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红餐网,作者 | 陈宴,编辑 | 王秀清
当扩张的热潮褪去,那些藏在财报细节里的信号,或许才是真正指向未来的答案。
前不久,新茶饮行业的 " 期中考 " 成绩单陆续放榜。在消费低迷和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大龙头的盈利能力如何?
01.6 家茶饮巨头半年 " 捞金 " 超 55 亿,外卖撑起 " 半边天 "?
2025 年上半年,六大上市茶饮品牌总营收突破 330 亿元,合计净利润超 55 亿元。
其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和奈雪的茶的利润增速亮眼。
上半年,蜜雪冰城实现营收 148.7 亿元、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增长 39.3% 和 44.1%,展现出较强的盈利水平。古茗营收 56.63 亿元,同比增长 41.2%;净利润达 16.25 亿元,同比大增 121.5%。
奈雪的茶仍处于转型关键时期。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 14.4% 至 21.78 亿元,但经调整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 4.38 亿元大幅收窄至 1.18 亿元,亏损缩减 73.1%。
自 4 月起, 外卖 平台掀起新一轮流量争夺战, "0 元购 "" 限时秒杀 " 等促销手段频出, 推动了茶饮品牌的业绩增长 。以京东为例,据其披露,京东外卖上线仅 4 个月,蜜雪冰城等品牌销量就突破了 1 亿单。
从品牌的角度看,外卖占茶饮品牌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
奈雪的茶上半年外卖订单金额从 8.55 亿元增至 9.2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 40.6% 提升至 48.1%,几乎贡献了总营收的一半。在 2025 年中期业绩会上,奈雪创始人赵林进一步指出,外卖补贴浪潮中,奈雪 6-8 月同店销售额同步增长超 20%。
茶百道也在财报中坦言,上半年外部平台的阶段性促销活动,为门店带来了可观的增量客流与收入补充,起到了明显的 " 引流 + 转化 " 作用。
蜜雪冰城则在业绩会上明确指出,外卖渠道的爆发式增长为品牌带来了显著利好,不仅带动了国内门店的平均营业额提升,增量订单也切实增强了单店的盈利能力。
02. 关掉不挣钱门店,继续抢占下沉市场
这份看似向好的成绩单背后,也折射出行业的震荡:上半年,头部茶饮品牌合计关闭的加盟门店超过 2500 家。
根本原因在于单店盈利能力持续承压,茶饮巨头的重心从规模的提升转向盈利能力的提升。
随着市场红利消退、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战频发,叠加头部品牌在下沉市场的高密度布局,门店分流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加盟店陷入 " 增收不增利 " 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企业主动关闭低效门店,是优化网络结构、提升门店质量、保障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比如,古茗在截至 2525 年 6 月 30 日止 6 个月新开门店 1570 家,关闭 305 家,闭店数量较去年同期的 250 家有所增加。
再如,奈雪的茶直接暂停新加盟,主动关闭 160 家经营不善的门店,其中包括 28 家加盟店,聚焦直营模型修复。
从数据上看,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奈雪的盈利能力:亏损大幅收窄的同时,单店销售在同步回升。上半年,奈雪的茶直营门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达 7600 元,同比增长 4.1%;茶饮店的日均订单量增至 296.3 单,同比增长 11.4%;直营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增至 17.602 亿元,同比增长 2.3%。
在开店策略上,下沉市场仍是各大茶饮品牌们布局的主战场。
例如,作为从小镇走向全国的品牌,古茗依旧遵循其区域加密、纵深渗透的发展策略,专注于乡镇市场的挖掘,巩固品牌在区域市场的势能。
截至上半年古茗,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已提升至 81%,其中位于乡镇的门店比例从去年同期的 39% 攀升至 43%。古茗在财报中明确指出,二线及以下城市,尤其是遍布全国的乡镇区域,蕴含着巨大的未开发市场潜力。
其他头部品牌也在调整开店节奏,逐步将重心转向下沉市场。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沪上阿姨门店总数达 9436 家,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为 4824 家,占总量的 51.1%,较去年同期的 4241 家净增 583 家,占比同比提升 0.8 个百分点。
茶百道同样进一步向低线城市渗透,2025 年上半年,茶百道在二线及以上城市门店数量同比减少 135 家,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则持续扩张,从 2024 年同期的 3631 家增至 3825 家,下沉布局趋势明显。
03. 茶饮巨头的新业务:有人卖咖啡、有人卖轻食
除了下沉至小镇寻找增量,头部品牌陆续开始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咖啡成为茶饮巨头们共同的战略选择。不过,各个品牌的打法有所差异。古茗、沪上阿姨及茶百道等通过将咖啡整合进现有门店体系,以 " 店中店 " 或菜单扩容的方式开探索咖啡业务。
具体来看,目前古茗的咖啡业务已经覆盖了超过 8000 家门店,超过 80% 以上的古茗门店都上线了咖啡饮品。其中,古茗上半年推出的 52 款新品里,有 30% 以上为咖啡饮品。6 月,古茗官宣了吴彦祖作为咖啡品牌代言人,尝试通过明星效应打破 " 平价咖 " 的印象,提升品牌调性。
沪上阿姨在 2022 年推出了咖啡品牌 " 沪咖 ",主要以店中店形式开在沪上阿姨门店内。不过,沪上阿姨的中期报告未披露该业务的新进展。
最近,茶百道也在四川、广东等地的门店低调上线了现磨咖啡产品,包括红苹果美式、红苹果拿铁、美式、拿铁、香草拿铁、香草冰淇淋拿铁等多款产品,价格定位在 6.9-12.9 元之间。
蜜雪冰城则以独立品牌、独立开店的形式运作咖啡业务。据相关报道,蜜雪集团旗下咖啡品牌" 幸运咖 " 全国门店数量达到 8000 家。按照这样的扩张速度,蜜雪冰城想打造一个" 咖啡界的雪王 ",并非没有可能。
此外,探索多元化店型,以适应不同城市层级与消费场景,也是品牌们挖掘增量空间的重要路径。
例如,沪上阿姨针对下车市场推出了 " 轻享版 " 品牌 " 茶瀑布 ",主打 2-12 元的极致性价比,与主品牌形成价格区隔。
也有品牌在热门城市布局面积较大的旗舰店。比如蜜雪冰城,截至 9 月 11 日,其在郑州、苏州、西安等 10 余座热门城市布局了 14 家旗舰店,另有 10 家位于成都、重庆、杭州等地的旗舰店即将开业。据了解,其位于郑州的旗舰店,五一期间客流超 24 万,单月营收破千万,被网友戏称为 "6A 级景区 "。
还有品牌开始 " 卖饭 ",探索茶饮之外的消费场景。
例如,奈雪于今年 3 月推出旗下全新轻饮轻食店——奈雪 green。门店在保留常规的茶饮、咖啡和欧包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 " 有氧小绿瓶 "" 牛油果能量杯 "" 抹茶系列 " 三大健康饮品系列,并引入了多款全天候供应的能量碗轻食产品。
这一举动,推动其业务模式从传统的 " 一茶一包 " 向 " 轻饮 + 轻食 " 延伸,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覆盖消费者从早餐、午餐、下午茶到晚餐的全时段需求,进一步拓展消费场景和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