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音乐先声
9 月 13 日,魏如萱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5000 人场馆)举办 " 怪奇的珍珠 " 巡回演唱会,现场内场区域空座明显。
随着 " 魏如萱演唱会上座率 " 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舆论场也滋生出诸多归因揣测。
有网友表示,广州站前期票务平台都是原价票价不打折,开场前一周各大二级票务平台还不肯降价,余票仍然充足,结果在开场前三天各大平台的票价基本上都是半价出售。根据售票平台显示,后续场次如杭州站目前依然有大量余票。
那么,手握两座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杯,业务能力、作品在核心乐迷圈口碑扎实的魏如萱,为何也没能抵过演唱会市场的寒意?
票房遇冷,与作品质量无关
在上座率不高的消息曝出后,有网友甚至给魏如萱贴上了 " 录音室歌手 " 的标签,质疑其作品缺乏硬核音乐实力,以及演唱会门槛过低,未能满足听众对顶级演出体验的期待。这些标签化的评判,仿佛已为这场 5000 人场馆的售票困境盖棺定论。
面对争议,魏如萱也没惯着,直接在社交媒体下场回怼:" 没有来听过就不要留这种言。"
据现场乐迷 repo 来看,魏如萱的现场表现也彻底打破了 " 录音室歌手 " 的质疑。整场演唱稳定而高级,气声与强音的切换干净利落,情绪铺陈克制又充沛,几乎首首都能听见细节。
而被观众反复提及的 talking 环节,魏如萱的风趣幽默,随地大小品,更成为其舞台魅力的点睛之笔。面对不少空座,她调侃道:" 我刚刚还在跟我的经纪人说,我是人气下滑了是不是? 那个票卖不掉是怎样?没有关系,今天是第一场,之后要注意哦!票要用抢的哦。
她在舞台上展现出的自嘲与幽默,不仅让现场气氛轻松愉悦,更让人感受到她与粉丝之间那种如朋友般的亲密关系。散场后,社交平台上的反馈也高度统一,甚至有听众表示,这场演唱会是他近期看过最艺术、最尽兴、最畅快淋漓的演唱会。
那些关于 " 作品不够硬 "、" 录音室歌手 " 的争议,在扎实的演出质感面前,肯定是片面、站不住脚的。
但这场冷票房包裹着的热现场也说明,在流量主导的市场语境下,真诚的艺术表达需要更精准的土壤去生长。
金曲歌后,为何票房遇冷?
魏如萱票房遇冷的背后,既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也暗合了艺人特质与商业运作的微妙错位,每一环的偏差都在理性消费的放大镜下被无限放大。
经过这两年的所谓报复性复苏后,当下的演唱会市场供给旺盛,加之对未来消费预期的不足,导致观众的购票热情消退,除超级头部和头部歌手外,不只是魏如萱,不少歌手门票都难售罄。
据音乐先声了解,哪怕是所谓的头部歌手,在开过一轮巡演后,再开也很难卖票,同样后继乏力。
去年,魏如萱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开过,当时的看台票 380 元起,最高内场票 980 元,但临近开演两周,780 元和 980 元的两档内场票尚未售罄。而在今年,同一个场地的票价同步上涨 100 元,定价在 480 元至 1080 元区间。当下经济环境下,对普通粉丝而言偏高,叠加周边消费后开支较大,可能会让部分潜在购票人群望而却步。
9 月 13 日,广州同期举办的有告五人、五条人,以及秦嗨巅峰音乐节等多个线下演出。其中,部分演出的受众与魏如萱听众可能重合,也必然分流了大量潜在观众的关注和消费力。这使得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下,不得不做出选择,从而加剧了票房的压力。
之于魏如萱,她固然拥有稳健的业务口碑,《你啊你啊》《我在纽约打电话给你》《香格里拉》等作品也实现了一定破圈,但整体受众尚未广谱化,传播半径与临界人群的转化仍有提升空间,在市场中处于腰部位置。
宣传方面,前期主办方的宣传推广力度也不足,未能在社交及音乐平台形成广泛热度,也难以吸引潜在观众。此外,2023 年香港演唱会期间,魏如萱在台风天气下坚持开唱,后续又因退票处理环节的疏漏引发舆论热议," 不顾粉丝安全 "、" 态度蛮横 " 的批评声一度冲上热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口碑,进而影响了门票销售。
在市场饱和、消费模式变化且回归理性的背景下,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最终导致售票困难乃至亏损的局面。
结语
当流量能在几天内堆出国民度,金曲奖曾经 " 以作品论英雄 " 的造星叙事,已经不再是市场的标准答案。
而且,纯粹为艺人能力、音乐本身买单的乐迷在消费群体中占比相对有限,而流量偶像和职业歌手的演唱会,本质上又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生意。前者卖的是见到真人的满足感,为情感投射而付费,后者则拼的是热门作品和代表作的共鸣与感动。
所以啊,什么天王歌后的名头,在演出市场都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