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IDC 曾预测,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 19.9 万亿美元。面对这一波全球 AI 浪潮,中国企业深度参与、甚至引领科技潮流,AI 原生企业不断爆发,All in AI 成为企业共识。为此,出海参考推出「Global AI Booming」专题,探索万亿机遇下全球化企业的 AI 实践。
作为典型的跨境大卖——倍思奇,在曾经的跨境电商高速增长期,依靠扎实的支架等硬件产品实现了超 30 亿人民币营收。在 AI 时代,倍思奇在供应链、产品、组织各个环节融入 AI,试图抓住 AI 机遇开启全新高速增长。
近日,AI 原生硬件新秀 Plaud 创始人许高对《福布斯》预测,今年公司年化收入将达到 2.5 亿美元,相比去年实现翻倍式增长。
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增速逐步放缓,Plaud 在海外取得的增长给跨境行业带来全新增长信号,也就是人工智能。
" 跨境电商里唾手可得的果实已经很少了,智能化是(中国跨境企业)未来十年的红利。" 谈到跨境电商行业的变化时,倍思奇创始人兼 CEO 吕亚奇对出海参考表示。
倍思奇,2016 年成立的知名跨境大卖,旗下拥有人体工学华诺、影音支架派乐高等多个品牌。在过去的 9 年,吕亚奇体验过亚马逊等跨境电商产业飞速增长,此刻也正在经历行业的平缓增长期。
好在,AI 点燃了跨境行业新的增长火苗。
今年 1 月,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CTA)发布《美国消费科技产业年度预测》认为,经济不确定性下,美国消费者在考虑性价比后仍将采购科技产品。同时,AI 成为驱动硬件和软件消费的核心增长要素,其中硬件消费预计增长 2.6%,软件消费增长 4.6%。
全球来看,AI 硬件产业更是迈入了高速增长期。GMI Insights 预测,从 2025 — 2034 年,全球 AI 硬件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的 668 亿美元上升至 296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8%。
硬件产业正在借助人工智能开启全新增长时代。吕亚奇表示,倍思奇正在研发智能火桌和智能升降桌。不只是产品智能化,倍思奇正在把 AI 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业务运营、组织变革等各个方面。
物流、采购成本分别下降约8%
过去五年,跨国海运费用大涨,一条 40 英尺从中国到美西的集装箱价格从 1400 美元上涨到 20,000 美元左右,翻了将近 15 倍之多。此外,红海冲突、美国政策波动等问题都让海运价格持续波动,甚至出现一天一价。
海运成本的大幅上涨不仅对跨境企业的成本和利润造成冲击,而且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和降低海运费用的不确定性,倍思奇选择和亚马逊物流锁定头程,控制成本。吕亚奇对出海参考表示," 我和亚马逊全球物流签固定合约,锁定头程价格,按周保证价格保持不变。而且头程锁定之后,我们的出货也会保持稳定,避免爆仓风险。"
除了头程外,倍思奇在物流全链路上与亚马逊全球物流绑定,通过亚马逊 AWD、FBA、SCA 等物流产品的智能化技术,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效率。
以国内运输段和海外仓为例,倍思奇流程与 IT 副总裁黄丽娟在 " 飞书先进生产力峰会 " 分享道," 倍思奇有很多大件商品,如果拖车装柜装得歪歪斜斜,运输过程中就会容易倒塌,货品就会破损。要做到检查每一辆车、每一次出货也非常难、工作量巨大。现在,只需要物流小伙伴拍照上传,通过 AI 图片检测就可以确认是否存在摆放异常。"
" 另一方面,美国第三方海外仓为了提高库容利用率会把货堆的很高,最下面的商品外包装就会被压坏破损。过去我们会专门请人在美国各个仓库间飞来飞去,确认三方仓的堆叠。现在同样依靠 AI 图像识别,三方仓拍照上传就完成了这项工作。"
由此可见,AI 能力帮助倍思奇在供应链环节提升了运营效率的同时,节省了成本。
亚马逊全球开店根据卖家财务报表数据测算到,物流仓储成本占跨境电商整体经营成本的 15%-20%,仅次于产品成本。
