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近年,中国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
DeepSeek 作为 AI 技术领域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AI 革新浪潮,打破海外模型垄断;华为麒麟芯 + 鸿蒙 OS 的自研软硬件组合,也成为中国科技独立自主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国家高度关注科技发展,央视密集对话了多家头部科技公司高管,从小米创始人雷军到华为 CEO 余承东。
而今天,聚光灯从台前走向幕后,在这些终端大厂不断掏出重磅新品的背后,越来越多供应链头部玩家走向前台。中国硬科技的突破,离不开这些公司用硬核技术创新夯实基础,让中国科技产业链愈发坚实。
近日,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撒贝宁探访了天马工厂,对天马最新发布的 " 天工屏 " 背后关键技术,以及产线上的诸多黑科技进行了首次揭秘。
深耕显示领域 42 年的天马,正式亮出自己的高端 OLED 技术品牌 " 天工屏 ",意在成为 OLED 领域的 " 破局者 ",天工屏在护眼、通透、高刷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带来了终端显示体验实质性的提升,推动行业向着以健康体验为核心的阶段迈进。
纵观当前中国显示技术产业的发展,天工屏的推出,可以说既是天马自身技术迭代、品牌战略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国产 OLED 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突围高端的关键节点。
一、解密天工屏三项硬科技,死磕需求痛点,让技术服务于人
"OLED 显示行业破局者 ",显然,天马对天工屏有着很高的定位和期望,而如何重新定义显示行业视觉标准、如何寻找技术创新和突破的方向?天马选择从最本质的源头出发: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做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创新。
在发布会上,天马正式官宣了第一代天工屏的三个核心特点:护眼、通透、高刷,每个特性背后都包含了天马对消费需求的深入洞察和诸多硬科技的突破。
针对当前我们使用屏幕容易 " 眼干、眼涩、视疲劳 " 等长期痛点,天工屏把 " 护眼 " 作为了底层设计目标,并由此延伸出无频闪、1nit 明眸护眼、低蓝害、自适应环境光四个维度的技术,进而形成全链路的视觉健康保护。
为了实现护眼和显示效果的兼顾,天马对背板 TFT 器件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了 AI 数字化 Demura 技术,让屏幕在低亮模式下电流更小,提升了屏幕低亮度高频调光下的显示效果。
天工屏的 PWM 调光频率达到 4320Hz,超过了权威学术机构认定的零频闪风险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技术升级的加持下,天马跟 OPPO 联合推出了 "1nit 明眸护眼屏 ",屏幕最低亮度做到了 1nit,同时兼顾超高频 PWM 调光和较好的低亮度显示效果。
除了健康护眼,一块好屏幕当然要在显示效果方面表现出色,出色的显示效果也是当前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的核心诉求之一。
为此天马定义了显示 " 通透 " 应该达到的效果:色彩准确、干净清晰、明亮有层次。
色彩方面,天工屏使用了 BT.2020 这一更专业的标准,实现了 95% 的广色域覆盖,色彩还原更接近真实世界。屏幕清晰度与屏幕像素设计密不可分,天马自研的 " 风车像素(Windmill)" 结构可以提升细节显示的精细度,让文字边缘清晰锐利,动态的画面也能更纯净。
最后,针对高帧游戏、视频内容生态和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天马将目光聚焦于高刷——降低延迟的同时,让屏幕的显示和交互都更丝滑流畅。
相比单纯做到高刷,如何实现高刷与节能的平衡是更大的挑战。为此,天马天工屏的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屏幕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动态调节刷新率,在保证流畅度的同时降低功耗。
从如何定义一块好屏,到天马在护眼、通透、高刷方面实现的诸多底层技术创新,天工屏的诸多特性都直指消费者需求痛点,天马真正让技术革新回归服务于人的本质。
这样的思路策略一方面让天马在技术领域建立了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也带动显示行业向更加注重健康体验的方向前进,而非单纯比拼参数和显示性能。
二、天工屏落地加速产业链升级,联合行业巨头实现行业共赢
今天的天工屏早已不是实验室中的技术,而是在天马数十年扎实的产业化能力基础上实现落地的产品,在攻克种种技术难题、联合行业巨头实现突破的同时,天马天工屏的落地也带动着显示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天马在厦门的 TM18 第六代柔性 AMOLED 产线是支撑天工屏实现量产的关键,这座高端智能制造工厂据称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第六代屏幕工厂,其使用的技术和设备也是业内最新最全的。
