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香港网友自发票选的 " 新四大天王 " 名单在网络掀起热议。姜涛、张天赋、Tyson Yoshi、林家谦 —— 这四个名字对许多非粤语区网友来说,堪比 " 知识盲区 ",甚至引来犀利吐槽:" 我真的是老了,一个都不认识!"" 选出来故意让他们被骂的吧?"
这场评选明显对标 90 年代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的 " 经典天王模式 ",试图为港乐新时代立旗。但结果却似乎成了香港本地乐迷的一场 " 自嗨实验 ",也折射出香港娱乐市场与内地日益扩大的认知鸿沟。
姜涛(对标黎明):香港顶流男团 MIRROR 的 C 位成员,被誉为 " 香港版顶流 "。他的偶像气质和超高人气在香港本土堪称现象级 —— 铜锣湾生日应援一度导致交通瘫痪,商业价值被港媒形容 " 红过罗湖 "。不过,其作品辐射力仍高度集中于本地,内地知名度几乎为零,加之近期外形变化引发讨论,天王称号争议不小。
这背后,是一个残酷又现实的问题:香港娱乐黄金时代的光芒逐渐褪去,新生代艺人虽在本土市场拥有超高人气,却难以复刻当年横扫华人世界的影响力。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逐渐分化,本土顶流的 " 出港 " 之路愈发艰难。
说到底," 新四大天王 " 的称号能否立得住,不是香港本地票选就能定调的。没有作品破圈、缺乏跨市场影响力,再热闹的评选也难免被吐槽 " 含金量不足 "。
香港娱乐工业是否需要一个新的 " 天王时代 "?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先让更多人的耳机里,重新响起香港的声音。
来源:新浪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