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不好好说话
自以为很可爱
离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说的是管乐,
对,
那个在《浪姐》人见人夸的小太阳管乐,到了《披哥》,被骂成汉子茶了 …
她被诟病的几个点主要有
给登陆少年团的弟弟们送枣,说她专门挑最帅的送,
这个 " 最帅的弟弟 " 指的是朱志鑫,top 登陆少年团的队长,
还说她专门给弟弟留了最大的枣子,
因为小动作太多,被指太做作,
三番五次去弟弟训练室 " 探班 " 的行为也被解读成了调戏
期间要弟弟们模仿她的腔调说话,
弹幕都在说尴尬,
因为她在《浪姐》里 " 抡人 " 的拉票方式很出圈,
于是她给一向不太擅长拉票的弟弟们展示了一下,
各种比心、平衡木,
各种整活方式让弟弟们直接看傻眼,
因此被评价想模仿金靖的路线,但又没有边界感,
在和其他哥哥合作舞台的抢歌环节,也被说成只考虑自己
节目中她助力的是大湾仔战队,成员有周柏豪、陈小春、张智霖、林晓峰,
大湾仔战队的其他三位哥哥都十分中意《半点心》这首歌,
觉得管乐的舞蹈风格和这首歌也很适配,
但管乐想跳出舒适区,
队长周柏豪出于对她的尊重,最终放弃了《半点心》。
于是弹幕指责她 " 只是助力嘉宾,你还选上了 ",
因为想让自己在舞台上呈现漂亮的一面,她选了《特务 J》,
本来按计划投送 425 就可以拿下,
因为管乐提出,这首歌跟哥哥们之前的舞台类型重复,
建议不要投太多,最后投了 350,
最后跟第一名投送值只差 45 分,又痛失一首爱曲。
这一系列情节,加剧了大众对她的讨伐,指责她颠倒主次的声音就没断过,
而在前不久的《浪姐》团综里,因为她接二连三地怼祝绪丹,也被贴上了「反驳型人格」的标签
节目里,姐姐们需通过礼仪举止来判断茶艺师的真伪,
祝绪丹称自己对茶艺有所了解,
管乐:" 古装剧拍多了吧 "?
祝绪丹判断第二位老师是真茶艺师,
管乐:" 说不定她是你的影迷?"
祝绪丹一本正经地分析自己之前跟茶艺老师学过的礼仪,
管乐直接打断:" 你那只是拍戏,学礼仪还是得做到位 "。
祝绪丹急忙辩解,称之前拍戏期间学过茶艺,
管乐不断强调:" 是正儿八经那种?不能是剧组教的 "。
祝绪丹解释自己之前演的是茶艺师的角色,
还没等她说完,管乐:" 那还是剧组教的 ..."
以上种种,均构成了路人对她「见人下菜碟」的不良观感
再往前的《我家那闺女》里,
她因为多次迫切表达想要结婚生子,被骂是「恨嫁」「恋爱脑」,
说她 " 离了男人活不了 ",
因为在节目里将粉丝送的礼物送给了第一次见面的相亲对象,
还称是自己专门准备的,
被指责是 " 用粉丝礼物舔陌生男 ",
粉丝本人后来发文表示很失望,
管乐看到后有所回应,但粉丝希望她能拍个照证明下,
照片没等到,等到的是她默默删除了这条评论 ...
后续因为在线下 " 拒收粉丝礼物 ",
又被很多人解读成 " 装委屈 " 和 " 茶言茶语 ",
众多质疑声中,还包括今年年初的腾讯星光大赏,因为她跳脱的主持风格,被质疑不专业。
作为主持人之一,她频频打断另一位主持人的发言,不合时宜的插话,
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被评价 " 好吵 ",像在演小品,
以上这种种行为,最终让曾经的「小太阳」淹没在漫天的指责中,
平心而论,她的表现确有争议之处,但真的至于承受如此不堪的审判吗?在《浪姐》、《火星情报局》等综艺上,她一直都是活跃气氛、不怕扮丑逗大家开心的喜剧担当,
那些引发争议的 " 调戏 "、" 让弟弟们尴尬红温、无妄之灾 " 的场面,更像是综艺剪辑中被刻意放大的冰山一角。
未被聚焦的镜头之外,登陆少年团的弟弟们对管乐印象很好,
在组队环节将她列为第二顺位,
认为她 " 性格有趣 "" 会拉票 ",
而 " 自己想要漂亮的舞台,导致哥哥们错失心仪歌曲 ",
本质是一场双向的、为对方着想的遗憾错过。
即使并非心仪歌曲,也竭尽全力投入训练,
陈小春也觉得:" 如果管乐早点加入,舞台说不定会更多样 "
舞台表现也很不错,
管乐与队内年长哥哥的相处之道,更是让周柏豪自叹不如,
至于怼祝绪丹,
在节目片段所呈现的单一叙事语境里,管乐对祝绪丹不停拆台、反驳,而真正了解二人关系后,
会发现两人日常就是互损的相处模式,祝绪丹可以毫无顾忌地让管乐帮自己背包,管乐嘴上骂骂咧咧,却依然顺着她。
关于《星光大赏》的主持风格,似乎是她一贯的喜剧式表达,
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个别行为的确有失妥当,
但动机也许是出于职业本能——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笨拙而努力地不让场子冷掉。
《我家那闺女》中,她被批判为 " 恋爱脑 " 的恨嫁言论,如果在了解了她的成长过程后,似乎不难理解她的表达:
从小父母离异
她对一个稳定家庭的向往,也许是从幼时便开始的对 " 归属感 " 的本能追寻。
将这份真挚的渴望贴上 " 恋爱脑 " 的标签,甚至与 " 媚男 " 划上等号,无疑是一种粗暴的污名化。
当 " 想谈恋爱 " 本身成为原罪,批判便脱离了具体行为,其一言一行仿佛自动落入了审判框架。
网友们手持这一标尺,似乎只为等待一个时机,将她的一切 " 罪证 " 披露。
《我家那闺女》的初衷,本是呈现女性多元的生活状态与真实困惑
反观另一位闺女——律师刘思远,因 " 我挣得比你儿子多 " 的清醒言论,果断结束价值观不合的感情,
被网友赞誉为 " 大女主典范 ",
甚至标榜出所谓的新时代女性 " 三从四德 ",
对比观众对刘思远 " 大女主人格 " 的一致推崇,管乐对传统家庭幸福的向往,却成了被群嘲的 " 反面教材 "。
这背后,何尝不是一种新的主流叙事裹挟:
我们高呼女性应拥有选择自由,却在不自觉中,将 " 女性主义 " 的实现路径单一化:封心锁爱、事业至上成为更高级的女性成长形态;
而渴望亲密关系、向往家庭则被贬斥为一种有待 " 进化 " 的旧时形态。
大众一边高呼 " 要解决女性困惑,给女性更多生存空间 " 的口号,但又不允许大女主以外的人设存在,
当 " 搞事业 " 成为唯一被赞许的路径,千千万万如管乐般,对家庭怀有朴素期待的女性,其声音与处境便被无形地边缘化。
真正的女性困境,或许不在于选择 " 事业 " 还是 " 家庭 ",
而在于——我们是否容得下,女性可以不活成那个统一的、正确的 " 大女主 ",而只是成为她自己。
最后一句
管乐的个别言行确有争议,但这绝不构成将她钉在 " 媚男 " 耻辱柱上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