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37分钟前

京东造车,一场阳谋

文 | 螺旋实验室,作者丨无情,编辑丨坚果

继掀起外卖大战、猛攻酒旅、下场 " 做饭 "、布局折扣超市之后,刘强东又一次放大招,这次瞄准的是汽车行业。

近日,京东高调官宣了 " 国民好车 " 计划,其将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 " 国民好车 ",并计划于 " 双 11" 正式亮相。

一时间,京东要入局 " 造车 " 的消息冲上了热搜。不过,京东很快便澄清了此 " 造车 " 非 " 下场造车 ",京东不会直接涉及制造环节,而是主要负责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该车上线后,将会在 " 宁德时代巧克力京东自营旗舰店 " 中独家销售。

广汽负责整车制造,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支持,在这场造车盛宴中,京东显然并不打算贸然闯入整车制造的 " 红海 ",但刘强东想要的,却远比 " 造车 " 更多。

京东盯上 " 造车 "

很早以前,京东便已经盯上了汽车生意。2017 年,京东汽车后市场团队成立,并在 2018 年推出了线下服务连锁 " 京车会 ";2022 年,京东进一步整合供应链、门店及第三方网络,将 " 京车会 " 升级成为独立品牌 " 京东养车 " 品牌。

2021 年,京东也曾宣布 " 造车 ",并携手天际汽车推出 " 京选好车 " 系列,跟当下的 " 国民好车 " 相似,由天际汽车提供产品,京东负责线上渠道和营销。

不过,相较于京东在汽车后市场的积极布局," 京选好车 " 却没有带来太多水花,一则,天际汽车自身存在经营问题,这让双方的合作从起步阶段就面临先天短板;二则,这种名为 " 造车 ",实为 " 卖车 " 的模式在汽车市场中属于新尝试,难以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接受。

不过,兜兜转转多年后,京东这个憋了多年的 " 汽车梦 ",终于可以圆梦了。只是,此次合作虽然名为 " 三方造车 ",实则上京东、广汽、宁德时代各自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据接近广汽埃安的知情人士透露,这款面向大众的首款 " 国民好车 " 是广汽埃安 UT 换电版本。结合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来看,这款车型也是双方在换电市场的一次全新探索。

宁德时代需要拓展自己的 " 换电联盟 ",同时加速 C 端布局,与整车厂合作有望提高自己在汽车制造中的话语权;

广汽近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型不尽如人意,此次推出的广汽埃安 UT 换电版正是基于年初推出的广汽埃安 UT 进行改版,借助京东的流量优势,实现低成本产品再利用。

对于京东来说,此次合作是一场 " 轻资产试水 ",假如合作顺利,有望在汽车生态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即便销量不如预期,京东也可以再与其他车企合作,是 " 进可攻、退可守 " 的打法。

目前来看,有了京东的加入之后,这款新车的宣传可谓吸足了眼球,但流量能否顺利转化为销量,不光是看谁在站台,终究还是要回到品牌、质量、服务体系之上。

但对于京东来说,此番合作也并非只是动动嘴皮子即可,哪怕其不亲自造车,也要在资源整合、服务落地等环节付出实打实的努力,一旦新车出现质量问题,将是 "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而且,京东虽然在汽车后市场有成熟经验,但要介入整个汽车生态链条,就意味着其还要介入换电服务、质保理赔等此前不曾涉猎的新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三方联盟之间的责任归属如何界定,也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因此,京东能否如愿成为汽车生态的新整合者,这种新合作模式对于汽车销售的实际助力,仍有待市场验证。

做供应链的生意

不过,对于京东来说,无论首战结果如何,其都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目前,京东旗下公司已经注册了包括 " 京东汽车 "" 京东汽车 JD AUTO" 等多枚与汽车业务相关的商标;更早之前,京东还注册了 "Joyrobotaxi" 的商标。

此外,京东汽车零售事业部还在高薪招聘采销、算法工程师、营销经理等岗位,可见其对智能出行生态的野心与规划,早已不止于眼前的探索。

因此," 国民好车 " 能否 " 一鸣惊人 ",并不是京东当下最关注的事情,其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实践中找经验,把这套模式沉淀为可以复制的平台级能力。

