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大家期盼已久的安卓朋友圈 Live Photo 功能总算是上线了,头部厂商的旗舰产品纷纷支持这一功能。雷科技编辑部最近也来了几台旗舰产品:小米 15 Pro、OPPO Find X8 Pro 以及 vivo X200 Pro,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们在热门的 Live Photo 上的表现吧。
在正式进入评测环节之前我们需要明白 Live Photo 并不只是单纯的 GIF 图片,其原理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以 Live Photo 的鼻祖 iPhone 为例,其 Live Photo 是由一张 4K 分辨率的 HEIF 格式主图,搭配前后各 0.75 秒、30fps 帧率的 MOV 格式短视频组成,整体文件体积约 5-8MB。这种设计既能保证静态展示时的高清质感,又能通过动态片段还原拍摄瞬间的氛围。
而安卓阵营这边则是基于 iPhone 的原理进行了多层面的优化。例如小米与 vivo 采用 「主摄 + 副摄协同」 方案,主摄负责捕捉高清静态画面,超广角镜头同步录制动态片段,通过算法合成 Live Photo;OPPO 则选择 「单镜头高帧率连拍」 技术,先连续拍摄 30 帧画面,再提取中间帧作为主图,其余帧构成动态部分。
而 iPhone 的优势在于软硬件深度协同,比如 A18 芯片的影像处理单元可实现动态帧与静态图的无缝衔接,这也是其长期被视为 Live Photo 标杆的核心原因。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来看看,这三款安卓旗舰在 Live Photo 上的体验能否赶超 iPhone 呢?
色彩各有差异,vivo 最超预期
Live Photo 的核心价值在于「抓住瞬间」,比起静态抓拍,LivePhoto 的容错率更高,成片率自然也更高。
所以「动态捕捉能力」如何,便自然成了第一项测试。(由于图文形式限制,后续素材尽可能采用 Live Photo 的关键帧,若需要素材可在雷科技(ID:leitech)后台私信获取)
首先我们选择了运动速度较快的喷水场景,这类场景十分考验手机的抓拍能力和视频实时渲染能力。
在室外的昏暗路灯场景中,面对这个特殊的光源,三款手机都给出了不同的解法。
OPPO Find X8 Pro 采用了「多帧合成降噪」 技术,将动态帧的 ISO 压低至 640,画面纯净度在三款机型中最高,暗部的树叶纹理细节保留到位,且整体的画面色温也非常均衡,不过亮度是三者中最低的,路灯后的区域几乎不可见。
从对比图片中可以看到,三者在拍摄 Live Photo 时的色彩调校差异较大。先说小米 15 Pro,其色彩调校偏向 「浓郁风格」,很符合徕卡的影调特性。以至于整张 Live Photo 画面的红色和绿色饱和度远高于其他颜色,但同时相比起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的静态照片,在色彩上差距并不大。
最后是 vivo X200 Pro,它的表现让雷科技有些惊讶,小雷先后在多个场景中进行了测试,发现其除了红色的饱和度略微有些上升外,其他色调都与静态模式下完全一致,是三者中前后一致性最高的。
在另外几组场景测试中,结果也同样如此。在拍摄同一朵花朵时;小米大幅拉高了花朵的黄色,使花朵在画面中更为突出,即视觉冲击力更强;而 OPPO 则由于饱和度过高,导致花朵的颜色有些发绿;vivo 则主打一个自然,虽然和花朵本身的颜色也有一些区别,但胜在其静态和动态的色差不大。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vivo X200 Pro 明显是三者中最注重 Live Photo 和静态拍摄时色调的一致性的产品。
几轮测试下来,雷科技发现三者的整体差距其实并没有预想中的大,基本就是一些色差和小功能上的差异,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佳选手,小雷投票给 vivo X200 Pro。
兼容性成硬伤,安卓任重道远
或许大家也发现了,明明全文都在说 Live Photo,怎么展示的图片全是静态图呢?这首先与图文的形式有关,如果强行转成动态图,整个画面的色彩和画质都会大幅度下降,其次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二大部分:兼容问题。
如果说「拍」考验的是硬件实力,那么「发」则关乎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虽然如今的微信实现了已经跨平台兼容,但不同机型的分享流程、加载速度、画质损耗仍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尽可能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小雷选择了常见的微信朋友圈、朋友圈画质、相册互传以及电脑四个主流分享场景,看看到底是谁在吹牛,谁又是真懂用户的需求。
vivo X200 Pro 的操作逻辑与小米类似,但雷科技不太满意的是,vivo 并没有针对「动态照片」做一个分类,要真找起来还得花不少时间。而分享流程和缺点跟小米完全一致,这里便不再重复。
OPPO Find X8 Pro 的分享流程最为复杂。这是因为其动态照片采用的是 OPPO 自研的新格式,其分享至微信时需先进行格式转换,系统会弹出「正在转换为兼容格式」的提示,需要等到格式转换完毕后才能发送,总流程时较长。
