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9 日晚间,金城医药(300233.SZ)一则公告,打破了市场对实控人、董事长赵叶青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所面临行政处罚的原有预期。
证监会二次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拟决定对赵叶青、王震、刘峰合计处以 300 万元罚款,其中赵叶青承担 150 万元、王震 120 万元、刘峰 30 万元;同时对赵叶青、王震分别采取 4 年、3 年市场禁入措施。
此前,三人曾面临更为严厉的、合计 6175.65 万元的重罚,最新处罚金额大幅 " 缩水 "95%,且未再提及 " 没收违法所得 "。针对二次拟处罚方案,赵叶青仍选择继续申诉,这意味着 300 万元的罚单尚未完全定局。
立案前其父曾减持套现 4000 多万
赵叶青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一案的脉络,在 14 个月前浮出水面。
2024 年 8 月 16 日晚间,金城医药公告披露,赵叶青于前两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剧烈。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8 月 19 日),公司股价放量大跌 16.9%,收报 11.95 元 / 股,随后股价持续下挫,最低触及 10.8 元 / 股。
在立案消息公布前不久,赵叶青之父、金城医药创始人赵鸿富于 2024 年 8 月 5 日至 12 日期间,以 14.39 元 / 股的均价完成 299.95 万股减持,减持比例为 0.79%,套现约 4316 万元。
赵叶青和赵鸿富同为金城医药的实际控制人。2011 年 2 月,时年 35 岁的赵叶青接任董事长之位,并在四个月后带领金城医药登陆深交所,使其成为中间体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截至 2025 年中报,赵叶青、赵鸿富分别直接持股金城医药 1.88%、1.74%;同时,赵氏父子还通过金城实业持股 20.46%。截至今日收盘,金城医药收报 18.84 元 / 股,涨 2.22%,市值 72 亿元,以此估算赵氏父子持股市值合计约 17.42 亿元。
随着调查推进,2025 年 3 月 12 日,赵叶青收到的首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给出了严厉的处罚预期:拟没收其与王震、刘峰的违法所得约 1543.91 万元,并处以约 4631.74 万元罚款,合计罚没 6175.65 万元,其中赵叶青个人需承担 3087.83 万元。
公告未披露具体操纵时段、手段等行为细节。这笔大额罚单一度让投资者担忧,实控人是否将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影响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以及拖累公司整体信誉。
金城医药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不算稳定。2023 年,公司营收同比小幅增长 0.93%,但归母净利润大降 36.09%;2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提高,但营收同比下降 4.66 个百分点。
2025 年半年报显示,金城医药上半年收入 13.6 亿元,同比下降 22.65%;归母净利润 4338.32 万元,同比下降 66.78%,呈现量缩利减的局面。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4 亿元,同比下降 40.34%,主因销售下降及回款减少;基本每股收益为 0.11 元 / 股,同比下降 67.65%;扣非每股收益为 0.1 元 / 股,同样下滑明显。
二次申诉后处罚仍存 " 微调 " 可能
针对初次下发的拟处罚事项,赵叶青向证监会申请了陈述、申辩和听证。短短半年后,剧情出现反转。
从金城医药 10 月 9 日再次披露的情况来看,最终拟处罚金额仅为 300 万元,且未提及没收违法所得,较原预期骤降 95.14%。公告中未明确处罚降低的具体原因。
此次调整并非监管 " 松绑 "。笔者查询《证券法》及《行政处罚法》相关法定程序了解到,处罚金额的大幅变化,通常与违法所得认定调整、当事人配合调查程度、是否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等因素相关。
例如,若监管机构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此前初步认定的违法所得存在计算口径差异,或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主动提供关键证据、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符合 " 从轻或减轻处罚 " 的情形,监管机构便可能酌情降低处罚幅度。
根据程序,《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非最终处罚决定。被立案人收到告知书后,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陈述、申辩或申请听证;若当事人未提出异议,或听证后监管机构维持原拟处罚意见,才会出具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针对证监会重新下发的拟处罚事项,赵叶青决定继续申诉。
这意味着,300 万元的罚单仍存在 " 微调 " 可能,不过大幅回升至 6100 万的概率已不大。此前因 " 重罚预期 " 导致对实控人短期风险的市场担忧,也随处罚幅度下调而相应减弱。金城医药则在公告中强调,本次行政处罚 " 所涉主体为赵叶青个人,与公司日常经营无关 "。
从长期视角来看,实控人曾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的负面标签,难免对公司的 " 信任资产 " 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如何重塑市场信任,依旧是公司治理的长期课题。(文丨公司观察,作者丨曹倩,编辑丨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