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有病就得看医,所以,医疗关乎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且来不得半点含糊。
有患者就是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了生命。
医疗是民生大事,关乎到千家万户,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体制,服务于广大民众。
同时,医疗还关乎到国民经济增长,只有发展经济,百姓方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但面对十几亿人口大国,我国医疗体系仍存在诸多环节需要完善,医改之路任重道远,仍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但可以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解放初期人均寿命 35 岁跨越到现在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 79 岁,充分说明我国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曾实行过一段公费医疗,当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医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百姓就医需求,特别是广袤乡村,缺医少药尤为突出。
虽然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但药铺里大都是一些常用中草药,很难见到特效药。
早期的工矿企业均设有卫生室,配有医务人员,开出的药方大多是酵母片、甘草片、红霉素、土霉素等。肌肉注射通常是柴胡、青霉素等常规药,通常只有重病患者才打吊针。
并且开出的药粒连个药袋都没有,用麻子或报纸包着,外面写着服用量,如果患者病情仍得不到缓解,才允许去正规医院。
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城乡医疗三级网,县级均设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一直延续至今。
早期没有私立医院,大夫这个职业非常吃香,谁都想巴结开点好药。
大夫不仅有处方权,还能给有些人开假条,有了这张病假条,工资照发。
国企改革后,个人收入很大一块来自效益奖。这样一来,开病假的人少多了,甚至有人带病坚持上岗。
至于重病患者,医药费仍需自理,使得困难人家难以承受,因此导致医院欠费现象十分严重。每到年末,医院就要抽调工作人员下乡催医药费。
虽然早期医疗落后,但医院仍采取先治病、后结账,真正体现出救死扶伤精神。不像现在有些医院先交押金再治疗。
我经常下乡采访,总会遇到和医疗相关话题,从乡村医疗架构来看,各村均设有诊所,乡镇有卫生院,县里至少有两所综合性公立医院,基本能满足当地百姓就医。
但在困难时期,经济制约着乡村医疗发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力推广乡村赤脚医生体制,一些中医世家,或有点文化的人集中培训,科目主要是中草药及针灸治疗,以及常见病诊治等科目。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掌握要领确实能起到针到病除疗效。但赤脚医生只学了那么几天,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仍靠自学和摸索。
况且,赤脚医生不脱产,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给村民看病,小药箱里就那几种常用药,只能对付一般性疾病,对重病患者疗效不大。
由于偏远山区农民生活艰苦,很多人得了病也是硬扛,或找个土方子,最常见的是生姜红糖熬成汤汁,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医院救治。
我国早期人均寿命不长,很大程度是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有病硬拖,愈拖愈严重,从而导致过早离世。
我国乡村还有个现象,集市里经常能见到 " 郎中 ",这些人没行医证,却能说会道,开出的药均称祖传秘方,包治百病。
而对于困难人家有病乱投医,甄别不来真假,使得许多人上当受骗,病情愈加严重。
山里人看病非常艰难,因为路途遥远,事先要将病人捆绑在担架上,或是用背篓,请人翻山越岭送往医院。
城里大医院人头攒动,有人一时半会儿摸不着方向,见人就打听在哪挂号、缴费、取药?
遇到有良知大夫还会劝病入膏肓患者回家保守治疗,虽然家人难以接受,认为这不是判了死刑?
我曾采访过一个生命垂危的山里农民,大夫劝他回家想吃啥就吃啥,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果然这个农民回去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如果大夫提出动手术,死马当作活马医,那这个农民就要承担巨额医药费,最终仍保不住性命。
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过度治疗,开处方拿回扣,患者花了冤枉钱不说,小病治成了大病。
所以,医生待遇是有待提高,但医德非常重要,这也是医疗体制改革重点。
不过,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虽然有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学习能力还是蛮强,从新华书店买来各种医学书籍,根据病情寻找治疗方案,确实节省了不少医疗开支。
我长期关注尘肺病农民这个群体,该病无法治愈,但通过有效治疗仍可减缓病痛,一些患者就是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过早去世。因此说,医疗是压在尘肺病农民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陕西山阳县有个村子,尘肺病农民就有 100 多人,病重患者每天都要吃药打针,有患者妻子就自学了静脉注射,每次能节省 5 块钱注射费。
村里还有个病重患者,正准备送往医院抢救,但家里拿不出 2000 块钱住院押金,最后只好放弃。
虽然该患者能享受乡村合作医疗,但住院押金必须提前垫付。一年后,这个农民还是去世了。
早期乡村产妇大都是在家里生娃,要提出去医院,别人还会说闲话,就你的命值钱?生个娃还要跑那么远?村里随便都能找出几个接生婆。
乡村接生婆没接受过专业培训,只是见过长辈如何操作,认为女人生娃很简单。
其实不然,孕妇顺产,接生确实简单,顶多将剪刀放进盐水里浸泡一下,脐带剪断后打个死结就完事了。
但对大出血就没一点办法,只有送医院,经常听人说产妇死在半道了。俗话说,人生人吓死人,其根源还是医疗落后。
在一些偏远山区经常见到聋哑、智障等残疾人,这些人大都是小时候出麻疹或发高烧所致,大人不在意而引发的后遗症,这就使得农家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不存在这种现象,婴幼儿免费注射疫苗,并且,国家实行乡村合作医疗后,农民看病均能享受一定的报销比例,对于低保户救助力度更大,报销比例更高。
当然,患者就医需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常见病尽可能在当地医院救治,如果都跑去大医院,报销比例不仅会减少,还挤压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截至 2019 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13.54 亿人,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基本实现 " 应保尽保 "。
虽然我国还未实现全民医疗免费,但随着社会发展,百姓看病难一定会得到有效缓解。
来源 / 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