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4 日,一年一度的骁龙峰会在美国与中国同时拉开帷幕。
对于高通而言,今年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既是他们成立 45 周年、同时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 30 周年。
借此机会,我们三易生活与高通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和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 Chris Patrick 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他们讨论了关于骁龙、特别是刚刚发布的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更多细节。
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性能设计,这次很 " 务实 "
其实当我们这篇内容上线时,相信大家已经在《实测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性能继续大涨、功耗和发热还降了》中看到了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 QRD(高通参考设计)的实测表现。不难发现,与前代对比新款旗舰 SoC 在频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CPU 性能却有着不小的提升,但 GPU 的跑分上涨却似乎没那么明显。
对于这个问题,Chris Patrick 首先给出了解答。根据他的说法,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首次使用了第三代 Oryon 架构,新架构本身在设计上吸取了大量基于前两代产品反馈的信息,专门针对用户实际使用中的功耗范围、计算需求进行了改进。比如,它增加了更多的频点,让 CPU 在常用的低功耗范围内能效有了极为显著的增强。
而对于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 GPU 在目前版本跑分软件中的表现,Chris Patrick 指出,这是因为新一代的 Adreno 将重点放在了改善实际游戏中的运行效率上。比如,这一次它增加了大容量的高性能显存设计,会极大改善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在实际游戏中的能效、性能,玩家的感受会非常明显,但这一设计却恰好不会在跑分软件里有着明显的反映。
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这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哪怕是在此次骁龙峰会的现场就能看出,高通方面非常重视与游戏公司的技术合作。但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赞助跑分软件去 " 定制 " 某些项目,所以这可能是高通 " 跑分吃亏 ",可实际玩起游戏来效果却更好的底层原因。
真正在手机上跑 AI,为什么只有高通能成
接下来,我们还聊到了关于新一代设备软件生态方面的一些话题。
比如,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行业虽然宣传 "AI" 已经有很多年,但在以往的机型上,很多 AI 功能其实都是基于服务器远程处理的,设备本身并不能做到真正的端侧 AI,而这自然就会让用户对于手机里的 "AI" 产生怀疑,甚至于失去信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通是怎么做的呢?Chris Patrick 透露,他们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异构计算的方式,让 SoC 里尽可能多的部分都具备 AI 计算的能力。
在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里,它的 CPU、GPU、NPU、ISP,甚至是低功耗的 Sensor Hub 模组,各自都有自己的 AI 加速硬件设计。这些不同的单元可以执行不同的 AI 任务,例如 CPU、GPU 进行复杂的文字或图片生成任务,NPU 负责实时音频、图像增强,ISP 在拍照时工作,而 Sensor Hub 则能够保持一直进行低功耗计算,从而实现常时开启的环境和用户行为感知等功能。
在此基础上,高通因为具备高度的自研架构优势,这就使得他们可以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 "AI 引擎 " 生态。这也就意味着开发者甚至不需要在编写 AI 应用时,懂得它应该由 SoC 的某个部分去运行,因为高通的 AI 开发工具就可以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就使得在骁龙平台上 " 跑 AI" 确实要比其他平台更简单,也更容易实现真正的、尊重用户隐私的端侧 AI 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我们三易生活也在此次骁龙峰会的展示区 " 提前上手 " 了多个品牌、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新机,并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沟通。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小米基于骁龙平台端侧 AI 能力所实现,对用户运动状态、出行安排的自动化感知能力。比如,当用户要求手机 " 播放一首歌 " 时,手机就会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运动或静息)自动选择不同的曲风;而当用户要求手机推荐出行安排时,手机会结合已知的会议等信息做出规划,而不会无视已有的待办事项,自顾自地搞 " 旅游推荐 "。
又比如在荣耀尚未发布的新机上,用户可以通过既有的照片、或是其他人拍的美图、美照生成 "AI 追色 " 的模板,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手机自动套用,对拍摄出的图片完全自动化地进行风格化改造,而无需用户了解任何 " 手动修图 " 的知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 OPPO 展出他们与高通合作研发的并行译码加速技术。这一技术将手机端侧 AI 生成的速度提升到了每秒 200+ Token 的水平,只需数秒就能完成两页长文的翻译。而它对于在手机上实现更长、更连续的 AI 对话,更快速的端侧文字处理,显然都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移动计算走向何方?高通并不迷信 " 晶体管 "
当然,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的旗舰移动平台进步都很大,它们的性能提升越来越快、功耗还能越来越低,但与此同时,价格往往也越来越高。
为什么会这样?更大市场竞争压力导致的研发成本增长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各厂商疯狂追捧最新的半导体制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固然有其好处,毕竟可以在相同的尺寸下塞进更多晶体管,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芯片设计,也有助于提升峰值频率,或是让能效更高,但它的缺点也很显著,那就是极高的成本,以及越来越难搞定的良品率。
在 Chris Patrick 看来,这种对于半导体规模、制程的无限制追捧,并不一定是个正确的思路。所以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其实多少就体现了这种 " 拨乱反正 " 的思路,它的晶体管数量并没有继续大幅增长,峰值频率和内存带宽也没有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凭借着更加精细的核心设计、更大的缓存,它客观上显著改善了实际使用中的性能。
不仅如此,在高通方面看来,更先进的软硬件生态所能发挥的作用,很可能要远大于单纯提升硬件规模的意义。比如在前文中提及的端侧 AI 性能方面,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如今能够支持更小的计算格式,在有限的功耗上实现更快的推理速度。而在游戏、多媒体编辑,甚至是系统优化方面,高通与各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明显更加紧密。
说白了,比起单纯更好看的 " 峰值跑分 " 或 " 理论指标 ",高通追求的显然是一个让更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旗舰移动计算体验。而这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自然是更加务实、也对消费者更为友好的产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