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潮新消费
世界童车看中国,中国童车看平乡。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平乡县,人口只有 30 多万,却有 12 万人从事自行车童车产业链,全县自行车童车上下游企业 8000 多家,年度总产量 1.45 亿台(辆),拥有自行车童车、智能电动玩具、装备制造 3 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024 年,平乡县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 300 亿元。
据河北省政府官网,平乡县自行车童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 50%、国际市场的 40%,产品远销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授予 " 中国童车之都 "" 中国母婴产业之都 "" 全国童车产业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 " 等 16 个国字牌荣誉称号,2023 年被工信部列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对于一座小县城而言,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并不局限于几组数据,尽管这些数据本身已经足够惊人。多年深耕积累起的势能具象化为一张闪亮的标签,也是很难被市场竞争抹掉的标签。这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布局和发展,都是值得借鉴与深思的范例。
穷则思变,不行就再变
" 穷平乡、平乡穷,庄稼不收年年种,盐碱地里长碱蓬。" 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庄稼年年歉收,平乡县曾是出了名的 " 穷地方 "。
越穷,生育率越高,但生育前首先要结婚。20 世纪 70 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必备的 " 三大件 "。在全国范围内,如果新郎骑着 " 永久 "" 凤凰 "" 飞鸽 " 牌自行车去迎亲,都是一件相当有排面的事。但当时的平乡人能拿得出手的 " 地标名品 " 只有 " 滏河贡白菜 ",一棵白菜解决不了 " 人生大事 "。
按照平乡县自行车行业协会会长邓承勋的说法:" 那时的平乡人,做梦都想要一辆自行车。"
有些写在基因里的需求,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类的潜力。平乡青年打开思路,从天津的自行车厂买回废弃的自行车零件,自行组装成自行车。
"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风餐露宿,两天一夜才能到天津,然后到自行车厂外的废品站排队购买残次零部件,再骑着自行车驮回来。" 如今 " 忆苦思甜 " 的谭增华,已经是平乡县自行车、童车龙头企业之一强久集团的董事长,当年也曾是往返于天津之间的 " 自行车零部件搬运工 "。
天津是中国近代机械制造业的摇篮,也是我国自行车三大产业集群中离平乡县最近的一处。后来,平乡县成为第四大产业集群,离不开天津自行车产业的辐射,更离不开平乡人的坚持。
自行组装的自行车无标无牌,一度被平乡街坊戏称为 " 黑老虎 ",当然更出名的叫法是 " 杂牌车 "。这些杂牌车的零件来源通常是自行车厂周边的废品站,甚至一度出现购买残次部件都要排队的 " 盛况 "。
大部分人只需要结一次婚,但只要手艺不丢,就可以组装很多次自行车,于是供需关系发生转变," 黑老虎 " 逐渐流入 " 市场 ",在集市上售卖,平乡县也开始出现组装自行车的家庭小作坊。
组装自行车的前提是充足的零部件供应。平乡县如同一个磁铁般吸收着周边地区的自行车零部件,但依然供不应求。新零件买不起,废旧件买不到,只能自己造,于是平乡县自行车零部件加工业开始发展起来。
" 河古庙,碱土皮儿。兔子不拉屎,睡觉摘扇门儿。" 河古庙镇是平乡县下辖镇,位于平乡县东南角,距平乡县城只有十多公里,是平乡县最早的自行车零件交易市场,很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
有资料记载,1981 年,平乡县河古庙自行车零配件经销摊点达 1000 多个,吸引了十多个省市的客商,每日客流量达 6000 余人,日成交额达 20 多万元,平乡县以河古庙镇为中心的自行车配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谭增华回忆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短短几年,古庙镇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一下子 " 火 " 了,也 " 活 " 了。
90 年代,平乡自行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2 年,平乡县已有 100 多家自行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注册商标;1994 年,徐河东村五户农民联合出资创办了 " 平乡县自行车飞轮厂 ",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行车飞轮民营企业;1995 年,河古庙自行车零件市场正式命名为 " 中国自行车零件城 "。
不过,由于先天因素," 低端低价 " 一度是平乡县自行车的标签,平乡县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起落。
进入快速发展期后,一些质量差、粗制滥造的组装自行车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行业生态。比如,有些小作坊为了牟利,批量购买名牌车商标,贴在组装车上,被称为 " 十里酥 ",意思是骑 10 里地就散架。甚至有的老板会按照 " 车型 " 明码标价:能骑一个月的,能骑几天的,还有勉强能骑到家的。
