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15小时前

东曜药业管理层更迭,资本走到台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0 月 15 日讯(记者 屠俊)近日,东曜药业宣布,代表资本方的付山自 2025 年 10 月 11 日起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负责领导及监督本集团的管理与发展。调任后,付山先生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提名委员会主席及战略及 ESG 委员会主席。

根据公告,同日,刘军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及战略及 ESG 委员会成员;黄纯莹因个人原因辞任非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战略及 ESG 委员会成员。二人亦将退任该公司所有附属公司之董事及行政职务。刘博士与黄女士于辞任后将分别获聘为该集团策略顾问。二人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亦无须披露之事项。

也就是说,东曜药业完成了管理层更迭,资本方走到台前主导企业的运转。

公开资料显示,付山为维梧资本(Vivo Capital LLC)管理合伙人、联席首席执行官及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维梧资本(Vivo Capital)是 1996 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跨国投资机构,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业务涵盖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及公开市场投资,管理资产规模超 70 亿美元。投资案例包括科兴生物、药明康德等。

蓝鲸新闻查阅公开信息显示,苏州维梧管理咨询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作为最终控制人对东曜药业的持股比例为 15.04%,Vivo Capital LLC 作为最终控制人通过 Vivo Capital Fund VIII, L.P. 和 Vivo Capital Surplus Fund VIII, L.P. 对东曜药业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11.74% 和 1.62%,

东曜药业成立于 2010 年,2019 年上市。目前。东曜药业的主营业务包括在 ADC(抗体偶联药物)红利之下,承接 CDMO/CMO 业务(指医药研发生产代工服务)以及药品销售。

根据其发布的 2024 年度业绩公告,该公司实现全年营收 10.98 亿元,同比增长 41%。其中产品销售收入为 8.77 亿元,同比增长 39%;CDMO/CMO(医药外包)业务收入为 2.07 亿元,同比增长 47%,其中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项目收入占比 86%。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东曜药业自 2019 年登陆港交所以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达 3475.7 万元

但今年上半年,东曜药业业绩出现下滑,其中期业绩公告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为 4.89 亿元,同比下降 6%。其中,产品销售收入为 3.98 亿元,同比下降 1%,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CDMO/CMO 业务收入为 7730 万元,同比下降 32%,主要是由于部分关键项目尚未达到交付节点。

整体市场方面,今年医药行业在二级市场呈现明显复苏,特别是港股市场,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姜嘉莉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指出,今年以来,香港医疗健康板块融资活跃度大幅提升,有 18 家医疗健康板块公司完成 IPO,合计募资约 30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再募资集再募再融资募集超 80 亿美元,医疗健康板块股本融资总额达 110 亿美元,超过 2022 年到 2024 年总融资额。

不过,与二级市场不同,一级市场还稍显冷清。上实资本执行董事、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总裁刘大伟在会上指出,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医药医疗企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发生 325 起,融资金额 414 亿元;去年全年发生融资事件 467 起,融资金额是 520 亿元。对比来看,2021 年是医药医疗行业融资的一个阶段性 " 高峰 ",发生融资事件 992 起,融资金额是 2071 亿元。此外,他还提到,今年一级市场基金募资仍较为艰难,生物医药类基金尤其压力较大。

一级市场的谨慎在融资集中度上也有所反映。刘大伟提到,当前一级市场上," 头部的企业拿走了市场绝大多数的钱 "。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前 10% 分位融资在融资总额中的比重达到了 50%,去年这一数字是 43%,2023 年则是 41%,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此外,一级市场单轮融资运营期望已经从 12 到 24 个月,延长至 18 到 36 个月;2019 年后有过融资的医药医疗企业中,仅 15% 的企业在过去 12 个月内完成新一轮融资。

有业内人士指出,生物医药行业作为资金密集、长周期的高风险行业整体还是面临挑战,资本方直接介入企业管理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其战略意图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另一方面也是对该资产价值的重视。

东曜药业在完成管理层更迭后,未来战略是否会发生变化值得关注。

相关标签
esg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