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中国科考队第一次踏入这片与世隔绝的峡谷时,就被它的力量彻底震撼 —— 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脚下切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天然落差超 2,200 米,发电潜能足以点亮亿万家庭。
一滴水,从高处下落。摔到一架小水轮上,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会带动扇叶旋转一点点距离。来更多的水,扇叶会旋转得越来越快。加大扇叶,同时加水,现在你有了一架水轮机。
那么纵观全世界,哪里有着最佳的水电潜力呢?没错,就是雅鲁藏布江,尤其是这个大拐弯处。这里的江水在短短 150 公里的流经路径内,形成了超过 2000 米的天然落差。
首先是大家初中都学过的板块碰撞之力。
雅鲁藏布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正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间强烈的挤压,导致了地壳快速且不均衡的抬升,由此形成了地球上最雄伟的山系。
这就要得益于,那股神奇的向下之力了。
与一般的高山河流不同,雅鲁藏布江是一条先成河。所谓的先成河,指的是雅鲁藏布江出现的时间比周边山脉更早。在周围山脉隆起前,这条大河就已经存在了。
多年水流冲刷造成的强烈向下侵蚀,生生切穿了上升的山体。
一边是板块抬升,另一边是水流侵蚀,一上一下两种力共同造就了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而这,恰恰是雅鲁藏布江的另一特长。
雅鲁藏布江年径流量 1380 亿立方米,是我国第四大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是为数不多的缺口之一。堆积的水汽找到出口,于是一股脑涌入,形成了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不仅让墨脱成为了西藏小江南,还源源不断地为雅鲁藏布江两岸带来丰沛降水,最终汇聚成了这条滚滚大河。无与伦比的水头高度,加上奔涌不息的巨大水流,共同造就了全世界首屈一指发电潜力。
有潜力,还得开发出来才实际。2025 年 7 月 19 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这八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让咱们分开说。
截弯取直
前面讲过,整个大拐弯区域的河流长度只有 150 公里,但落差却有 2,000 米。这样的坡度已经很惊人了,但工程师们仍然觉得不够。
他们连拐弯都不想要,而是准备直接从上游向下游开凿一条不到 50 公里的隧道,通过隧道引水发电。
具体地说,雅江工程将在大拐弯上游的派镇附近设置取水枢纽,将部分江水引入引水隧洞。水流在隧洞中穿山而过,绕开长达数百公里的天然河道,以近乎直线的路径,到达下游的墨脱县附近。
在江水奔流而下的过程中,水流将利用其超过 2,000 米的巨大天然落差,驱动地下厂房内的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最后再将水流释放回雅鲁藏布江主河道。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巨大的水头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分阶段实施建设,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整个雅下工程规划由五座独立的电站,串联在一起,构成的梯级开发体系。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单一节点的工程风险,也为未来的调度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了便利。
效率高、工作时间又长,两两结合之下,雅下工程的综合水能利用率能高达 85% 以上。
其次是生态友好。 通过隧洞引水,发电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保留了部分天然河道,降低了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
还有,该方案的地质适应性强。雅下工程关键的引水和发电设施都深埋于山体内部,可以有效规避地表频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方案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能资源的前提下,还减少了对生态的影响,同时保障了工程的安全稳定,实在是多方探讨后的最佳方案了。
既然方案这么好,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开始动工呢?其实,在雅鲁藏布江修建水电站的构想,在很早之前就进入了国家的视野。
1973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青藏高原。
在超过 50 个专业、2,000 多人的努力下,考察队经过 4 年野外探索,终于确定雅鲁藏布江蕴藏着惊人的水能资源。
2002 年,徐大懋和陈传友在《 中国工程科学 》期刊上发表文章,探讨雅鲁藏布江水能开发的具体实现措施。
2024 年 12 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获得核准。
就跟把大象关进冰箱只需要三步一样,理论上实现雅下工程也一共只需要两步:挖洞、安水轮。
雅鲁藏布江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河,所在区域的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而下游的墨脱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境内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县。
在平地上挖洞,大家首先会想到盾构机。但是在高山区域挖洞,所使用的设备和盾构机还不太一样。
盾构机更适用于黏土、砂土、淤泥等软土地层,而高山这样的岩石坚硬地层,所使用的设备被叫做全断面隧道岩石进机 TBM。
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盾构机挖掘的地层较软,需要依靠盾壳和管片来支撑隧道壁。
雅下工程的隧洞深埋于数千米的山体之下,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地应力。
同时高山地区地形复杂,不可能一整条隧道都处在稳定岩层中,面对塌方、涌水、岩变等问题,都需要专门的对策。
这篇论文就讲述了北疆供水二期工程中,TBM 施工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工程队费尽千辛万苦挖好了洞,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才没那么简单!
