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24分钟前

破解 1700 万人记忆困局,保险行业“产品 + 服务”切入认知症细分领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0 月 10 日讯(记者 石雨)面对我国近 1700 万认知症患者的照护难题,一场由国家政策引领、长护险提供支撑、保险行业深度参与的系统性应对正在展开。

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家统一长护险服务目录的出台,照护服务走向标准化。与此同时,保险业正超越传统保障角色,通过创新产品、专业照护社区与公益早筛等,共同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认知症友好型社会支持生态。

长护险统一服务目录出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认知症)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 1700 万例,患病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增加不断上升,73.6% 的认知障碍患者曾发生安全风险,超过 1/3 的认知障碍患者曾发生跌倒、走失、用药错误这三种甚至更多的安全风险。

2023 年 6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的通知》,同年 9 月行动正式启动。2024 年末,卫健委又发布《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 ( 2024 — 2030 年 ) 》,明确围绕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等 7 项任务设置 9 个项目专栏,包括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能力提升项目、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单元)建设项目等等。

连续的行动指导下,各地、各机构通过宣传老年痴呆防治科普知识、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及早期干预等措施开展防治促进工作。在针对认知症的照护方面,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动的长期护理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 2016 年国家组织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49 个试点地区在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政策、保障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 1.9 亿人,支出超过 850 亿元。

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日益发展,地区间支付范围不统一、服务项目内涵不一致、服务管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凸显,亟需提高长期护理保险支付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促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均等化。

在此背景下,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下称《目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长护服务项目内容。从具体内容来看,包括凡例和服务项目两部分。凡例对目录构成、目录编排、管理原则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服务项目包括序号、项目代码、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涵、服务要点等。

"《目录》意在规范长护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稳定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权益,更好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平稳运行 ",医保局在政策解读中表示。

" 近年来,青岛、苏州等多个长护险试点地区对于认知障碍给予一定的支持,在长护险进一步‘铺设’的基础上,易被忽视的认知症患者将得到更全面的照护 ",业内专家向记者指出,《目录》中如饮食照护、排泄照护、穿脱衣物、功能维护等项目,恰恰精准回应了中重度认知症患者因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而产生的核心照护需求。

应对认知症,保险业构建产品与服务新生态

在政策性保险为认知症护航的同时,保险机构依托于自身在于健康、养老生态的布局和优势,以产品创新、生态构建、公益等方式参与认知症应对的队伍中。

这一布局逻辑背后,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保险机构能够整合筛查、诊断、照护等资源,构建 " 保险 + 服务 " 的生态闭环,同时依托于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等,实现更精细、更可持续的风险管理。

记者梳理来看,保险业在认知症领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照护分类、康养服务等维度。

首先,在产品端,保险公司正在填补传统健康险在认知症保障方面的空白,产品形态日益丰富。比如中国太保寿险推出聚焦阿尔兹海默病全周期管理的 " 守护记忆 " 普惠型认知障碍专病保险;国任财险在今年 7 月发布阿尔兹海默症管理式长护医疗保险 " 忆路守护 ",基于被保险人的实际病情提供定制化脑健康管理方案;国联人寿推出安享一生严重痴呆特定疾病保险,最高支持 70 周岁投保。

" 多年来健康险发展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困局,而对认知症至关重要的长期护理、康复支持、专业照护等服务则普遍缺失。在这片蓝海市场,率先布局,是响应国家政策的探索,其实也是抢占先机 ",业内人士分析道。

另一方面,多家保险机构依托布局的养老社区,设置针对认知症的照护专区,并将服务与保险产品相结合。中国太保 " 太保家园 "、泰康人寿 " 泰康之家 "、国华人寿 " 国华 · 合悦家 " 等,均已打造认知症照护专区,搭建涵盖筛查、预防、干预及后期照护的全方位认知症管理生态体系。

" 认知功能损伤通常会伴有情感控制能力、社会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衰退,对认知症人士的照护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很强的专业性。" 泰康之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认知功能损伤通常会伴有情感控制能力、社会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衰退,对认知症人士的照护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很强的专业性。"

从机构实践来看,太保家园创建 " 乐忆家 " 认知症照护子品牌,定制个性化方案,在药物治疗外,辅以营养风险评估、医用营养品使用、物理和作业治疗等,并引进非药物疗愈方式;泰康之家构建以 "5+3+1" 为核心的记忆照护服务体系,"5" 是特色餐饮、文娱疗愈等 5 项基础服务;"3" 是多感官刺激疗法、音乐疗法等 3 种非药物疗法;"1" 是针对认知症人士分阶段照护的 " 五彩蝴蝶 " 模型。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在症状尚不明显的早期阶段进行识别和干预,是应对认知症的关键。当前,已有部分保险机构以公益等方式参与推动前沿诊断与早期筛查,为构建认知症全程防治体系打下基础。

比如中国太保设立的太保蓝公益基金会的守护记忆公益项目,构建的公益服务体系包含专业科普、早期筛查,干预诊疗、环境赋能、人才建设等环节。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公益早筛 26.47 万人次,在上海 16 个区建设了脑健康公益服务站。

预防和应对认知障碍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当下,通过产品、服务与公益的协同发力,保险行业正在认知症保障与照护领域逐步构建更加系统且可持续的应对体系。

蓝鲸财经

蓝鲸财经

蓝鲸财经,专注财经新闻报道、财经事件解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