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蓝星》的最大亮点在于 " 太空实拍 " 的表现形式——航天员们将镜头置于中国空间站中,不仅要经受零重力环境的挑战,空间站中更是每 90 分钟就会经历一次昼夜更替,在这种环境下由航天员亲手操作摄影机捕捉到的真实瞬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电影美学的一次飞跃。
影片运用了国产 8K 超高清摄影机,在描绘宏观地球景观时,镜头从空间站舷窗缓缓拉出,云朵在静默中流转,陆地的脉络蜿蜒千里;在聚焦空间站细微之处时,王亚平将一颗泡腾片放进水珠,一缕缕蓝在水珠中的流动清晰可见,仿佛能看到人类所有的文明、记忆,都寄存于这一滴流动的蓝。
" 这就像我们的地球。" 王亚平指着这颗水珠对地球上的孩子们说," 地球是我们人类成长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为了加强影片的国际传播,总台上海总站携手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国际传播编译团队,已完成《窗外是蓝星》预告片英语、德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波斯语、葡萄牙语、哈萨克语等 28 个语种的翻译译本,印尼语也已启动全片翻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教授金亚秋在分享中说,在《窗外是蓝星》中能看到航天员们在中国空间站上真实的生活工作场景,不由得想起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科学家如何筚路蓝缕,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直到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系列的航天技术创新,希望同学们充分吸收科学探索的正能量,将来作出新的贡献。
电影《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说,这部电影源自一个 " 把总台 8K 摄影机发射到太空中去 " 的 " 疯狂 " 想法,所幸国家的科技实力让这个 " 疯狂 " 的想法得以实现。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成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把他们长达半年的太空时光浓缩进了《窗外是蓝星》这部电影里,希望这部电影能够通过这次活动,给各位学子带来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