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13小时前

【今西安】霸城门里的威仪与烟火

当我们乘坐西安地铁穿行于地下,每一声报站语音响起时,唤醒的不仅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段尘封的岁月。钟楼、大雁塔、青龙寺、含元殿、大明宫 …… 这些站名,是刻在西安这座城市基因中的历史密码,承载着自周秦汉唐一直延续至今的磅礴气象与市井烟火。

让我们一同解码西安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空间里,探寻十三朝古都的千年文脉。每一站,都是与历史的一场邂逅。

期待与您同行,在飞驰的车厢里,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与鲜活。

欢迎登上这趟穿越古今的列车!

1

" 霸城门 " ——西安地铁 8 号线这个站名,甫一入耳,便觉霸气盈耳。每个初闻此名的人,都会在心里反复默念,揣测其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整日与故纸堆打交道的方志工作者,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线索。回到单位查证后才发现,这三个字的背后,竟藏着一段跨越两千年的长安往事,更与中国人关于离别、记忆与回望的情感深深交织。

据《三辅黄图》记载:" 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 "。寥寥数语,既点明了它的方位——汉长安城东城墙最南端,也道出了其别称的由来——因城门整体呈青色,百姓便亲切称它 " 青门 "。《汉书 · 王莽传》也有佐证:" 天凤三年辛酉,霸城门灾,民间所谓青门也 "。可见 " 青门 " 之名早已深入人心,连正史都采纳了这种民间称谓。

为何城门是青色的?这背后藏着古人的 " 五行智慧 "。在传统五行中,东方属 " 木 ",木对应的颜色便是青色。霸城门作为汉长安城的东门,恰好与 " 东—木—青 " 的体系相合,青色不仅是视觉装饰,更暗含着对东方生机、万物生长的美好期许。

2

而到了汉景帝时期,霸城门的名字又添一段趣闻。

据清乾隆《西安府志》引《述异记》记载:" 景帝元年,有青雀群飞于霸城门,乃改为青雀门。更修饰刻木为绮橑,雀去,因名青绮门 "。一群青雀盘旋在城门上空,景帝视作祥瑞,下令改名为 " 青雀门 ",更雕刻华丽的椽子装饰。青雀飞走后,人们又根据 " 绮丽椽子 " 的特征,称其为 " 青绮门 "。

尽管名字几经更迭,但 " 青 " 始终是它不变的底色,这份与青色的羁绊,也成了霸城门独特的标识。

如果说 " 青色 " 是霸城门的 " 外衣 ",那 " 威仪 " 便是它的 " 骨血 "。这份威仪,在于它与长乐宫的紧密关联。

《西安府志》引《三辅黄图》载:" 长乐宫,本秦兴乐宫也。高皇帝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后太后常居之。王莽改为长乐室,近东直杜门。" 可见长乐宫曾经是汉高祖理政之地,后来为太后居宫,属禁苑重地。而霸城门恰好对着长乐宫的东门,相当于长乐宫的 " 正门外延 ",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从诞生起就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意通行的城门。

3

考古发掘更让这份 " 皇家专属 " 的威仪有了实物佐证。

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系统勘探,在霸城门遗址处发现了令人惊叹的规制:城门门道总宽度达 52 米,相当于 15 辆小轿车首尾相连。采用三门门道设计,3 个门道总净宽 24 米,单个门道宽约 8 米左右。这等规格,远超汉长安其他普通城门。当时汉长安城的普通城门面阔大多只有 32 米,门道也多为 " 一门道 " 或 " 二门道 ",无论是宽度还是结构,霸城门都堪称 " 顶配 "。

高耸的墙体、宽阔的门道,足以容纳浩荡的銮驾仪仗,却也暗示其 " 不常开 "。受长乐宫布局限制及宫廷保密需求,此门仅在皇帝登基、册立大典、外交使节觐见等重大场合才开启。平日里重门深锁,百姓无缘得见。这种 " 可远观不可近玩 " 的特质,让霸城门的威仪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庄重。

真正让霸城门(青门)流传千古的,是它的离别故事。出青门向东便是古灞桥。对故人而言,道阻且长,一别或成永诀。灞桥作为东出长安的必经之路,更成为了离别的终点站。人们在此折柳相赠,以 " 柳 " 寓 " 留 ",寄托着不忍别离、盼君早归的淳朴心愿。" 灞桥折柳 " 自此成为诗词中永恒的意象。

正因这条青门—灞桥的离别之路,青门渐渐超越了城门本身,升华为离愁与长安的文化符号。南朝何逊笔下 " 青门冠盖多 " 的送别场景,唐代郑嵎诗中 " 青门紫陌多春风 " 的离人愁绪,宋代赵令畤词里 " 去年紫陌青门 " 的故地回望,皆由此生发。一提 " 青门 ",便想起东出的古道、灞桥的垂柳,与那些欲说还休的别情。

4

有趣的是,这座充满威仪与离愁的城门,还藏着一抹清甜的 " 人间烟火 "。此般烟火,来自秦末汉初的东陵侯邵平。秦亡后,东陵侯邵平沦为平民,在青门外种瓜谋生,所种之瓜味美清甜,被称为 " 东陵瓜 "。阮籍《咏怀》诗中 "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 的诗句,让这个故事流传千年。

清嘉庆《咸宁县志 · 隐逸传》也记载:邵平 " 故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时俗谓之‘东陵瓜’ "。更有意思的是,邵平居住的地方,后来有人在此开店,逐渐形成村落,这便是如今灞桥区灞桥街道邵平店村村名的由来。还有种说法认为,东陵瓜传说与关中种植西瓜起源有关,虽尚无确凿史料佐证,但足见其影响之深远。青门外的瓜田,为这座威仪之门增添了一缕清甜隽永的余韵。

如今,地铁 8 号线列车正从昔日的宫门之下穿行而过。当我们走出 " 霸城门站 ",脚下是沉睡的汉砖唐土,门外是车马渐远的古道。它不再为权贵专属,而成为人人都能抵达的城市记忆。历史的威仪与市井的烟火,皆在此处交汇,无声地诉说着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