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区县那点事
生产 1 部智能手机需要多久?
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望城经开区,只要 2.4 秒!而且不需要人工,整个生产过程 " 全自动化 "。
比起前几年,华为任总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 "20 秒 " 又快了 8 倍以上。
你敢信?生产效率和智能化这么高的地方,在 2018 年以前,居然没有相关产业基础。
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园区,不到 7 年时间,就将智能终端产业从 "0" 做到了 " 保持 15% 以上的高位增长 ",构建起了一个 " 智能手机、通信终端、智能安防、汽车电子 " 多点发力的千亿产业集群。
" 望城速度 " 的口碑,也随之传开,树立了望城区高效、优质的区域品牌形象。
不断刷新的 " 望城速度 "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一个超 15 万亿市场规模的大产业。但近些年,受到宏观经济和需求下行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达 158981.8 亿元,同比下降 1.63%。
行业承压,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连下滑的背景下,望城经开区 " 零基础 ",却敢 " 押注 " 智能终端这样的高端制造产业,需要足够的战略眼光与魄力。
望城经开区是长沙 " 三智一芯 " 中 " 智 " 的重要一环,是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支点。经开区原有的食品医药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两个传统优势产业,也亟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进行转型升级。
" 智能终端作为技术落地的关键媒介,不仅连接人与科技,更驱动产业发展。"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剀回忆道。于是,2018 年智能终端产业在望城经开区正式起航。
" 谋定而后动 ",望城经开区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在既有蓝图下,迅速 " 行动 "。
德国工业 4.0 标准、面向未来 20 年发展打造的智能化生产基地,伟创力和华为联手 86 天就实现了一期 " 签约 - 动工 - 投产 ",创造了伟创力全球新建生产基地最快的投产纪录。二期桩基工程仅仅 52 天就完成了 6489 根的总任务,再次创造 " 传奇 "。
" 同样的项目在美国建设周期最少需要两三年,而在中国长沙,竟然只用了 86 天,了不起的中国速度 !" 伟创力全球基建负责人马里奥惊叹道。
自此," 望城速度 " 不断刷新。
2019 年,上半年德赛电池长沙智造产业园开工即投产,当年实现盈利;下半年,长沙比亚迪电子 70 天完成 " 签约 - 动工 - 投产 ",连续 5 年达百亿产值规模。
2024 年长沙比亚迪电子二期项目继续扎根望城经开区,在高自动化、高柔性、全过程溯源的智能化生产加持下,创造了平均 2.4 秒下线 1 部手机的纪录,将 " 望城速度 " 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里说一下,很多人都以为比亚迪只会造汽车,其实它还是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华为、小米、苹果、三星等众多知名品牌的手机都是比亚迪代工的。
同样的,智能终端也不仅限于手机。只要能够连接网络,具有感知、单独数据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都可以纳入智能终端产业的范畴。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打印设备、智能摄像头……都属于智能终端。
华为、比亚迪等手机产业巨头的入驻只是开始,上面提的这些消费类智能终端,还有路由器、关键元器件等通信设备终端的相关企业,都纷纷 " 落户 "。
望城经开区形成了 " 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 " 的磁吸效应," 望城速度 " 也从项目建设、产品生产,蔓延到产业聚集上面。
短短 7 年,望城经开区就从一个智能终端的 " 产业荒漠 " 崛起成为 " 名企云集 "" 链条完整 " 的产业高地。链上的企业数量,也从 2018 年的 0 变成了如今的 154 家,其中规上企业 59 家、上市企业 5 家、单项冠军企业 4 家、专精特新企业 31 家。
目前,在望城经开区,不仅有以消费电子、通信设备为核心的 "5G 智能终端产业园 ",聚焦规模化、高端化整机制造的 " 长沙智能终端产业园 ",还有与之配套的 " 智能终端配件产业园 "。三大平台深度融合、高效协同,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圈。
"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改需求也可以当面聊 ",在这个生态圈内,物流成本和沟通成本被大大压缩,使 "1 小时物料配送 " 成为现实,集群效应被发挥到了极致。
随着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圈日渐完善,又通过技术外溢、供应链协同、人才支持等,反向赋能区内的食品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践行了望城经开区 " 一特两主 " 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
产业上的 " 望城速度 ",还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贡献。
根据国新办发布的消息,2025 年上半年全国 GDP 同比增长 5.3%,税收同比下滑 1.2%。而望城经开区则在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 10.51% 的基础上,税收同比增长 5.1%,完成了全年预期的 62.2%。
其中,智能终端产业稳定保持在 15% 以上的高位增长,集群产值直逼千亿级。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5》中,望城区跃升至全国 50 强。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如此之快的 " 望城速度 "?
