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为了展示老区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变化,央广网记者走进山西革命老区看发展,推出《光耀太行 · 红土巨变》融媒体系列主题宣传。
央广网阳泉 9 月 29 日消息 山西省平定县地处太行山中段,险要的地势决定了这里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 " 天下第九关 " 娘子关到 " 太行八陉 " 的固关长城,古代战争遗存散落群山之中;七亘大捷、血战磨河滩……抗战时期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赞歌,至今生生不息,激励着后人。
时光荏苒,如今的平定既是 " 太平安定 " 的宝地,更是产业发展的高地、人民向富而行的福地。
大山深处的七亘村,红色旅游开始大放异彩;由土生金,平定将砂土幻化成器,以器成业,以业兴城;在富硒的土地上,田畴沃野蕴希望,平定的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红色基因润沃土
1937 年,刘伯承指挥八路军在阳泉市平定县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以教科书式的 " 重叠设伏 " 战斗方式,取得了八路军挺进太行山的首战胜利。七亘村这个名字,也因这场战斗载入了军事史册。
汽车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蜿蜒行驶,迎面忽现的巨大广场,让视线豁然开朗,广场上一面巨大的党旗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 这就是我们村建设的 5100 平方米的党旗广场,这面党旗有 800 平方米,是在‘七亘大捷’八十周年时建造的。" 七亘村党委副书记董桃红说。
七亘村深处太行山腹地,自古就是 " 险关固塞 ",村中还留有明代的石门关、东口古塞和西口悬关共 " 一关两口 ",而七亘大捷的主战场,也就在这些古代关口附近。如今," 红色 " 与 " 绿色 " 让这个小村庄碰撞出文旅发展新画卷。董桃红说:" 村里用好红色旅游资源,10 年里共吸引投资 2.3 亿元左右,打造了一系列的文旅基础设施,同时利用村周边野生连翘资源,打造农特产品产业园进行连翘深加工,现在一年有超 20 万游客来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 5 倍。"
除了七亘村,在南庄村中长约 4000 米的地道,曾是电影《地道战》的取景地;英雄钢铁连血战磨河滩的故事就发生在绵河岸边的磨河滩村……平定红色文化遗址达 15 处,红色资源是其雄厚文旅家底中无法被取代的独特存在,也是平定文旅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平定县依托 " 千年古县、文献名邦 " 品牌,积极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亲水游乐、休闲康养、研学教育等具有复合型文旅商业价值的旅游布局,持续推动娘子关、冠山等核心景区的提质升级,打造固关长城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基本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全县景区接待游客量年均达 90 多万人次。
" 中国砂器之城 " 的传承与创新
依靠独特自然优势和千年历史积淀," 平定砂器 " 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特色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让 " 中国砂器之城 " 结出产业硕果。
" 我们公司是 1986 年村办陶瓷企业改制而来,已有 40 年历史。" 谈起企业发展历程,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彦庆很是自豪," 从最早生产日用陶瓷,到后来高端瓷器大批出口,如今给央视春晚等进行陶瓷产品定制生产,再到研发乌兰茶晶紫砂系列,公司不断与时俱进。目前年产值 1.4 亿元左右。"
在记者采访时,一群来自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在企业进行实践,看着这些行业未来的生力军,岳彦庆说:" 现在本地陶瓷相关产业的学生、技术人员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有利于我们行业的发展壮大。"
去年,平定县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为 " 中国陶瓷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 ",依托平定砂陶特色专业镇,砂器、陶瓷、紫砂正成为平定的转型产业、富民产业、潜力产业。截至 2024 年年底,平定县共有各类陶瓷企业 202 家,相关从业人员 3600 余人。目前,平定砂陶产业拥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 73 个,注册商标 32 个。
将产业做成品牌,用品牌塑造文化,以文化赋能经济。目前,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已被选为第一批全国 " 一县一品 " 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平定砂器 " 国家地理商标也正在积极申报。2025 年,平定砂陶产业正在开发更多富有文化内涵、功能特质的新产品,力争年内产值突破 8 亿元。
点亮乡村振兴新 " 硒 " 望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资料显示,平定县农田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 0.552 毫克 / 千克,是山西省均值的 3.68 倍,全国均值的 2.44 倍。平定全县 10 个乡镇中,有 4 个乡镇为富硒区,3 个乡镇为足硒区,可利用富硒耕地面积约 23 万亩。
在这片 " 硒 " 望的田野上,富硒农业正成为赋能平定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炎炎夏日,平定县西峪掌村 500 亩梨树林中,60 多名果农正在进行疏果套袋工作。" 以前村里种的是玉米和小杂粮,2016 年进行农业产业调整,大家相中了玉露香梨。" 西峪掌村村支部书记岳利庆告诉记者," 不仅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合梨树生长,同时我们的玉露香梨还具有富硒这一独特优势。"
凭借 " 与众不同 " 的玉露香梨,2022 年挂果第一年,西峪掌村梨果销售额达到 45 万元;2024 年,该村玉露香梨销售突破 70 万元,农户每人每年平均增收 1.5 万元。
" 去年,村里还购进设备制作冻干梨、梨汁等延伸产品,每年 4 月的梨花节也已连续办了三年,要让富硒梨变成村民致富果。" 岳利庆说。
要让全县的 " 富硒 " 资源,握成出击市场的有力一拳。平定坚持富硒农业 " 龙头带动、建强链条、做优产品 " 三管齐下的发展思路,以企业带动产业,形成 " 雁阵效应 "。目前,已培育省、市级富硒产业龙头企业 13 家,在全国同行业中,展现了 " 平定富硒 " 的硬实力。
如今,在富硒农业这个赛道上,平定县已呈现 " 万马奔腾 " 之势。目前,平定县已建成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 4.1 万亩,认证富硒农产品 66 个,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 13 家,富硒产品涉及杂粮、药茶、薯类、蜂蜜、醋等 12 类,富硒产业年产值达 3.5 亿元。
点击下方海报,聆听红色平定
监制:张洁
记者:张晋鹏 温雅慧 尹琳岑(见习)
指导:中共山西省委网信办
鸣谢:中共平定县委宣传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央广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 小时报料热线 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 " 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 " 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