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3分钟前

长风药业上市首日股价涨超 200%:新一轮狂欢的密码在“创新”二字?

文 | 医药研究社

" 由 A 转港 " 这步棋,长风药业算走对了。

据悉,长风药业曾于 2021 年 2 月和 2023 年 6 月两度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而后于 2024 年 6 月撤回 A 股上市计划,随后在 2024 年 11 月、2025 年 6 月先后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招银国际联席保荐。

就在国庆假期最后一天(10 月 8 日),长风药业也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首日开盘价为 48 港元 / 股,大涨超 200%,市值逼近 200 亿港元。

不过,也有市场声音认为,长风药业能够上市主要得益于港股的 " 包容性 ",目前的发展尚难以撑起市场的积极预期。那么,长风药业的成长空间究竟有多大?又受限于什么?

立足热门赛道,拥有热门产品?

相比不少尚未实现商业化、" 烧钱 " 中持续亏损的药企,长风药业的处境相对乐观。

招股书提到,于往绩记录期间,长风药业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得 6 项产品批准并赚取大量销售收益。再进一步来看,CF017 这款产品挑了大梁。

据长风药业介绍,CF017 是一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公司的首个获批产品。自 2021 年 5 月获批以来,CF017 覆盖了中国超过 10,000 家医疗机构。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销量计,CF017 占 2024 年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份额约 16%。

该产品有这样的市场表现也不让人意外。

具体而言,CF017 定位的是 " 大赛道中的大赛道 "。根据招股书,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沉重的健康负担,2024 年,全球有将近 25 亿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鼻炎等。

仅就哮喘这一高发病种而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 年,我国哮喘患病人数达到 6960 万人,预计 2033 年将增至 8000 万人。尽管我国哮喘发病率很高,但诊断率和治疗率仍然较低。2024 年,中国哮喘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仅约 28.8% 和 28.3%,远低于美国的 46.7% 和 40.0%。这也使得相关药物放量空间充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吸入制剂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将相关药物进一步细分可以发现,布地奈德引领中国吸入制剂市场,于 2024 年占中国市场份额的 25.0%。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位居第二,占中国市场的 14.4%。

总体来看,CF017 诞生于热门赛道,而长风药业也在努力将 CFO17 打造为热门产品。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集采的作用凸显了。

招股书提到,CF017 于 2021 年纳入全国八省的集中采购计划,集中采购计划有效期为 3 年。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长风药业已完成将 CF017 纳入江苏联盟(由 11 个省份组成)根据 2025 年集中采购计划的集中采购范围,并正在筹备针对其他联盟及省份的集中采购接续投标,同时加强产品在门诊药房、专科诊所和电商平台的影响力。

靠 CF017 这一产品,长风药业有了崛起的势头。根据招股书,2022-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长风药业营收分别约为 3.49 亿元、5.56 亿元、6.08 亿元及 1.36 亿元,其中超九成收入来自 CF017;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4939.9 万元、3172.6 万元、2108.8 万元及 1281.5 万元。

总体来看,营收显现增势并扭亏为盈,公司发展向好。不过,从当前长风药业较为有限的营收规模来看,CF017 离真正的热门产品可能还有较远的距离," 单品叙事 " 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存疑。

靠 " 创新 " 突破仿制药的天花板

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布局上,长风药业算是后来者。据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最早由阿斯利康开发,品牌名为 Pulmicort Respules,于 2000 年获得 FDA 批准。自获批以来,该产品被公认为哮喘维持治疗的一线治疗药物和 12 月龄至 8 岁儿童的预防性治疗药物。

此外,招股书提到,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9 种布地奈德混悬液产品已在中国上市,包括原研药和 7 种国产药(包括 CF017),其中不少产品均已纳入集采,价格端的较量一触即发。

目前,国产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集采单位定价一般在 2-3 元左右,且有下降趋势。比如,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CF017 的平均售价分别为 2.78 元、2.76 元、2.74 元及 2.58 元,但销量增速则有明显放缓。随着单品依赖的风险愈发突出,长风药业加速其他产品的商业化迫在眉睫。

而从当前产品矩阵来看,长风药业已然拥有了一个围绕呼吸系统疾病的 " 仿制药帝国 "。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的吸入液体制剂除了 CF017,还有 CF036(已获批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原研药由葛兰素史克开发)、GW006(已获批阿福特罗雾化溶液,最早由 Sunovion Pharmaceuticals 开发)、CF022(已获批富马酸福莫特罗雾化溶液候选药物,最早由 Mylan 开发)等;鼻喷雾剂有 CF018(已获批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最早由 Meda Pharmaceuticals 开发,CF018 是除原研药外首款也是唯一在中国获批的同类产品)、CF024/CF045(处于注册阶段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候选药物,最早由 Merck Sharp & Dohme 开发)等。

但一个问题也非常明显,在当前创新引领的医药行业,长风药业仍然展现出浓厚的 " 仿制底色 ",竞争壁垒还是比较薄弱的。更关键的是,仿制药经营模式中,长风药业也存在一定的 " 重销售、轻研发 " 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占收益的百分比分别为 30.7%、23.9%、20.0% 及 23.8%,而同期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益的比例分别为 38.8%、40.0%、38.8% 及 27.7%。

可能也是因为看到了长风药业经营层面的一些局限性,投资市场的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10 月 9 日,长风药业收跌 13.97%,报 33.12 港元,市值达到 136.45 亿港元。

长远来看,长风药业的最大看点还是在创新转型上。

招股书提到,该公司正在推进中国、美国及 / 或欧洲等主要市场和东南亚及南美等新兴市场的 20 多款候选产品的开发,积极探索如脂质体及 siRNA 在内的创新吸入制剂剂型,并将治疗领域扩展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及抗感染在内的新疾病领域,同时也在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如支气管内活瓣(EBV),并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及肺动脉高压(PAH)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疾病开发潜在的同类首创或中国首创治疗产品。

或许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真正解开成长的枷锁。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