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人民日报 刚刚

尺素金声丨两个“第一”、一个“第二”,金融业五年成绩单有多“吸睛”

金融,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截至今年 6 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 470 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规模连续 20 年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十四五 " 时期,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道路上,中国金融业迈出一个个坚实步伐,金融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高度。

企业发展,资金 " 活水 " 精准滴灌;购物旅游,移动支付轻松结算;国际经贸,跨境金融汇通天下。今天,北到漠河、南到三沙,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家家有账户,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

金融强国的新高度,来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

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

" 十四五 " 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 20%,成为金融部门扎实做好金融 " 五篇大文章 ",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有力印证。

这 5 年,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 170 万亿元,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 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36 万亿元,是 " 十三五 " 末的 2.3 倍,利率则下降 2 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含 " 科 " 量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 " 加速度 "。A 股市值前 50 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 " 十三五 " 末的 18 家提升至当前的 24 家。

金融强国的新高度,来自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机构。经过 " 十四五 " 的发展,我国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

全球银行前 10 位,我国已占据 6 席。目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 500 万亿元,5 年来年均增长 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 100 万亿元,规模较 " 十三五 " 末翻了一番。

今年 8 月,A 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目前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 157 个,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金融强国的新高度,来自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

纵观历史和现实,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 十四五 " 时期,我国新增核准 13 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 A 股市值 3.4 万亿元,269 家企业境外上市。目前,全球前 50 大银行有 43 家在华设立机构,40 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

越开放,越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十四五 " 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 3 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 3.2 万亿美元以上,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 " 稳定器 " 和 " 压舱石 " 作用。

金融强国的新高度,来自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 长牙带刺 "、有棱有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十四五 " 以来,金融监管开创新局面。5 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 " 十三五 " 时期增加超 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 50 万亿元,我国金融业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金融是 " 国之大者 "。从历史经验看,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支撑;从国际局势看,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从自身发展看,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 " 十五五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让金融活水更好浇灌高质量发展沃土, 中国式现代化前景无限光明。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