2000 年前后,危机再次降临。摩托车、家庭汽车迅速取代自行车在家庭出行中的地位,平乡自行车的销量呈断崖式下降。自行车开始向山地越野、公路骑行等功能性方向发展,平乡县自行车企业也曾尝试向这个方向转型,但此消彼长之下,新需求的兴起难以快速消化平乡此前积累起的产能。
于是,平乡县开始激励、引导企业再次转型,把产业重心转移到童车与电动玩具车上。儿童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被喻为一座 " 挖不完的金矿 "。得益于当地的扶持政策,平乡大批自行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顺势闯入童车及玩具车的蓝海市场,才有了如今 " 世界童车看中国,中国童车看平乡 " 的大好局面。
转向童车,高光时刻
平乡县有一处地标雕塑,由一个巨大的银色车轮和一辆金色自行车组成,名为日升月恒,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主题雕塑。
从河古庙镇的自行车零件交易市场,到以此为中心形成的平乡县百亿元自行车产业带,到河古庙镇成为我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平乡县成为我国第四大自行车产业集群,再到年营收 307 亿元的 " 中国童车之都 "" 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这道圆弧的车辙印里记录了一路上的坑坑洼洼,但这辆车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
据平乡县自行车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平乡县玩具和婴童用品商会会长柴存亮介绍,近年来,平乡县 7 个乡镇 200 多个行政村形成了以自行车零配件、童车、玩具、儿童用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平乡县玩具和儿童用品企业 6000 多家,从业人员超 12 万人,占比超过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县年产童车约 5000 万辆,智能电动玩具约 6000 万台。
全国每两辆童车,就有一辆来自平乡,从这里发往全球的童车占据了国际市场 40% 的份额,对于这座穷过很多年的小县城,对于敢卖 " 十里酥 " 的当地人,都是一个惊喜和阵痛交融的变化。
邢台天大车业创始人李鑫是土生土长的河古庙人,他的父辈做自行车车筐生意,到了他这一代,决定不做配件做整车。2007 年,李鑫去南方学习考察,与一家设计公司合作,做了一款儿童自行车,兴冲冲地闯入了童车市场,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失败几次后,家里有人劝他别瞎折腾了,做熟不做生。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沉下心来研究市场。那段时间,他跑遍了全国的童车展会,分析各种产品特性、卖点和不同消费对象的需求。在了解了这些充分必要条件后,他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也卖向了全球市场。
从连续碰壁到顺风顺水,李鑫没有停步,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在当地几乎无人涉足的电动童车:" 儿童自行车市场门槛低,越来越卷,电动童车的技术含量就高多了。" 说干就干,天大车业成立了研发中心,与国内顶尖的设计团队合作,开发了四大系列产品,获得各种专利上百项。
从自行车配件到童车产业,李鑫是平乡县产业重心转移发展的典型代表,也体现出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崛起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人。是两天一夜骑车到天津的谭增华、深入市场需求大胆研发的李鑫在平乡自行车产业中留下了名字,而不是组装 " 十里酥 " 的人。
" 童车姓‘童’,需有童趣。这些年我们把动漫、音乐等文化元素与产品融合互动,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李鑫的说法,与许多当地童车企业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河北萌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兰敏也曾提到,儿童自行车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自行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车辆有着特殊的需求。
藤编车筐、鹅黄色车胎、莫兰迪色车架、" 萌兽 " 毛绒公仔,不仅好用还要好看,才能俘获宝妈的芳心。而好看的背后是与功能配合的设计研发,是研发投入换来的实用型外观设计。
2016 年,赵兰敏接手萌兽,当时这家企业专为知名童车品牌做代工,处于亏损状态。2019 年,没能扭亏为盈的赵兰敏决定停掉代工生产线,转型做高端品牌,定位于 " 儿童安全守护者 ",迅速在千元级童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多次冲上电商平台童车销售榜首位。
在强久集团的产品矩阵中,同样有儿童自行车、三轮车、学步车、扭扭车等儿童用品。谭增华表示,产品是否有高品质、高质量,是他最看重的。" 车把所用材质达到了食用级别。"
而在接手萌兽前,赵兰敏曾从事塑料改性材料行业,如今萌兽童车的橡胶塑料部件采用抗菌发明材料,抗菌率 99%,萌兽牌抗菌童车因此获得了婴童用品健康抗菌优品认证,成为全国童车行业首家拿到这项认证的企业。
找到用户需求和市场痛点,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是平乡县童车产业 " 可以说的秘密 "。
