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互联网江湖 17小时前

京东,淘天,抖音们“ AI ”上这届双 11

段永平曾说,他从巴菲特那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

" 双十一 ",不仅是大促,也是一种生意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在很多年后可能依然会延续下去。从消费意义上看," 双十一 " 与中秋、春节并没有不同,你看,过年买爆竹、裁新衣的习俗不也是延续了上千年?

只是,事物皆有变数。

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变,电商行业在变," 双十一 "也在变。

今年的 " 双十一 ",是 AI 电商的练兵场。

往年大促虽然也有 AI,但今年 " 双十一 " 的一个不同点在于 AI 的含量。经过了几年的沉淀,AI 重构电商已经不只是各家战略层面,而是已经深入到 " 双十一 " 大促具体的运营细节里。

AI 正在改变电商大促增长的 DAN。

这届 " 双十一 ",京东、天猫、抖音等头部的几家电商平台,都在加码 AI 技术。AI 技术到底该怎么赋能 " 双十一 " 大促?

行业给出了不同答案。

这个双十一,AI 造势增长

互联网行业,技术永远比趋势强。

因为技术能创造趋势。

人们基于 3G 通信技术创造出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从此有了社交、移动支付,有了电商。短视频、直播技术,创造了国潮消费,创造出了直播带货……

AI 能不能创造出来新的增长趋势?很快就会有答案。

这届 " 双十一 ",可以说是历史 AI 含量最高的一届,各家电商都在发力 AI。

京东的 AI 电商关键词是 " 全链路 "。

在优化消费体验、深度赋能商家、物流配送体系等多个方面,落地 AI 技术。于京东而言,AI 的应用的最佳结果,就是能帮用户 " 多、快、好、省 " 地筛选出合适的商品。

举个例子,京东更新了 " 拍照购 " 的技术,该技术能用 AI 的细颗粒图像识别,精准地分辨出商品之间的细节区别,快速定位用户想要的商品。

这个变化会带来一个重要影响:

用户对电商搜索的体验感知,可能会越来越向 AI 搜索的体验感知靠拢。

AI 搜索的特点是什么?

是能在短时间内给出复杂问题精准、详细、全面的结果,搜索效率比传统搜索引擎高了 N 倍。

现实里,用户在电商平台搜一个商品,30s 内找不到想要的商品,可能就会打开另外一个 APP。如果用户在电商 APP 里找商品能有 AI 搜索同样的效果,那么理论上品牌商家的获客效率就可能进一步提升。

也就是说,从商家转化的意义上看,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想要的商品,有时比投流获客更重要。

搜索体验之外,AI 电商还能做到更多。

国金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AI 技术在提升转化和复购能力上作用显著:生成式 AI 创作的广告素材点击率提升 30%,精准推荐使转化率提高 15%~20%;3D 虚拟试穿功能使商品详情页点击率提升 25%,退换货率降低 18%。

京东 " 京小智 " 每天处理数百万次咨询,解决率超 80%,人力成本降低 40%,用户满意度提升 25%;抖音电商通过 AI 赋能,复购率提升至 42%,较 2023 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电商 AI 是有能力来分配购买力的。

购买力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会转移。大家买车不买丰田、本田,但会去买小米、问界。就是如此。零售行业也是一样,消费者不买可乐,就会去买东方树叶。今年 " 双十一 " 期间,AI 对购买力的分配,也会从各家的战报中反映出来。

与京东不同,在落地 AI 这件事儿,抖音是另一种思路:影响消费决策。

这届 " 双十一 ",抖音落地 AI 电商的关键词是:"AI 交互 "。

在豆包接入抖音商城后,抖音电商就多了一个新的交互入口。用户在豆包中输入关于商品推荐的问题时,就能够生成一个推荐页面,直达抖音商城。

这意味着抖音开始思考用 AI 技术来辅助用户做消费决策。

一方面,在用户的认知中,AI 的推荐结果有很高的可信度,所以,理论上,AI 推荐的商品转化率可能会更高;另一方面,AI 辅助用户做消费决策,也可能会给一些品牌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增长在哪,品牌的投放就在哪,这也是繁荣内容生态下抖音 AI 电商落地的核心逻辑之一。

说到影响消费决策,最适合拿来比较的就是小红书。天眼查 APP 融资信息显示,到 2024 年 7 月,小红书的估值已经达到 170 亿美元。

相比小红书,抖音有丰富的内容生态,影响消费决策的能力比小红书要高出几个数量级,有了 AI 技术的加持,今年 " 双十一 " 期间抖音 GMV 的增长很值得期待。

AI 辅助消费决策的一个重要场景,体现在比价上。

价格是影响用户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比价一直以来都是用户做决策的重要链条。在这个场景上,长出了值得买科技这样的电商企业。

