷冻库、冷藏库和常温货架区,主要服务门店 3-5 公里内的会员和潜在会员。山姆从线下门店精选了 1000 多种复购率较高的商品进入云仓,涵盖了几乎所有生鲜品类,以及母婴、个护、干货等日常商品和进口水果、酒水饮料、海参等高端商品。
根据界面新闻,最早于 2017 年 12 月,山姆在深圳部分区域推出 " 极速达 " 服务,测试了前置仓 " 云仓 " 的效果。经过短时间的试点后,山姆云仓在 2018 年宣布规模化,开始大力发展生鲜到家业务,将 " 门店 + 云仓 " 模式逐渐推广至全国。
根据沃尔玛中国,在这一年,山姆在全国布局了 38 个云仓,最快一单仅用了 11 分钟就送到顾客手中。
尝到甜头的山姆,将更多的扩张任务寄望在了云仓,它成为山姆进军新城市前,提前探测当地市场需求的 " 试金石 "。2020 年 9 月,山姆宣布即将开业的新店将全部采用 " 先仓后店 " 的模式,即在实体门店开业之前就先开设云仓。
根据沃尔玛中国,2020 年 6 月开业的中国第 27 家山姆门店——浙江宁波店便采用了 " 先仓后店 " 模式,在开业前,该店已完成近四万单 " 一小时极速达 " 订单,近些年,践行 " 先仓后店 " 模式的城市还包括江苏昆山、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和重庆等地。
2020 年 12 月,山姆云仓数量达到近百家," 极速达 " 服务实现覆盖所有门店所在城市,单仓日均订单量比上线初期增长超 10 倍,同年 7 月," 极速达 " 订单量占山姆电商订单量近 70%。
此后,随着山姆门店的扩张,云仓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6 财年第二季度(2025 年 5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沃尔玛中国共增设了 33 个云仓,使得云仓总数达到了 455 个。同时期,山姆在全国共有 56 家已开业门店。
到了第三季度,山姆的已开业门店增至 58 个,云仓数量也进一步增加。仅最近一个月内,山姆在全国多个城市集中开设云仓,涵盖了广州南沙、广州花都、温州乐清、镇江京口、扬州江都、南通如东和成都新都等地,其中 4 个云仓在过去一周内开业。
山姆之所以在即时零售网络上投入大量精力,核心原因在于其线上业务已与实体门店平分秋色。沃尔玛管理层也在多个场合,对云仓与 " 极速达 " 服务不吝赞美。
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沃尔玛高管表示,中国线上业务有着强劲的表现,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超过 50% 由线上驱动,而云仓的布局使得沃尔玛中国能够在一小时之内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面对投资者的询问时,沃尔玛方面进一步指出," 沃尔玛从中国市场学到了诸多经验,这些经验正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市场,其中包括云仓模式和极速达 ",极速达对业务的影响显著,目前云仓模式已在美国和印度落地。
2026 财年上半年(2025 年 2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沃尔玛中国实现净销售额 123.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82 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2025 年 5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沃尔玛中国实现净销售额 57.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6 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 30.8%,而第二季度线上销售额增长率达 39%。
当山姆在中国狂飙之时,随之而来的课题也愈加明显——如何在规模扩张、运力提升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骑手在摆脱超速困境的同时,陷入超载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