另一个秘密是政策的引导。按照平乡县政府官网的介绍,近年来,平乡县不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该县大力推行 1700 多项政务服务事项 " 一网通办 ",24 小时服务 " 不打烊 ",实行承诺制改革,非要件容缺办理,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对新落地项目前期手续全程代办,送件上门;实行 " 项目管家 " 全生命周期服务,让 360 多个新项目一次不用跑、拿地即开工。
据当地人介绍,以前从河古庙镇到平乡县城,运货的公路只有一条,远不能满足当地童车厂家的货运需求。经过政府部门多年的规划调整,现在县城和乡镇之间已经修建了三条公路,如今第四条公路也在计划筹备中。
河古庙工业园内的公路命名也颇有特色,恒驰大道、强久路、天顺路……这些都是在当地耳熟能详的老牌自行车、童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企业的名字。当地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命名方式是对企业的认可与鼓励,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归属感。
实际上,平乡县自行车童车产业曾在发展初期面临着龙头缺席、品牌孱弱、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除了自主培养创新品牌,引进龙头企业也是政策铺路的重要目标之一。一批龙头企业慕名而来,成为推动产业崛起、产能聚势的重要引擎。
比如,总部位于江苏昆山的好孩子集团,早在 2007 年就是 " 中国驰名商标 "" 中国名牌 ",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就超过平乡县全部童车企业的总和。
为了引进这家巨头,平乡县各级领导十多次南下昆山,终于达成投资协议。好孩子投资 40 亿元在平乡建设项目群,拉动了与其配套的 75 家企业,也为平乡本土企业带来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平乡县凭借背靠京津冀、毗邻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溢出项目的集中承载地,成功引进国内自行车龙头天津富士达、电动车龙头天津踏浪、农用车龙头山东五征、中山宝宝好和望京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
被称为 " 版权狂魔 " 的迪士尼,授权了平乡县童车企业生产童车,在美国迪士尼乐园里面使用。平乡县知名企业恒驰车业和法拉利汽车达成代理合作,为法拉利设计和生产配套的童车产品。
平乡自行车,已经不需要再偷偷 " 买标 " 了。
走出去,引进来
2013 年秋天,平乡县一位老板提出,可以将新建的厂房拿出来,作为场地办展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此之前,平乡自行车童车企业每年多次组团赴上海、广州等地参展,这方面的开销并不低,但效果不够明显。平乡童车老板们多次呼吁 " 平乡应该办自己的展会 ",但这座小县城既没有展馆,也缺乏接待条件,呼声始终没能落到实处。
而在更早些时候,平乡童车产业的起步也是凭借扮演模仿者的角色,市场上哪款产品卖得好,平乡童车企业就仿制哪款,提及自主研发,都是两眼一抹黑,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整个产业呈现 " 小 "" 散 "" 低 "" 差 " 的局面。频繁 " 跑会 ",也是希望通过自己走出去,能将经验引进来。
" 成批转变的起点应该从 2014 年算起。那年 5 月,平乡举办了第一届中国 · 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 对于柴存亮而言,办展会的经历仿佛近在眼前,在平乡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平乡县自行车行业协会的牵头推动下,柴存亮怀着忐忑的心情组织了这次展会,既怕冷了场,又怕来人太多招架不住。
可喜的是,首届中国 · 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一炮而红,从此改变了平乡只有产业没有会展的历史,实现了平乡企业 " 在家门口谈生意 " 的愿景。
" 最可贵的是,展会为没机会外出参展的众多本地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柴存亮说。第二届定名为中国 · 北方(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场地更大,参展企业更多,展品更丰富。
"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 会展业因产业链长和产业关联度大,被誉为 " 城市经济的发动机 ",很多平乡本土企业都是在有了展会后发展起来的。
比如,新仕嘉儿童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生产学步车的小作坊,受展会同行启发开发高档儿童推车,已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单品销量名列行业前茅;河北萨玛特儿童玩具有限公司从模仿到超越,创新研发的太空摩托电动童车在展会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如今,平乡县年销售额 4000 万元以上的品牌就有 120 多个。
自 2014 年以来,平乡县已成功举办 19 届中国北方(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吸引 52 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累计成交额超 600 亿元。展会经济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物流、电商等服务业发展,拉动了平乡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 " 会展与产业互动互补 " 效应,形成了 " 产业支撑展会、展会促进产业 " 的良性循环。
