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3分钟前

直航开通,去布宜诺斯艾利斯邂逅一场狂野的探戈

随着上海至阿根廷直飞航线的开通,地球遥远的另一端终于不再遥远。曾经需要辗转三十多个小时才能抵达的旅程,如今可以直达。这条航线连接的不仅是两个大洲,更连接了东方明珠的现代繁华与南美大地的热情奔放。

降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埃塞萨国际机场,立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脉搏:城内林立的咖啡馆和酒吧飘香四溢,哥特式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歌剧院、西班牙风格的宅邸庭院等保存完好,浓厚的欧洲文化艺术气息让布宜诺斯艾利斯拥有了 " 南美巴黎 " 的别称。但若要真正理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灵魂,就必须走进探戈的世界。

舞台上的艺术探戈

探戈之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如同斗牛之于西班牙龙达,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百年前,随着阿根廷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当地农民与远渡重洋寻梦新大陆的欧洲移民在此汇聚,不仅催生出蓬勃的经济活力,更将各地的音乐舞蹈熔于一炉:悠扬婉转的意大利小夜曲,轻松欢快的非洲舞曲哈巴涅拉,交织着本土乡村炙热的帕亚达舞步,独树一帜的探戈雏形米隆加孕育而生。其后,植根于米隆加韵律、浸透潘帕斯草原泥土气息的探戈破茧而出,迅速风靡。如今,探戈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探戈从不囿于镁光灯下的折腰甩头,它更是流淌于阿根廷市井街巷的生活哲学。

要领略探戈的艺术之美,观看专业表演是最直观的方式。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多个知名的探戈剧场,每个夜晚都在上演精彩的表演。位于阿巴斯托区的卡洛斯加德尔剧院是最负盛名的演出场所之一。这座以阿根廷探戈歌王命名的剧院完美保留了 1930 年代的装饰艺术风格,幕布开启的瞬间,观众仿佛坠入时光隧道。

一场专业的探戈表演通常包含多个环节:开场由小型乐队奏响传统探戈音乐,班多钮手风琴如泣如诉的音色营造出怀旧氛围。随后舞者登场,男士西装笔挺,女士长裙高衩,在舞台划出优雅而饱含力量的线条。高水准的表演中,舞者的腿部动作快如闪电,却又在瞬间定格,这种动静之间的极致控制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配合默契,交叉步、踢腿、蹬腿、旋转,将探戈的灵魂演绎得火花四溅。演出中场往往穿插着声乐表演,歌者用醇厚的嗓音唱出那些关于爱情、离别与乡愁的古老诗篇。

舞池中的真实探戈

若要更深入地体验探戈文化,就不能止步于剧场,而应走进布宜诺斯艾利斯遍布街巷的舞会——米隆加。这里是探戈爱好者的日常聚会之所,没有炫目的舞台灯光与华丽戏服,唯有普通人最真实的情感流淌其间。

参加米隆加需要了解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传统的邀请方式不是口头相邀,而是通过 " 卡贝塞奥 " ——眼神交会。当舞池两端的男女目光相触,男士微微点头示意,若得到对方颔首回应,就算邀请成功。这种含蓄的方式既保留了绅士风度,也避免了当面被拒的尴尬。

舞池中的探戈与舞台上截然不同。这里没有预设的舞步编排,一切动作都是即兴发挥。男士通过手臂与躯干的微妙变化传递信号,女士则需凝神捕捉每个暗示并即时回应。这场无声的对话需要极致的默契与信任,恰恰是探戈的灵魂所在。曲终时,舞伴彼此致谢归座,这段短暂相逢便如露水般消逝。在米隆加,常会遇见银发老人跳得比年轻人更投入,因为对他们来说,探戈从来不是表演,而是呼吸般自然的生活本身。

从专业剧场到民间舞会,探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却同样动人。这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双重性:既是高雅艺术,也是市井文化;既能登堂入室,又扎根民间。正如布宜诺斯艾利斯本身,总是优雅与热情并存,忧郁与欢快交织。

直飞航线的开通提供了走近这种独特文化的便利。当旅程结束,带着满满的回忆登上返航的班机,耳边或许还会回响着班多钮手风琴的旋律,脑海中浮现出舞池中旋转的身影。探戈的魅力正在于此,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理解生活的方式:在规则的框架内即兴发挥,在拥抱中保持独立,在激情中不失优雅。或许就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送给世界的最美礼物。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