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14分钟前

轩竹生物首秀翻倍 18A 新股表现强劲

轩竹生物首秀翻倍 18A 新股表现强劲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丁宁 网编:王巍 2025-10-15

港交所又有 18A 新股大涨。10 月 15 日,轩竹生物(02575.HK)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轩竹生物大幅收涨 126.72%。据了解,轩竹生物系四环医药(00460.HK)旗下公司,曾申报科创板 IPO 未果。作为一家创新药企,轩竹生物已有三款产品获批上市。不过,轩竹生物目前尚未扭亏。成功登陆港交所,也为公司后续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近几个月的几只 18A 新股,上市首日表现均不俗。诸如,银诺医药上市首日收涨 206.48%,劲方医药上市首日收涨 106.47% 等。

上市首日收涨 126.72%

10 月 15 日,轩竹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股票高开 153.97%,开盘价报 29.46 港元 / 股,盘中一度涨逾 160%,尾盘涨幅收窄,收于 26.3 港元 / 股,收涨 126.72%,总市值为 136.2 亿港元。

根据配发结果,轩竹生物全球发售 6733.35 万股 H 股,香港公开发售占 10%,国际发售占 90%。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 4908.33 倍认购,国际发售获 10.15 倍认购。申请材料显示,轩竹生物是一家创新药企,公司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积极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据了解,KBP-3571 是轩竹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轩竹生物商业化的第一款产品。自 2023 年 11 月起,轩竹生物开始销售 KBP-3571。该产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现正将适应症覆盖范围扩大到反流性食管炎,预计将到 2026 年底前完成 III 期临床试验。

此外,今年 7 月,轩竹生物开始销售 XZP-3287,是一款 CDK4/6 抑制剂。5 月,公司获得其作为单药治疗及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治疗 HR+/HER2- 晚期乳腺癌的 NDA 批准。4 月,公司提交了 XZP-3287 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 NDA,于 5 月获受理。

轩竹生物的核心产品还包括 XZP-3621,该药物是一款 ALK 靶向治疗药物。今年 8 月,据国家药监局消息,国家药监局批准轩竹生物申报的 1 类创新药地罗阿克片(商品名:轩菲宁)上市,该药品单药适用于未经过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治疗的 ALK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轩竹生物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报告期内持续亏损

由于实现商业化时间不长,从财务表现来看,轩竹生物正处于 " 营收增长但亏损持续扩大 " 的发展阶段。2023 — 2024 年间,分别实现收入 2.9 万元、3009.4 万元;同期亏损总额分别为 3 亿元、5.56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轩竹生物收入 1789.3 万元,亏损总额 1.11 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余 855.8 万元。

轩竹生物表示,今年一季度同比增亏,主要归因于收入减少。具体原因是 KBP-3571 于 2024 年初新商业化,初始发货量集中于该年一季度,及分销商通常根据其销售表现决定补货时间表,影响了 KBP-3571 于 2025 年一季度的销售额;研究及开发开支增加。

此外,公司 2024 年净利增亏,主要由于行政开支大幅增加。有关行政开支增加主要由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因向管理层及行政员工颁授奖励而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轩竹生物背靠四环医药。轩竹生物成立于 2002 年,2012 年四环全资收购 100% 股权后,轩竹成为国内大型医药集团四环医药的创新药研究院。2018 年,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并在 2020 年获国投招商等资金 A 轮 9.63 亿元战略投资。2021 年初,并购整合大分子生物药公司北京康明百奥。同年末完成 B 轮超 6 亿元融资。

股权关系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四环医药透过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轩竹医药及海南四环于轩竹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中拥有约 56.47% 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几个月间上市的几只 18A 新股,上市首日表现均不俗。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包括轩竹生物在内,共有 6 只 18A 新股登陆港交所,其中仅拨康视云一股上市首日出现下跌。除了轩竹生物外,还有劲方医药、银诺医药、中慧生物 3 股上市首日涨幅超过 100%,其中银诺医药涨幅最猛,为 206.48%。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对生物医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被重新审视。18A 新股的大涨,显示出市场情绪的明显改善,投资者对生物医药板块的信心有所恢复和提升,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和预期。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相关标签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