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浦江两岸,从 " 生产岸线 " 向 " 生活秀带 " 和 " 创新秀带 " 蜕变,当世界级城市群竞争日益激烈,上海通过 " 一江一河 " 战略展现的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物理变革,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
01
战略深化,从伟大事件到核心功能区的蜕变
十五年前,上海世博会以 5.28 平方公里的面积、190 个国家和 56 个国际组织的参展规模、7308 万人次的参观量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十五年后,世博滨江区域正经历从 " 世博记忆 " 到 " 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 " 的蜕变。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 江流之处抵心流,我们所有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理想 "
周汉民指出,世博滨江区域的发展清晰反映了 " 从伟大事件驱动到功能深化与可持续发展 " 的战略路径。他特别强调,后世博时代的开发并非简单的商业扩张,而应当一直秉持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优先、系统综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低碳城市典范。
在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看来,世博空间是上海 " 一江一河 " 战略的发动机。" 过去 20 多年来上海城市重大的非线性变革是由世博会开始的。" 他分析,浦东开发初期是 " 离水而开发 ",而世博会促使上海城市空间战略转变为 " 向水优化 ",这一转变对上海城市发展影响深远。
02
新黄金三角,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世纪引擎
在诸大建的理论框架中,上海正在形成新的 " 金三角 " 格局。外滩、北外滩、陆家嘴构成的老黄金三角代表了上海 20 世纪的城市高度,而世博滨江、前滩、后滩与对岸的徐汇滨江共同形成的新黄金三角,则承载着 21 世纪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 新黄金三角,是 21 世纪上海最大的成果 "
" 我敢说 50 年后,世博空间将变成 21 世纪上海城市空间的世界级标牌。" 诸大建表示,与伦敦金丝雀码头、纽约布鲁克林 DUMBO 区相比,上海世博滨江区域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 金丝雀码头只有约 6 公顷,而且是单功能金融区,而上海的世博空间是自上而下整体规划的,具有功能混合的先天优势。"
周汉民则从四个维度阐述了世博滨江区域的发展特点:定位跃升与能级强化、空间格局优化与区域协同、低碳可持续发展与精细化管理、文化软实力与产业赋能。他特别提到世博水环通过 22.3 公里河道串联七个街镇,与黄浦江滨江步道形成 " 一环四带四心八景 " 结构,包括 42 个口袋公园,构建生态、文化、民生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生活圈。
03
融合创新,生态与文化赋能的城市绿肺
作为世博滨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文化公园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中心公园。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竹介绍,这个占地近 2 平方公里的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 80%,水系面积达 16 公顷,不仅种植了 3 万多株乔木,还通过生态技术实现了水质净化功能。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建设有一个完工之时,运营没有结束之日 "
" 从黄浦江引水,通过水体循环的物理净化以及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可以达到水质三类标准,比黄浦江的水质要好。" 陈竹分享了一组数据:通过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公园每天可节约自来水 7000 吨。更令人惊喜的是,后滩湿地经过修复,已成为白鹭、黑水鸡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除了生态价值,世博文化公园还通过改造保留四个世博场馆注入了文化活力。原俄罗斯馆变为可容纳 2000 多观众的 Live House,意大利馆成为多功能展览空间,法国馆变身为罗丹艺术中心,卢森堡馆则作为餐饮服务空间。加上在建的上海大歌剧院和国际马术中心,公园正成为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平台。
04
华润置地,与城市共生的远见卓识
作为上海 " 一江一河 " 战略的积极参与者,华润置地近年来沿黄浦江两岸布局了多个项目。华润置地上海公司总经理娄山杰在致辞中表示:" 我们不只是建筑的营造者,更是城市活力的编织者、水岸生活的引领者。在每一片与之共鸣的土地上,华润置地思考的始终是如何让空间更具温度,让土地价值因时间而升华,让作品成为时代背景下具有留存意义的城市印记。"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总经理
" 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一份精彩的华润答案 "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副总经理武贺在圆桌论坛上透露,华润之所以投入 200 多亿元拿下后滩项目,正是看中了其位于 " 新黄金三角 " 的独特区位价值。" 北侧是世博,南侧是前滩,西侧是世博滨江,这个项目处于后滩位置,是大世博板块中的一环,是极具潜力的战略留白区。"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 将人留下来,让他们成为新上海故事的书写者和创造者 "
在诸大建看来,这种开发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世博空间先搞城市空间质量,先把城市滨江、绿道、文化搞起来,提高以后引来人流、人气和人才,然后高端企业就进来了。" 他认为,像华润置地这样的开发商需要理解,在世博空间开发中," 生态文化要变成先导的东西,带来空间兴盛 "。
05
未来愿景,构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
面对 2035 年上海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周汉民为世博滨江区域提出了四大展望: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世界级滨水文化活力区、人民城市宜居样板区、低碳智慧技术先行区。
在功能提升方面," 新黄金三角 " 将不仅吸引央企,还应继续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集聚,形成高密度中央活动区。在文化活力方面,通过水环音乐会、皮划艇赛事、水幕秀等活动,形成 " 日夜不歇的水岸活力走廊 "。
陈竹从运营角度指出,平衡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是一大挑战。" 我们统计过,一个理想的公共空间门票收入和二次消费比例应该是 5:5,比如迪士尼就是这样,但我们目前只做到 20% 多。" 她表示,需要通过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既满足人的需求,又能保证公园生态系统的高品质维护。
06
上海启先,绘就世界级水岸生活新范式
周汉民在演讲结尾时发出的呼吁言犹在耳:" 没有比脚步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使命更高的山峰 "。" 新黄金三角 " 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城市更新,而是一场关于城市雄心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