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正解局 1小时前

你在日本喝的抹茶,很可能来自贵州这个小县城

日本是这个长假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

到了日本,很多人都要品尝下特产:抹茶。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现在日本卖的不少抹茶,其实都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贵州铜仁江口县。

没错,就是那座山和茶一样多的黔东南小城。

就连以抹茶文化闻名于世的京都宇治,不少茶品的原料产地标签背后,也印上了 " 贵州铜仁江口县 " 的字样。

有网友调侃,这就像 " 把辣椒酱卖到了四川,把热干面端去了武汉 "。

" 日本专属 " 到 " 贵州制造 ",铜仁江口县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场漂亮的翻身仗。

2024 年,江口县抹茶产量达 1300 吨,产值超过 3 亿元。

一个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县城,为何能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产业做到如此规模?

这里又是怎样一步步让 " 贵州抹茶 " 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认可的品牌?

这背后,既有 " 老天爷赏饭吃 " 的功劳,也离不开江口人拼命 " 外卷 " 的干劲。

你无意间吃到的一口抹茶蛋糕、喝到的一杯抹茶拿铁,可能就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铜仁江口县。

央视财经曾这样报道,在 2024 年的全球抹茶消费版图上,大约每消费七杯抹茶,就有一杯的原产地来自贵州铜仁。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铜仁江口县藏在梵净山脚下,是贵州这个 "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 " 的省份里,一个更不起眼的小城。

工业基础薄弱,常住人口不到 18 万,还连年外流。

曾经的江口有多穷?用下面这组数字证明就够了。

2001 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 年全县有贫困村 80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4.3 万人,贫困发生率 19.85%。

江口县城风光

可偏偏是这里平地起高楼,建起了一座 " 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

这座让江口名声大噪的工厂建于 2018 年,由贵茶集团投资 6 亿元打造,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抹茶单体车间,设计年产能高达 4000 吨——这意味着,只要原料充足、机器全开,它便有潜力问鼎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

工厂大得有点超出想象,占地相当于 31 个足球场。走进去,一眼望去,全是绿——有人说,这儿大概是全中国最 " 绿 " 的地方。

流水线上很少见到工人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智能化生产机器。

抹茶综合车间,这个车间长 278 米,宽 48 米,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抹茶单体车间

但机器的加入,并不意味着茶叶失去了灵魂。

和我们熟悉的茶叶加工不同,抹茶的制作相当考究:茶叶采摘后,需经过切叶、蒸青、快速冷却和二次干燥,以最大限度锁住风味与营养。

这还没完,茶叶中的叶脉和黄叶会被仔细剔除,只留下最精华的叶肉部分。经过这番精细处理后的半成品,叫做 " 碾茶 "。唯有达标的高品质碾茶,才能被送入最终的生产线。

在这里,大型设备将对碾茶进行烘干、灭菌,最后送入研磨机。

当极其细腻、散发着海苔香的抹茶粉最终出炉,它会被迅速装入冷藏车,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咖啡馆、烘焙坊和冰淇淋厂。

工人正在将包装好的抹茶礼盒整理打包

一个不靠高铁、不临机场的深山小县,只用十年时间,从零起步,硬是把抹茶这种高精度产业做成了全国第一。

很多人到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国早就是世界抹茶产量第一大国,占全球约六成。而全国每四份抹茶里,至少有一份,就产自这个过去没人会联想到抹茶的贵州江口。

而江口的野心,远不止于成为世界的中央厨房,他们正努力让梵净抹茶从一个原料标签,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品牌。

连年举办的 " 抹茶雅集 " 文化节、" 贵州抹茶 × 中外地域美食创意共享会 ",以及在梵净山下规划的抹茶小城与特色街区,都能让外人感受到江口抹茶走出去的决心。

第二届 " 抹茶雅集 " 文化节现场

本土茶饮品牌如 " 抹山集 "" 抹香集 " 也开始冒头,尝试直接与消费者对话。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更大的愿景:贵州抹茶,不仅要供应世界,更要以自己的名字,定义一种来自东方的新风味。

中国做茶上千年,深谙茶叶之道,此前《梦华录》带动点茶、围炉煮茶爆火,就知道我们有多爱茶。

但贵州虽是中国绿茶大省,但长久以来缺乏叫得响的品牌。过去很多茶商收了贵州茶,贴个牌,就当名茶卖掉了。

不能永远只做别人的原料供应地,这是江口县和龙头企业贵茶集团在 2017 年达成的共识。

想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有那么多茶叶赛道可以选,为何偏偏是抹茶?