在比价这个场景上,值得买科技有很独特的生态位。

举个例子,值得买科技宣布与微盟打造 AI 电商购物实践案例,对用户 " 搜索-比价-跳转 " 的传统决策模式进行迭代,实现在 AI" 对话即购物 " 的模式中就能直接比价,把比价这个决策融入商家的对话场景。

这样的结果就是,用户决策思路不会被中断,一个平台完成决策,转化率也就能进一步提高。

从转化的意义上讲,有了这种能力,比价平台对于商家的增长意义其实不亚于小红书。

不管是传统电商还是 AI 电商,比价一直都是用户最核心的决策工具值得买站稳了这个入口,接下来就是怎么把这个入口的潜力发掘出来。

有 AI 技术,电商行业总是能挖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增量空间,而比价这个场景,依然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

AI 电商,在各自核心体系能力上做加法

各家发力 AI 电商,虽然各有特点,但走的是一条 " 殊途同归 " 的增长之路。

抖音的重心是内容,京东的重心是供应,淘宝、天猫的重心在经营。

你看,抖音在电商里面加 AI,核心动作之一是把豆包接入抖音商城;京东发力电商 AI,则是从消费体验、物流商品端切入;大消费战略下的淘宝、天猫,则是用店铺的 " 智能态 ",聚合货架、品牌、会员、服务,通过 AI 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展示与服务。

没错,AI 带来了极致的效率,带来了极致的成本控制,也带来了新的增量。但AI 电商的本质,其实是给各家的体系能力做加法。

在抖音的体系里,AI 是在流量能力上做加法。

今年 " 双十一 ",抖音更新了分发策略。

一方面,抖音的内容池增设单独队列,电商池和广告池相互打通;另一方面,货架电商则在推荐、搜索、店铺、频道、橱窗的多场景流量端发力。

整体来看,从直播到拿量,再到增长,抖音电商已经跑通了一整条内容增长的路径。

在抖音的内容增长路径中,AI 技术的价值更多是 " 工具价值 ",用 AI 技术节省成本,同时把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于京东而言,AI 是在供给能力上做加法。

京东 " 双十一 " 的一个重点动作是" 采销推荐 "。

在 " 采销推荐 " 专区上线的商品,都是最具性价比、最有卖点的产品,京东采销深入工厂一线,让用户近距离了解商品品质。

京东采销深入一线这件事儿对于消费者是很有杀伤力的。

一方面,采销对于促进转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品质、质价比的品牌形象具象化了,电梯广告投放一百天、两百天,不如镜头前的采销到工厂直播一次。

真实的画面是天然能给人信任感的,这也是直播带货繁荣起来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采销不同于主播的点在于,他依赖的体系化能力,而非某个人的带货能力。

与主播 IP 不同的是,品牌 IP 的体系化的能力可以持续很久。而 AI 的价值在于把采销模式带来的增长能力最大化。

做采销其实还是集中在获客环节发力,但真正的电商增长节奏中,获客只是第一步,留存、转化、复购同样重要。

而 AI 技术的应用,可以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并能从商品、店铺维度拆解用户流失去向与具体原因,解决留存、复购的问题。

" 双十一 " 的增长,不仅在于获客,存量时代留存、复购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

在 AI 增长之路上,淘宝、天猫走上另外一条路。

在淘宝天猫的体系里,AI 是在经营能力上做加法。

最近,天猫在上海办了一场发布会,阿里强调了 AI 电商的三点核心:1、提升流量匹配效率,直接带动 GMV 增长;2、提供 AI 经营团队,降本增效;3、推出 AI 导购产品。

由此可见,淘宝、天猫未来 AI 电商的重点,依然会是经营。

未来的 AI 经营关键在于在两点:

一是让 AI 理解经营。

比如,AI 美工每月生成 2 亿张图片、AI 数据分析每天自动生成商家经营报告等等,让 AI 深入参与到店铺的日常运营的细节中去。

当数据的样本足够大,AI 的理解能力足够强,电商增长就不再有所谓的 " 范式 ",而是真正的千人千面。

二是让商家理解 AI。

过去的淘宝、天猫,底层是商品分发逻辑,商家增长关注的重点是选品、是投放策略,是 ROI。而 AI 时代,底层逻辑是分发数据。

理论上,AI 是最懂用户需求的,因为真实的样本数据不会说谎。只要用最小的成本捕捉到了用户需求,那么 ROI 就自然不必担心。

其实不只是淘宝、天猫,整个 AI 电商行业都是如此。

AI 不只是工具,也是增长引擎。

接下来,怎么让商家理解 AI,怎么把电商行业的动力切换到 AI 模式?

这个 AI 含量最高的 " 双十一 " 之后,也许我们离答案又会更进一步。

相关标签
互联网江湖

互联网江湖

将科技范儿与轻传播进行到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