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小时前

70 年前穿越重重阻碍归国,他的人生是一部传奇的教科书

1955 年 9 月 19 日钱学森在 " 克里夫兰总统 " 号邮轮上补一等舱的票据。(钱馆提供)

位于华山路 1800 号的钱学森图书馆(简称 " 钱馆 "),建筑外形简洁、庄重,远看恰似戈壁滩中的风蚀岩。沿着红色外墙往里看,隐约能看到钱学森微笑的面庞,他似乎正凝视着玻璃幕墙中的导弹……

70 年前的 9 月 17 日,钱学森冲破重重封锁与阻碍,与家人一起乘上了 " 克利夫兰总统号 " 邮轮,踏上归国之旅。" 我愿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是离开美国前,钱学森对采访他的记者说的话。

这句话,就镌刻在钱馆外的红色围墙上。70 年后的今天,当又一批新生怀揣梦想踏入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门,他们的 " 开学第一课 " 就将在钱馆开讲——这一安排,也是上海交大新生教育的惯例。

这堂特殊的 " 第一课 ",不讲授具体知识,不罗列钱学森的生平,而是借助钱老的经历和事迹,为新生找到自己的精神之锚。"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钱老的一生,之于很多年轻人,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

今年开学,钱馆还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开设 " 科学与和平——钱学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主题展览,面向所有新生以及周边中小学和居民开放。

上海交大 2025 级学生军训团参观主题展览。(钱馆提供)

从他身上,读到 " 纯粹而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011 年 12 月 11 日,钱学森诞辰 100 周年之际,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馆正式对外开放,并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这里收藏保存了 6.2 万余件钱学森的珍贵文献、手稿、照片和实物,布置陈列着 3000 余平方米的 "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 主题展览。开馆至今,共累计接待观众超 230 万人次,举办主题教育活动逾 5000 场。

进入钱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枚巨大的导弹,整整有三层楼高,由原第二炮兵部队、现火箭军捐赠。

" 这可是真导弹。" 钱学森图书馆教育专员肖昌雅向记者介绍。她与钱馆结缘已超过 10 年,在开馆后不久就参观了钱馆。" 我从小没追过什么明星,但对钱老是真的崇拜。可能是从小看抗战片比较多,看到他连导弹都能做出来,太佩服了。" 当时的肖昌雅还是一名高中生,但从那时起,就立下了 " 要到钱学森图书馆工作 " 的愿望。没成想,最后真的实现了。

李相如摄。

像这样能给人以心灵震撼的展品,在钱馆中还有很多。在二楼展柜中,有一份关于《圆柱壳轴压屈曲》的论文手稿。定稿仅 10 页,背后的演算稿却厚达 800 多页。而在手稿信封上,钱学森写下 "Final"(最终稿)后,又立即补充 "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终极的)。因为 " 科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对真理永不满足的探索,是极致的严谨与对真理的无限趋近。

在一楼的展厅中,还有一本《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迫切希望回国,支持新中国建设,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软禁。而这本书,就是在他遭软禁期间所著。作为控制性理论开创性的著作,它被视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奠基之作。哪怕外界环境再艰难,钱学森也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当他的导师、20 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冯 · 卡门在看到这本书后,甚至称赞钱学森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自己。科研的背后,是一代人民科学家在精神上的抗争与自我超越,是一种纯粹而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是 " 神化 " 的榜样,而是真实可学的前辈

钱学森 1929 至 1934 年就读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这里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两个重要起点: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起点;走上航天事业道路的起点。而今,作为交大的学长,他也成为了后学前进路上的 " 一盏明灯 "。

如何更好地将钱学森的精神内核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们?" 我们不希望把钱老‘神化’,而是希望大家体会到,他是如何一步步取得这些成就的,让大家觉得‘钱老可以,我也可以’。" 肖昌雅说,展陈采用主题式而非编年体,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为什么选择 ",而非仅仅是 " 做了什么 "。

李相如摄。

通过组织 " 馆长现场课 "、" 重走学森路 " 大学生社会实践、" 文物有话说 " 系列等项目,钱馆将文物藏品、研究成果、场馆空间转化为 " 大思政课 " 的育人资源。" 重走学森路 " 更是将课堂从馆内延伸至全国,促使学生们亲身前往钱学森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将书本上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参加活动后的留言里,许多学生写下的不是泛泛之词,而是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规划与思考。" 我希望像钱老一样,心怀家园,无畏逐梦 "" 希望在国家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 ……对他们而言,在钱馆,不仅是仰望星空,更是脚踏实地,校准人生坐标。

据悉,钱馆今年还将举办 " 思源 · 逐梦 " 课堂第二课,以沉浸式思政课,带领更多学生体验钱学森的越洋归航之旅,激励更多学子带着对 " 钱学森精神 " 的深度理解,奔赴各自的实验室与课堂,最终汇聚成推动国家科技事业不断向前的磅礴力量。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