雅鲁藏布江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也正是水能太丰富了,所以普通水轮机根本顶不住如此磅礴的水流。
我们需要世界上最厉害的水轮机。水电站所使用的水轮机通常被分为两类:反击式和冲击式。
这种水轮机的特点是,整个水轮都淹没在水流之中。
水流会从水轮机四周水平方向向中心流入转轮,然后转为向下方向出口,水流进入转轮时会推动转轮旋转,同时在向下通过叶片时还会再推动转轮一次。
像是雅下工程这种水头极高,又没有很高大坝的水电站需要使用冲击式水轮机。
与反击式相比,冲击式水轮机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更适合高原山地这样的场景。确定了水轮机的类型,还需要知道水轮机的功率。
新闻里说得很清楚,雅下工程年发电量 3,000 亿千瓦时,要实现这么大的发电量,一定要非常大的水轮机。
而全球最大的冲击式水轮机,正来自中国厂商。不久前,央视报导了一台由哈电集团自主研发,外径 6.23 米,重达 80 吨的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 500 兆瓦冲击式水轮机 "。
2005 年就开始建设的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就是最好的实践。
在雅下工程之前,它一直保有着 " 世界最大规模引水隧洞群 " 的称号。
新闻要连在一起看:2006 年,国家通过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学习如何在极端条件下建设复杂水电站。2016 年,北疆供水二期工程,又进一步强化了设备的使用和特殊困难的解决方案。2025 年,国产自研了世界上最大的冲击式水轮机。
雅下工程难吗?非常难,不然也不需要论证 50 年,不然也不会每个小步骤的实践,都能衍生出新的世界记录。
但是因为它难,我们就不做吗?如果这样想,就忽视了雅下工程的巨大意义。
雅下工程整体投资 1.2 万亿,并不便宜。
当然,实际还有运营维护成本,可能需要 10-20 年才能回本。从这个角度来说,雅下工程并不算一笔高回报的投资。
但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乘数效应,它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你投入一块钱进入生产,实际上在整个社会中产生的经济流转远远不止一块钱。
雅下工程万亿级的投资注入,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就业市场的带动作用,才是更大的经济回报。
更进一步地讲,雅下工程对于墨脱的帮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人都知道,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修公路的县,这里山高路远经济建设缓慢。
交通瓶颈的打破,能够为墨脱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再更进一步,雅下这样星球级的改造工程,对于人类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也是显著的。
1962 年 9 月 12 日,约翰 · 肯尼迪在莱斯大学发表了著名的《 我们选择登月 》演讲。其中的这段内容,放到雅下工程身上,依然贴切。
我们建设雅下工程,不是因为它很简单,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它困难重重。
点击图片跳转视频 !
编审:杨子 / 蛋不利多 / 小鑫鑫
视频制作:小杨 / 锤子 / 十一 / 上进 / 迎风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中国水电新跨越丨雅江水电工程可满足逾 3 亿人用电 凿山掘隧引水 建 5 座梯级电站 - 大公报
水轮机概述 - 小水电
Tunnel boring machine - 维基百科
最后被截流的大江:雅鲁藏布江水电坎坷前传 - 光明网
雅鲁藏布江水能开发 - 徐大懋、陈传友等
深埋超特长输水隧洞 TBM 集群施工关键技术探析 - 邓铭江
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70 年 - 滕吉文等
1949 — 2017 年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程 - 姚檀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