一方面,通过 " 产品共创 " 模式,构建起 " 买、配、养、用、换 " 的一站式汽车消费生态。

京东在此次 " 国民好车 " 计划中充当的角色并不难理解,用户可以通过京东独家预售平台,选择汽车外观、价格、配置等,这种定制模式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中早已十分常见。

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种反向定制模式却颇为新鲜,除了颜色、座椅这种基础配置外,连汽车造型、电池包、销售方式都能选配的,京东 " 国民好车 " 还是第一家。

通过掌握汽车全流程的消费需求,包括售前的汽车配置、销售价格;售后的汽车养护、充换电,以及支付方式、分期金融需求等维度,京东就能提前锁定消费趋势,为合作伙伴的造车规划,以及自身的金融、物流、汽车后服务的布局提供确定性指引。

简单来说,京东 " 造车 " 之后,就能以此作为入口,将消费者所有关于汽车的消费需求都引导到京东生态中来完成,打造属于自己的 " 汽车消费生态闭环 "。

另一方面,京东 " 造车 " 不仅延伸了京东汽车产业链的边界,也丰富了京东生态的消费场景,帮助京东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

汽车作为家庭消费的大宗消费品,其购买决策与家电、家居、出行等高度关联,这恰好与京东既有的零售、酒旅、本地服务生态形成互补,最大化释放用户价值。

近年,京东开始出现增长瓶颈,面对着抖音、拼多多的 " 后浪 " 的冲击,还有电商行业持续的价格大战,京东零售从 2021 年开始走 " 下坡路 "。

这也是京东今年率先打响外卖大战的原因,希望借此拓展即时零售市场,为京东零售创造更多交叉销售机会,夯实京东本地生活生态。

而汽车业务有着决策路径长、交易客单价高、服务周期长等特点,显然更契合京东以中高消费水平为主的用户属性,也是其下一个更优质的业务发力点。

京东决心下沉

不过,从京东在本地生活的布局来看,其在打响了新业务的 " 第一枪 " 之后,持续投入的力度反而不如淘宝闪购和美团,可见其跟两者拓展市场的逻辑也有差异。

三巨头布局外卖市场的原因,都是为了抢占即时零售心智,当用户 " 即时配送 " 的需求被充分激活后,巨头们就能顺势将这种心智从餐饮场景迁移到远场电商领域。

但对京东而言,若想持续深耕即时零售市场,有两个核心问题无法回避:一是用户心智的培育,二是履约时效的优化,这两项依赖于长期投入的能力,恰恰并非京东最擅长的领域。

刘强东在采访中强调,京东做外卖并非为了赚前端的菜钱,而是通过打造一个成本更低、价格更优、服务更好的供应链体系来盈利,京东做外卖、医美等业务,都是为了背后的供应链。

基于这一逻辑,京东在外卖、本地生活、汽车等领域的布局,更多是为了强化背后的供应链能力,其做的并不只是 C 端的流量生意,还有服务于供应链全环节的 B 端生意。

比如近期京东七鲜小厨宣布入驻美团、饿了么,作为京东自营的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七鲜小厨背后集结了大厨、朴大叔拌饭等知名餐饮品牌,但此前只在京东外卖平台独家销售。

此番京东与两大竞争对手从竞争到合作,体现出京东不再执着于与两位巨头进行正面硬杠,而是选择将战略重心放回到自家的核心供应链能力。

京东七鲜小厨与美团、饿了么合作后,将能获得更庞大的流量支持和配送网络,带动订单量的提升,如此京东才有充足的规模优势来反向赋能供应链,不断优化供应链选品、品控等。

结合这一举措,京东在汽车市场的布局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顺利的话,京东 " 国民好车 " 计划将有望打破传统的汽车销售流程。

它将用户原本分散、后置的汽车服务需求,提前到购车阶段同步决策,再由京东生态来承接这些贯穿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需求,这不仅能大幅降低用户的决策与使用成本,还能为其提供更便捷的优质服务体验。

当然,重新培养消费者心智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无论是在外卖战场,还是在造车这个新战场,只要京东打响了第一炮,就相当于拥有了改变用户心智的入口。

数月之前,多数用户还习惯只用美团来点外卖,如今淘宝闪购与京东却已成功打破了原有的用户使用惯性。

现在,京东虽然只是在汽车市场领域撕开一道口子,但未来我们看到的,或许不只是一款新车型,更是一场关于汽车制造、销售与服务的全方位变革。从互联网时代走向大模型时代,所有行业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汽车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