产业崛起背后的 " 望城模式 "
" 望城速度 " 不是简单地 " 赶工期 ",它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政务服务理念和机制的变革。
传统的招商项目落地流程复杂,立项、环评、征地、签约、审批、建厂、投产,没个两三年下不来。
但在望城经开区,项目不需要 " 等 ",政府把一切都做在了前面:坚持规划与储备先行、报批与征拆同步、增量与存量齐抓,超前储备 1000 亩工业用地,实现 " 地等项目 ";根据产业定位建设高标准厂房,实现 " 厂等项目 ";打造人才公寓,实现 " 房等人 ";推出一揽子人才政策,成立国有全资人力资源公司,实现 " 人等项目 ";奖补、优惠、金融政策之外,建立产业基金体系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发展周期,实现 " 钱等项目 "。
政府以 " 超前服务 " 取代 " 被动审批 ",将企业所需提前 " 备 " 好,项目得以 " 轻装上阵 "。类似 " 比亚迪电子 70 天落地投产 " 这样的 " 望城速度 ",便不足为奇了。
而这种 " 五等模式 ",正是望城经开区近些年来持续打造 " 极省 " 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
所谓 " 极省 ",就是让企业最大限度地 " 省时、省心、省钱 "。
在企业入驻前,经开区通过超前规划,精准配置好一切资源,优化行政审批效率,让企业省时、省心,快速投产;在企业落地之后,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的支持与保障,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搞发展。
"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园区给予我们非常大的帮助,为了加快审批,园区采取‘先建后验’的方式;主动解决了项目消防、配电和设计变更等诸多问题,仅根据要求改良图纸设计方案就有 1300 余次;还协助我们积极对接海关、机场等部门,打通了锂电池手机通过客机腹仓运输的渠道。" 伟创力长沙项目工程总监刘勇深有体会," 我们之所以能这么快建成投产,离不开当地干部全方位的服务。"
看得见的 " 望城速度 ",背后是看不见的 " 望城温度 "。
" 项目指挥部每晚 7 点雷打不动地召开例会,梳理白天发现的问题,现场协调解决,绝不过夜。" 一位亲历者回忆道。
政府人员与企业员工并肩作战," 工地上通明的灯火 "" 一起吃的盒饭 " 成为 " 望城温度 " 的生动注脚。
" 望城速度 " 与 " 望城温度 ",让众多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望城经开区需要承载的就不只是产业的生产,还有更多人才的生活。
正所谓," 宜居才能宜业 "。
传统 " 以工业为主导 " 的产业园区,往往白天人声鼎沸,夜晚就是一座 " 空城 ",难以吸引和留住新一代人才。
他们选择一份工作,关心的不仅是薪资,更看重子女教育、医疗水平、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而这些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去留决策。
如果只有一个办公楼、几台电脑,企业要走都不带犹豫的;几个厂房咬咬牙,也可能会搬走;可是一旦人才都在这里安了家,生产生活、子女上学都离不开这里,企业与人才的稳定性便会大幅增强。
区别于传统的 " 先生产后生活 ",望城经开区一开始就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同步规划、建设,其核心载体便是 " 望达智造小镇 " ——一座宜业、宜居、宜游、宜学、宜购的 " 五宜 " 现代化小镇。
这座距离长沙高铁西站仅 6 公里的小镇,拥有各类人才公寓近千套,内设餐厅、健身房等生活配套,租金却远低于市场水平,置业还能享最高 10 万元补贴。围绕人才公寓还配套了商业中心(旺乐街)、15 年一体化教育资源(区属幼儿园 + 雅礼实验学校 + 望城一中)、生态公园(玉湖公园、湖滨公园、望达运动公园、望城人才公园),构建起了 "10 分钟生活圈 ",让产业人才 " 愿意来、留得住 "。
当这个智造小镇与经开区的 " 一仓、一岛、三园 " 深度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 " 三生融合 " 的产业新城。
在这里,人才无需在市区和园区之间长途奔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企业大幅降低了招聘难度和人才流失率,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良好的生活环境、开放的交流空间能够促进不同企业、不同领域人才之间非正式的碰撞与交流,这种 " 偶发性创新 " 是产城融合带来的额外红利;政府则从一个单纯的 " 产业管理者 " 转变为 " 城市运营商 ",打造的不只是一个税收来源的园区,更是一个能自我造血、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片区。
看得见的项目快进、产业崛起,源于看不见的服务用心、资源先行," 望城速度 " 与 " 望城温度 " 的同频共振,不仅留住了企业与人才,更绘就了产城相融、长远发展的 " 望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