通过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环节的应用后,吕亚奇向我们透露," 倍思奇从去年到今年的物流成本降低了约 8%,采购成本也降低了 8%。"
落地50个Agent,打造150个业务程序员
不只是供应链,倍思奇当前是 All in AI。吕亚奇对出海参考表示,他正在公司启动一个新项目,目标是要让公司全体员工都成为 AI 应用高手。
据作者了解,倍思奇物流场景的 AI 应用是由业务人员主动提出的。这背后是倍思奇在组织变革上的智能化。
据了解,在倍思奇,包括吕亚奇在内的所有高管、总监、业务负责人都需要定期进行 AI 培训和考试,考试结果也会在内部公开展示;而且每个高管的考核之一不只是业绩,还有所负责领域的 AI 应用落地。
此外,倍思奇设立了 10 万的奖金池用来奖励 AI 创新场景应用员工;对于员工晋升,今年下半年 AI 是加分项,明年会成为必选项。
因此,在物流团队运营 AI 前,倍思奇的电商运营团队已经在广告、VOC(Voice of Customer)等场景中加上了 AI 能力。此外,选品开发、站内运营、站外营销转化、客户服务等跨境电商企业的工作流中,倍思奇都在结合 AI 去尝试和拓展。
这种大规模的 AI 融合本质是倍思奇对于 AI 战略化的思考,以及正在践行的组织智能化。
倍思奇流程与 IT 副总裁黄丽娟分享道,"AI 的本质是技术驱动的组织变革。技术驱动的组织变革要真正落地,需要四大支柱。第一:自上而下,以身作则、躬身入局;第二:自下而上,推动创新的涌现;第三:便捷的基础设施做保障;第四:精细化的运营牵引来推动组织变革。"
对于倍思奇而言,AI 不只是口号和尝试,是一种可推进的方法和可量化的标准。
从去年 7 月份开始,倍思奇从组织机制和产品落地两方面推动 AI 融合,引入多款大模型、小模型产品到业务团队,推动 AI 懂业务、业务会用 AI 的双向融合。同时,在直接影响业务效果的板块(例如智能广告和智能客服等)以具体数字为 AI 使用目标,在其他板块会以让员工多用 AI 为目的设定标准。
黄丽娟的考核标准则是,今年内要在公司业务里落地 50 个 Agent(智能体),培养 150 个业务程序员。
随着组织智能化开始探索后,对倍思奇而言,最重要的是产品智能化。
打败美国 " 老登 " 品牌,迈向50亿规模营收
在访问中,吕亚奇 7 次提到 " 从 0 到 1 的研发 "。
这十分契合他的工程师背景。2016 年入局跨境电商前,吕亚奇在美国影音硬件公司担任十多年工程师。2021 年倍思奇融资时,投资人评价吕亚奇跟很多卖家不一样,有工程师的底色。
出于对产品的追求,倍思奇的产品并肩甚至超越了更资深的国际同行品牌。
以华诺一款双臂支架为例,这款产品长期霸榜亚马逊电脑支架销量榜首(Best Seller)。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销量高的同时,价格也比其他品牌高,包括成立 20 多年的美国支架品牌 VIVO。这无疑打破了中国品牌 " 物美价廉 " 的传统套路,用更短的发展时间完成了市场超越。
吕亚奇对此表示," 品牌以‘品’为先,‘品’的前提是品质。我们的产品品质更优、评价更高、退货率低,很多硬核博主自发发布这款产品的评测帖子,TikTok、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也吸引了很多新流量。在客户心中,该品牌已占据一定地位,所以价格理应比竞争对手高。"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将成为倍思奇的核心方向。吕亚奇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倍思奇的产品研发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基于人体工学,另一个则是智能化。
" 如果屏幕支架智能化后,消费者可以声音控制支架并与其他设备相连,当厨房的榨汁机启动后,支架让电视机自动转向消费者,这样就可以边看节目边做家务等。" 沿着支架在美国家庭室内场景的思路,他继续谈到," 研发不只是空谈,而是基于对客户的深度洞察,这样才会有深度的研发,创造 0 到 1 的产品,这是未来十年活下去的重点。"
据吕亚奇透露,2024 年倍思奇的年销售额为 5 亿多美元,他预计 2025 年的营收将增长至 7 亿美元,超过 50 亿人民币。按照同比 25% 的增速,倍思奇或将在 2029 年突破百亿人民币收入关口。
那么,AI 能否加速这个进程,推动倍思奇提前突破百亿人民币营收门槛?在全新的 AI 时代,变化或许比答案更值得期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