社交平台的图片压缩是影响画质的关键因素,由于 Live Photo 包含动态片段,压缩带来的损耗更为明显。
在微信朋友圈场景中,小米 15 Pro 静态图的分辨率从原图 4080*3072 的降至 2550*1920,细节保留一般,远处的玻璃窗的细节丢失严重,还出现了轻微的色块现象,但好在动态帧的帧率保持得不错,流畅度表现出色,与相册中原片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vivo X200 Pro 的分辨率从原先的 4080*3060 降低至 1920*1440,且在手机端的观感并没有太明显的下降,但动态帧的压缩较为激进,明显出现了轻微的卡顿现象,且画面的色彩饱和度也有所下降,与相册中原本的 Live Photo 相差明显。
最后也是大家最在意的跨平台体验,我们将各机型拍摄的 Live Photo 分别分享至 iPhone 16 Pro 上,测试动态效果的兼容性与呈现一致性。
首先是小米 15 Pro,当雷科技通过专属的互传软件将 Live Photo 传输到 iPhone 16 Pro 上后, Live Photo 可正常播放动态效果,静态图与动态帧的衔接自然,但色彩饱和度略有下降,雷科技猜测这应该是安卓和 iOS 生态之间对色彩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
vivo X200 Pro 的 Live Photo 在 iPhone 上的表现更为稳定,色彩偏差不大,但动态帧的帧率从 24fps 降至 20fps,流畅度轻微下降。
OPPO Find X8 Pro 的问题最为突出。其拍摄的 Live Photo 分享到 iPhone 上时,有部分照片出现了「从 Live Photo 变成静态图」的情况,而且动态帧出现明显的色彩断层,原本的暖色调画面偏冷,且边缘出现不规则锯齿。
反观 iPhone 拍摄的 Live Photo 分享至这三台机型上时,三者的表现反而比较统一。小米 15 Pro 和 vivo X200 Pro 均能完整播放动态效果,帧率、时长未发生变化;OPPO Find X8 Pro 接收后动态帧的亮度出现轻微提升,导致画面过曝。
最后是电脑传输环节,这一部分就很有意思了,由于三者中只有 vivo 是以静态图 +MP4 格式视频的方式存储 Live Photo,因此小米 15 Pro 和 OPPO Find X8 Pro 不管是通过什么传输方式传输到电脑上,都会变成一张静态图,而 vivo 则是提供了两个选项,虽说严格意义来说,三者的表现都不符合雷科技的预期,但 vivo 起码有做一些别的考虑。
评测总结:
三者互有胜负,vivo 相对最均衡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关于三台手机 Live Photo 的表现,雷科技的总结如下:
小米 15 Ultra:
优点:一英寸大底传感器带来的细节保留能力,让 Live Photo 的静态表现已经能与部分卡片相机媲美,且弱光解析力也是三者中最强的;而且在用户关心的兼容性表现上也十分稳定,非常适合那些小米和 iPhone 双持的用户。
缺点:分享 Live Photo 时无法预览动态效果。
vivo X200 Pro:
优点:无论在哪个环节,vivo 的表现都是最均衡的那位,可能不算突出,但确实是最懂用户需求的机器,而且色彩还原度接近专业水准,对焦速度最快;兼容性的优势在于对 iOS 的适配优化。
缺点:分享 Live Photo 时对帧率的压缩比较狠。
OPPO Find X8 Pro:
优点:在夜景环节的表现非常出色,既保证了画面观感,又能提升画面整体的影调,高帧率捕捉 Live Photo 的方式也让它是三者中最流畅的一台。
缺点:色彩一致性与细节保留不足;分享体验因格式转换繁琐、加载慢、画质损耗大;兼容性的格式冲突问题突出,跨平台动态失效概率高,还需继续努力。
结语
从年初微信开放安卓朋友圈 Live Photo 功能开始,它就在不断推动影像互动形态升级,但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小米、vivo、OPPO 三位选手虽然在硬件层面都全方位「吊打」iPhone,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动态照片标准、软硬件协同不足等问题,导致体验参差不齐。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一张 Live Photo 的价值在于「留住那个我们需要记住的瞬间」,这不仅需要硬件的升级,更需要软件算法的优化与行业标准的统一。
因此雷科技十分希望在未来一年里,安卓阵营能尽快达成动态照片格式的共识,减少跨品牌、跨平台的兼容壁垒;同时也希望各厂商能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在「拍得好」的基础上,解决「发得顺、看得清」的核心痛点。
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体验,Live Photo 才能从「小众功能」 成为「大众刚需」,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松留住生活中的动态美好。
End
欢迎扫码添加小雷微信
记得备注想进群的手机品牌哦
跟小雷一起畅聊数码与科技
另外小雷建了很多粉丝群,欢迎扫码加入!
大家伙一块聊聊天,分享玩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