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邱震海 6小时前

巴以冲突成联合国大会焦点,美欧阵营现分裂,世界格局迎重大转折

告别内卷,穿越迷雾

2025-2026 震海会跨年思想演讲:

《破局 · 谋势:大变局中定制你的专属航道》

倒计时 100 天!

为你提供看清未来的顶级思维

大变局中定制你的专属航道

点击下图加入震海会超级会员,免费获得一张 VIP 席位

点击上方▲收听《震海听风》音频

全文 3839 字,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各位朋友,大家好。

近期,每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如我之前在节目中所说,今年,是由中国总理亲自前往美国,这是其上任以来第一次、也是近十年来中国总理第二次前往联合国大会。

所以,在长袖善舞的联合国舞台上,中国总理将如何阐述中国立场,并展示个人风采,令大家非常关注。

今年的联合国大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甚至是爆点,那就是有关如何处理巴以冲突的问题。

具体来说,最近一些西方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的盟友,宣布承认了巴勒斯坦国。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次,如此之多的美国西方盟友,在短时间内集中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还是值得关注。

事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除美国外的 4 个国家都已经承认了巴勒斯坦国。并且,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15 个会员国中,大概有超过 9 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话,那么该决议将获得通过。

这意味着什么?未来,巴以冲突、中东局势、世界格局,以及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到底会走向何方?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巴以冲突由来已久,几千年历史的纠葛我们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了。

自 1948 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二者冲突不断,中东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争。然而,在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曾经有过一个 " 两国方案论 "。

所谓的 " 两国方案论 ",即以色列在 1948 年建国了,巴勒斯坦人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国家。然而,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单方面偏袒以色列民族立场的情况下,尽管巴勒斯坦人已经有建立国家的举动,但外界仍旧将其称为 "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

一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这一事件才开始慢慢地重新被提上议程。

最近十年来,关于 " 两国论 ",即两国相安无事,各自拥有自己的领土,在此基础上和平共处。按理说,这应该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法下,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在中东地区,特别是巴以的冲突中,这一原则显得格外难以遵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然,这其中也有中东地区本身的原因,千年烽火连绵的历史背景,包括犹太民族的苦难,都对此构成了复杂影响。

但不论苦难如何深重,都不能成为侵犯他人现有领土的理由或前提,这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本底线。

因此,人们在同情以色列及其犹太祖先悲惨遭遇的同时,也实在不能苟同它的许多做法。

最近,也许是无独有偶,也许是历史的必然,毕竟事物发展到如今,量变到质变,总有一个过程。

所谓无独有偶,就是在特朗普上台的过去 8 个月中,美国与其西方盟国在一些原则上存在严重分歧。

但也许是从四月份开始的全球贸易战,导致美国的西方盟友无暇他顾,只能被迫与美国进行双边的私聊。

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西方国家也想展示自己的独立存在,至少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想展示一些自己正义立场。

再加上一些历史必然,即本轮巴以冲突即将两周年。

大家知道,本轮巴以冲突始于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突然袭击,虽然哈马斯的袭击本身是错误的,且带有恐怖主义的因素,但坦率地说,以色列之后对加沙地带和哈马斯的反击,显然已经超过了正义的范畴,甚至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战争罪行。

不仅如此,这场持续快两年的冲突,目前不仅没有解决迹象,甚至冲突烈度还在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的建国之举早已有之,问题只在国际社会是否承认,但即便中国、俄罗斯承认,但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可能还是没办法完全改变大局,关键还是要看欧洲等西方国家,乃至美国本身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历史的必然,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美国盟友开始几乎接二连三,甚至可以说是集体地承认巴勒斯坦国。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是偶然,而是经过了集体协商的结果,其中法国和英国起到了主导作用,因为它们既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我刚才提到过,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五个,此前中国和俄罗斯就承认了巴勒斯坦国,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则不承认。但现在,随着法国和英国的承认,就只剩下了美国一家,所以态势非常明显。

当然,特朗普政府也在为自己的立场狡辩,但坦率地说,美国内部尤其是精英阶层,不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甚至特朗普团队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种分歧与其说是政见的不同,不如说是深层价值观等一系列深刻问题的不同。

而想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谈到美国刚刚被谋杀的查理 · 柯克,他终年 31 岁,生前大力支持特朗普,也是美国 MAGA 运动的骨干成员,如果不被谋杀,未来恐怕也将是美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被谋杀这件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值得引起人们的一致谴责,因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应存在于任何形式的政治舞台之上,这应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文明共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对特朗普,或者美国主流阶层反对暴力的立场应给予 100% 支持。