鲜为人知的是,江口县决定做抹茶,最初是为了 " 突围 "。

抹茶,是一个能够避开传统茶叶红海的 " 新赛道 "。

对绿茶、红茶,中国人可以说是了然于胸。抹茶,虽然发源于中国魏晋,兴于唐宋,但后来是在日本发扬光大。

垄断,也就意味着竞争对手只此一个。一旦逆转局势,前景便大有可为。

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长期以来日本抹茶占据了国际制高点,所以选择做抹茶,意味着要接受一套全新的、更为严苛的游戏规则。

一个深山里的小县城,凭什么能学透国际玩法,还拥有了改写玩法的话语权,成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答案,藏在它的山水、机遇与人的选择里。

首先,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天赋。

很多人觉得江口成为贫困县,关键是地理条件差,产业走不出大山。

但转机,恰恰藏在他们曾经视为 " 劣势 " 的自然条件中。

江口县地处被公认的北纬 27 ° 黄金产茶带,背靠梵净山这座天然屏障。

这里高海拔、低纬度,常年云雾缭绕,让茶叶得以积累更丰富的内含物质。

江口县地理位置适合茶叶生长

当地喀斯特地貌导致茶园分散在半山腰," 东一片西一片 ",难以规模化。

然而,这种 " 缺陷 " 却使当地的生物链未被破坏,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病虫害不易大规模蔓延。

相比之下,那些动辄上千亩的平整茶园,一旦发生病虫害,反而更难控制。

曾经阻碍工业发展的群山,如今成了产出纯净抹茶的天然 " 助攻 "。

当地的茶园还普遍采用 " 林茶相间 " 的生态种植模式,从源头禁用化学农药,为生产高品质抹茶打下了坚实根基。

光有天赋还不够,更需要关键的 " 人和 "。

2017 年,龙头茶企贵茶集团入驻,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

它带来的不仅是 6 亿元的巨额投资和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更关键的是,它建起了一条从标准化种植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现代化的供应链体系。

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与种植传统茶最大的不同在于,抹茶属于 " 高投入、高风险、但也可能高回报 " 的行业。

为了达到出口标准,茶园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额成本进行人工除草。

这仅仅是开始。

有茶农形容 " 养茶树就像养小孩,日复一日,很苦,但不能放弃。" 茶叶从采摘到加工成碾茶,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否则就老了。

但一间符合标准的碾茶加工厂,加上一条生产线,成本就高达 300 万元。再加上茶苗、肥料以及遮阴网,前期投入堪称天价。

去掉遮阴网的支出不行吗?

想要跟日本拼抹茶,不执行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把品质做上去,还真不行。

在采摘前约 15 天为茶树盖上遮阴网,能促使茶叶形成更多带来鲜甜味的茶氨酸,同时抑制苦涩的茶多酚,才是抹茶独特风味的来源。

茶农给茶树盖上遮阴网

只有大型集团出手,才能帮助贫困县解决投入问题,拥有更高回报的产出量。

好在,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坚守高标准、打通全产业链的江口抹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打通 " 最后一公里 " 的,是敏锐的市场嗅觉与数字化赋能。

现在,更多电商平台在江口落地。

这意味着,借助电商平台的供应链,产自深山的铜仁抹茶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直达全国各大城市的货架与厨房,完成了从 " 产地 " 到 " 餐桌 " 的高效链接。

最后,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底气。

江口县与江南大学、贵茶抹茶研究院等机构深度合作,不断研发新品,让 " 抹茶 +" 的模式充满想象空间。

说到底,江口的逆袭,是一场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共振。

是优越的自然禀赋遇上了果断的产业决策,再插上科技与市场的翅膀,最终让这片绿叶,香飘世界。

产量上去了,销路打开了,但江口抹茶眼下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虽然江口人常提 " 不想只做原料供应商 ",但尴尬的点在于,目前江口抹茶的绝大多数产品仍以贴牌加工的形式,流入各大品牌。

稳定的订单是来了,但利润的天花板也要到了。

如何让消费者不仅喝到 " 贵州造 " 的抹茶,更能记住 " 梵净抹茶 " 这个名字,是接下来的核心课题。

事实上,江口已经行动起来,尝试打破 " 茶 " 的边界。

走进江口的 " 抹茶雅集 ",你会惊讶于抹茶的跨界能力:抹茶巧克力、抹茶精酿啤酒、抹茶面条、抹茶雪花酥……甚至当地特色的鲟鱼、豆腐,都尝试与抹茶融合。

抹茶精酿开始量产

在贵茶集团的车间里,一批批 " 吾茶白 " 系列新产品,正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门店,走向全国市场。

种种举动都是在试图打破抹茶和茶饮绑定的常规印象,让抹茶融入日常生活的更多场景,逐步切入烘焙、护肤品乃至保健品等高附加值领域。

但产品的多元化只是第一步。更长远的未来,或许在于 " 体验经济 " 这个新盈利点。

如果你去梵净山旅行,或许已能邂逅宋代点茶技艺的体验活动。

宋代点茶文旅体验

当地规划的 " 抹茶小镇 " 和茶旅融合路线,力求让游客从 " 看茶山 " 变为 " 品茶事、感悟茶文化 "。

江口抹茶从遵循日本标准到执行更严的欧盟标准,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供应原料到打造品牌……

茶,早已不止于一片树叶。

对于江口而言,当一杯抹茶可以是一瓶啤酒、一次旅行、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时,这块 " 蛋糕 " 的想象力,才真正被打开。

除了江口抹茶外,安徽的鹅肝、黑龙江的蔓越莓、新疆的三文鱼……越来越多曾经的 " 洋特产 ",正成为中国田间地头的 " 新特产 "。

中国农业正在从 " 生产什么卖什么 ",转向 " 世界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创造什么 "。

而这条路,才刚刚启程。

THE END

正解局

正解局

正说商业,解码财富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