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庆、中秋双节一起到来,盛世华诞恰逢中秋月圆,津门内外,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沉浸于家国同庆的喜悦。
这八天时间,不仅是休闲的间隙,更是观察城市脉动的窗口。津云记者与您一起走进市井街巷,记录下文旅融合的生动故事,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真挚心跳。从高速服务区川流不息的人群,到夜幕下海河两岸摇曳的光影;从充满津味津韵的非遗技艺,到新开业的艺术街区——八段微小的个体叙事,共同映衬出天津发展的时代经纬。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里的 " 津秋 ",不只源于节庆的表象,更深植于醇厚的文化底蕴与温暖的人间烟火。2025 这一年,天津好事连连、佳音不断,如同一个个强劲的注脚,印证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活力与实力,为这个 " 津秋 " 写下了更为宏阔的时代背景。
八天时间,我们与您一起循着节庆的声浪,触摸城市蓬勃发展的强劲肌理,感受人民对美好生活质朴而热烈的向往。
" 我们正在自驾去北京玩的路上,是特意来这个新开的服务区停一下车的,就是想来感受一下网上说的那种‘景点’气氛。"" 十一 " 假期首日的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一位沿京沪高速往北京方向去的旅客说。
被这位旅客称作景点的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位于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眼下正吸引南来北往的不少旅客驻车停歇、游览。很多旅客直言惊喜——没想到在一个短暂歇脚的服务区里,能见到舞狮、秧歌表演,能听到小提琴、萨克斯、琵琶演奏,还能品味富有地方特色的京东大鼓、京剧、快板、评戏等演出。
这个 " 十一 " 假期,京沪高速天津段上匆匆旅程中的短暂逗留点,却成就了来往旅客的一场场不期而遇。
旅客:
" 仿佛在高速公路旁逛起了商场和曲艺展 "
驾车驶近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映入眼帘的是高速公路旁龙飞凤舞的 " 津沽文韵 " 几个大字;驶入服务区,停车场灯杆上的电子屏正实时显示每一排的剩余车位;走进服务区综合楼,融入鼓楼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古典建筑群,与另一侧的人造景观海河及微缩版 " 天津之眼 " 摩天轮交相辉映——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这里与其他服务区的不同。
更让旅客惊讶的,还有丰富度远超一般服务区的商业购物业态。在服务区综合楼,既汇聚了狗不理包子、沟帮子熏鸡等承载记忆的津门老字号,也不乏肯德基、库迪咖啡、茶百道等热门连锁餐饮。此外,助农专区还引入了汊沽港火腿、黄花店狗屁果仁等武清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无怪很多旅客一进来便直呼:" 仿佛在高速公路旁逛起了商场和曲艺展。"
" 在过去,说起高速公路服务区,就是停车位、加油站、卫生间、便利店这‘老几样’,这次我们选择在提升改造后的王庆坨服务区丰富服务业态,增加更多元化的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是一次新尝试。一个多月运营下来,我们觉得效果很好,来往旅客和当地居民也很欢迎。" 天津市高速公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服务区负责人张会说。
去年年底,王庆坨服务区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今年 8 月 26 日,该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一个多月来,在旅客的口口相传和线上分享后,这里俨然成为一处 " 建在高速公路旁的景点 "。
" 我们在提升改造工程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从单一的高速‘补给站’到多元享受的‘服务站’的转变,为此做了很多细节工作。例如,王庆坨服务区是天津第一个开放式服务区,它打破了传统高速服务区相对封闭的模式,在服务区两侧各设置一个收费站,让周边居民不上高速,也能自由进出服务区进行消费休闲。" 张会介绍,得益于这样的创新设计,月余以来,从这些出入口通行的当地乃至周边镇、区居民络绎不绝。
这个 " 十一 "
他们在热闹中迎来一次 " 小考 "
" 服务区的餐饮选择多了,匆匆冲个泡面就走的旅客就少了;实时显示余位的智能化车位和卫生间多了,等候的时间就少了。" 在从事高速服务区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张会看来,一个有意思的服务区或许不会成为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但它能让大家的旅途多一份乐趣和惊喜,"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服务,在于一种旅途中的惊喜感。"
周顺介绍,王庆坨服务区所在的位置是京沪高速天津段的重要节点,是整个天津范围内客流量最大的服务区之一,平均每天入区人数超过了 1 万。此外,服务区所在的王庆坨镇也是武清区工业发达、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二者叠加之下,就是人们对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的 " 民生刚需 "。
凭借大量的客流基础以及提升改造的契机,王庆坨服务区实现了多个 " 首创 " ——天津首个开放式服务区、天津最大单体综合服务楼服务区、天津首个智慧化运营服务区、京津冀首个高速服务区自行车骑行文化体验馆、京津冀首个全绿色用能服务区……在周顺看来,这些 " 首个 " 所反映的思路,是让服务区不止于 " 停 ",更在于 " 享 ",在于让来往旅客获得以往公路出行中没有的体验。
重视体验感的种种努力,在眼下的 " 十一 " 假期尤为显著。" 整个假期,我们每天都安排了从上午 10 点到下午 5 点的不间断演出,这种尝试在以往的服务区运营中是没有过的。" 用张会的话来说,当下这个 " 十一 " 假期,可以说是王庆坨服务区改造提升后的一次 " 小考 "。
" 这是我第一次在高速服务区里表演。每天,会有很多南来北往的旅客驻足看我的演出,很多人看起来很匆忙,但当看到服务区里有演出时,他们会露出很有兴致的样子,或是坐下,或是站在我们面前拍照、摄像,这让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庞佳鸿说," 还有一些王庆坨镇本地的居民通过新增的出入口过来看演出,有的还来过不止一次,已经和我们这些演员互相‘脸熟’了,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们打招呼,很有意思。"
周顺表示,王庆坨服务区的改造提升,是丰富了旅客 " 在路上 " 的价值," 我们希望让公路旅程不那么千篇一律,希望让匆匆途经天津的旅客也能感受到津沽文韵的魅力,也希望这种‘高速路上的文化客厅’的尝试,能让大家的出行更有‘温度’。"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 摄影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