" 南有上(海)广(州),北有平乡 "。平乡展会成为河北省市场化发展重点展会、县域特色产业品牌展会,被视为中国乃至国际童车玩具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 如今,平乡童车已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部分企业和产品已成为领跑者。" 柴存亮说,平乡还制定了多项童车团体标准,其中《户外露营车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2024 年的网络零售情况统计显示,相比 2021 年,平乡县 300 元以下童车占比从 80% 降至 40%,500 元以上产品占比由 10% 增长到 40%。
2013 年之前,平乡童车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和印尼市场,还没能全面打开国际市场。从代工到品牌,从模仿到创新,自然是平乡成长为 " 世界童车之都 " 所必须修炼的内功,但平乡童车 " 驶向全球 " 也离不开另一条路。
2013 年,"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企业出海带来了新机遇。柴存亮提到,随着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提出,平乡县童车企业将市场拓展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 一带一路 " 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
在 2025 年 3 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 · 北方(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上,参展企业超过 1500 家,意向成交额 41.5 亿元。此届博览会设置国际标准展位 2750 个,吸引国内外上万家经销商、采购商前来选购,其中来自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的客商最多。
此外,平乡还秉持 " 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兴文化 " 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 " 展赛云集 " 工程,依托产业基础,积极发展自行车竞技运动,多次成功举办、承办国家级、省级自行车比赛。
" 质量硬,研发硬,也得有过硬的平台,才能走出去。" 柴存亮说的 " 平台 ",不仅是指博览会,还有平乡县的 4 个中国淘宝镇、31 个中国淘宝村,年网络交易额达 80 亿元的数据。
2010 年,平乡县丰州镇霍洪村一位名为潘磊的年轻人开始试水网店经营。当时,传统的发货模式是外地经销商打电话订货,位于霍洪村的工厂赶工后再统一发快递,一个订单可能要成百上千辆童车。潘磊的网店订单量很小,有时候甚至只有 1 辆车,不但很难找到愿意供货的厂家,还要自己骑着三轮车将货拉到几公里外的县城快递点。
2014 年,平乡县丰州镇的霍洪村、田付村乡的艾村成为平乡县首批淘宝村,这意味着,这两个村子当年的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 10% 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 1000 万元以上。
平乡县的童车企业纷纷拥抱电商,村里的老人们都聊起了怎么开网店,平乡县的电商发展进入井喷期,打开了另一条销售渠道,快递的大货车也开进了各个淘宝村。
近年来,直播带货、跨境电商接连兴起,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再度抓住了机遇。早在 2020 年,平乡县就启动建设了跨境电商产业园,联合河北童车玩具供应链直播基地,整合抖音、淘宝等平台资源,通过跨境直播带货提升海外销售效率,并与大健云仓、顺维集团、英格威等达成跨境电商战略合作,开辟多元化出口通道。
平乡县打造的河北童车玩具供应链直播基地,已搭建 80 余个直播间,吸引 300 多家商家入驻平台。基地免费提供直播间,每个月还会邀请电商行业的专家,来基地进行创业、直播等方面的培训。
平乡还把自行车产业与旅游、文化、大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逐步释放产业叠加效应。依托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打造童车特色文化小镇。因此平乡县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 " 自行车名县 ",自行车行业被评为河北省 " 十大健康产业 "。
结语
在好孩子儿童用品平乡有限公司的检测实验室里,一辆负重 15 公斤的儿童手推车,要在专用滑带上完成三天三夜的测试,接受 10 万次以上的挡块撞击,才能顺利 " 通关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钱红梅介绍,每款产品上市前都要经过 120 多道工序的检测,这项挡块撞击测试欧洲标准是 7.2 万次," 好孩子 " 的标准是 10 万次以上。
柴存亮表示,这正是平乡童车的崛起秘籍。作为 " 中国梅花拳文化之乡 ",平乡县的小童车也练就了一身 " 硬功夫 ",正是他所提到的 " 质量硬,研发硬,平台更硬 "。
与如今的研发与测试流程相比,把废弃零件组装起来就显得非常简单。平乡县的盐碱地上长不出养活当地人的庄稼,却能建起支撑全球童车需求的工厂。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一方产业养育一方人就是对 " 中国智造 " 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