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类似的事件总是屡屡发生?不管是特朗普上任前连续两次遭遇暗杀,还是这次的查理 · 柯克。

这就不得不提及他们相对保守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从目前这种 " 拨乱反正 " 的情况来看,不无合理之处。

说实在,在过去无论是拜登 4 年的执政期间,还是在此之前,民主党或者共和党的主流执政时期,美国出现了一批所谓的 " 正确的无能者 "。虽然他们的价值观听起来很正确,但他们无法解决由科技革命、全球化以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新现象所引发的各种新问题。

如果只是固守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西方的左派,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积累更多的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右翼那批 " 危险的能干者 " 崛起的舞台。

因此,无论是现在的拜登,还是之前的奥巴马、小布什等等都是如此。

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能在近十年间两次登上政治舞台,尤其是在第二次时,他裹着更大的影响力重新回来,包括像万斯以及被谋杀的查理 · 科克等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的价值观令人细思极恐,但在民间,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甚至是在知识经济和科技精英中,他们仍受到极大的欢迎。

大家可以去想一想,简单地说,就像美国的跨性别自由,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

除此之外,还有在加州的抢劫商店,只要金额不超过 990 美元,一切都算合法的。

这些在其他法治文明国家看似匪夷所思的行为,在美国却可以大行其道,这既反映了美国深层次的问题,也反映了主流政客的现实态度。

即便政治观念再正确,若不能解决问题,便会被视为错误,反过来像特朗普、万斯、马斯克,甚至是谋杀的查理 · 科克等,尽管他们的价值观程度不同地令人细思极恐,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在试图 " 拨乱反正 ",输送一种 " 正道 " 的传统价值观。

因此,这与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单方面偏袒以色列,甚至是偏袒以色列背后的一些右翼价值观,表面上看似相去甚远,但在深层次上,二者至少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交之处。

诚然,暂时撇开地缘战略冲突不谈,仅就中东问题这一千年难题而言,美国在过去近 80 年中,一直偏袒以色列,尤其是在近十几年尤为激烈。同时,再加上随着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进程,其内部问题一错再错。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观察到,美国正在捍卫的西方自由民主体制,某种程度到了需要自我修正的地步,说实在,这在西方国家的清醒之时早已有所思考。而且随着人工智能不断上升和冲击人类社会,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

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再反过来理解,欧洲国家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反映了西方国家内部在价值观上的撕裂,这种撕裂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后变得尤为明显。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价值观,主要是在自由贸易以及其他方面上。

由于特朗普 4 月 2 日之后,在贸易问题上先下手为强,导致欧洲国家无从下手,而这次的中东问题正好给予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与美国价值观不同的重要机会,可以说是忍无可忍之后的无奈和爆发之举。

最讽刺的是,这一事件恰好发生在特朗普刚刚结束对英国的访问之后,而就在上个星期,英国和美国还极力渲染英美特殊关系,将其描绘为如同玫瑰色梦幻一般。

然而,分歧就是分歧,这些分歧确实存在,那么这些分歧在未来特朗普还有将近 3 年的任期中,到底会走向何方?

我认为,这是观察美欧之间,尤其是美国和其传统的西方盟友之间分歧的良好观察窗口,同时对于研判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都能有所观察和思考。

中美贸易谈判近期迎来新转机,关于中美元首通话背后有哪些内幕?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未来 3-6 个月内,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否会经历一些质的变化,该如何利用好这一机会?

基于大家关心的问题,最新一期《震海面对面》上,邱震海博士与原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霍建国先生、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先生和 " 曾对今年下半年经济做出重磅预测 " 的神秘嘉宾,以《柳暗花明 ? 持续动荡 ?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四季度中国经济走势》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更多深度解读。

点击下图,获取最新直播回看

更多深度研判,尽在震海会,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加入震海会,即可解锁未来财富趋势。

作为高端人士的导航仪,震海会将以高端的、深层的、具有内幕和深度见解,以及预判性的研判能力,助您在中美博弈的风暴中,避开险滩,抢占机遇。

观点/ 邱震海

编辑 / 刘娟 张纪红 刘小玲

排版 / 刘娟

往期推荐

朝鲜突然向特朗普示好,开出唯一见面条件,中方回应少提了 3 个字

今晚九点,中美将跨出关键一步,特朗普态度放软原因有三!

中美明日通话?对华加税请求遭拒,特朗普赴英求援

防止走失,欢迎关注【彼得邱】

相关标签
邱震海

邱震海

著名时政评论员,分享我对时政问题的看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