在央视记者撒贝宁的探厂直播中我们看到,天工屏在 TM18 工厂中经历了严苛的品质检测把控,从 -40°C 到 85°C 的冷热冲击、1.5 米钢球高空冲击、到 20kv 静电测试,每一块天工屏都经历了电子显微镜 5 万倍放大的纳米级检测。
与此同时,从天工屏的生产到检测,TM18 产线中应用了大量智能化技术,可以说是一座 " 数智化 " 拉满的产线,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行业内顶尖水平,天马对于 AI 技术的积极拥抱无疑加速着工厂的智能化升级。
当然,不论是天工屏的诞生,还是诸多屏幕技术的攻坚克难,都不是天马一个人的战斗,在技术、人才、资本都极为密集的半导体显示产业,行业共赢往往是最高效的破局之道。
在发布会上,天马与 OPPO 联合研发的 1nit 明眸护眼技术令人印象深刻,而天马与 OPPO 的合作实际上已有 13 年之久。
早在 2013 年智能手机行业增长的关键节点,天马就接到了 OPPO 的邀请开启了双方的合作,早期的 " 紧急磨合 " 历经坎坷,但最终天马的屏幕品质得到了认可,双方合作日益密切。
2019 年,天马开始正式参与 OPPO Reno 这一关键产品系列,历经三代产品磨合,两年多时间里,双方共同研究、发现、解决问题,最终满足高标准要求。
在 2023 年的 Find X6 这一旗舰机产品上,天马与 OPPO 联合研发了国内首个 LTPS 低频技术,期间双方攻克了一个个行业难题,最终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 Find X8 系列中,1.25 毫米的极限屏幕边框创造了世界纪录,这背后,工程师历经三年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过亿。最终的量产,可以说是对供应链多方的技术考验,从 OPPO、天马到材料厂商,缺一不可。
可以看到,天马与 OPPO 的合作实现了多个行业首发,在显示技术的探索中实现了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如今 Find X9 系列上即将首发的 1nit 护眼技术,再次将显示健康推到了新的高度。
天马与 OPPO 的合作只是天马与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协同、实现共赢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天马多年来在显示技术领域的深耕、多条产线的落地,都极大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成长。
三、自主可控突围高端,搅动全球市场,天马从追赶到领跑
今天,天马天工屏的落地,无疑是国产 OLED 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节点。在 OLED 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创新技术的背景下,OLED 技术领域的突破、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对企业自身和整个中国显示产业的发展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海外巨头数十年来在 OLED 领域积累了大量技术专利壁垒,国产 OLED 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渐摆脱追赶者的角色,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比肩甚至是超越。想要真正实现行业整体的赶超,需要天马这样的头部玩家持续进行长期坚定的研发投入。
近十年来,天马的研发投入保持着年复增长率约 10% 的增长速度,2024 年研发投入超过 33 亿元。专利方面,天马已累计申请专利超 2 万多项,其中授权专利 12000 多项。
今天的天马已经在全球柔性 OLED 市场中跻身全球前三、国内前二,在车载领域更是断档式领先,份额第一,全球每 4 辆车就有一辆使用了天马屏。
天马微电子执行副总裁姜华玮告诉智东西,天工屏是天马高端化的关键节点,未来 " 天 " 字会变成一个品牌系列,天工屏会从手机、汽车延伸至更多领域。
未来天马 OLED 的想象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结语:中国屏从追赶到超越,加速走向全球
近年来,OLED 显示技术成为中国显示产业加速追赶的重要技术创新领域。各路显示技术厂商不断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克、从市场份额的追赶到如今技术真正在部分特性上实现领先,带动整个中国 OLED 产业链走向成熟,完成追赶。
天马正是这个追赶过程中的一家代表性厂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链的完善,都贡献了重要力量,与中国显示产业一同成长。天马聚焦用户的核心需求痛点,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高端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进而改善体验,这也是天马品牌高端化战略的核心思路。
天马作为国产显示技术领域的头部玩家之一,在 OLED 技术赛道已经从追赶者走到了高端市场核心玩家的位置。这也是近年天马不断转型、技术创新的突出成果:天马正从面板供应商转型为智能化、健康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今天的中国屏正在加速走向世界,各大展会上,国产大屏频频刷屏,天马天工屏的落地,为中国在高端 OLED 市场再添一员猛将,同时也成为 " 中国智造 " 走向全球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