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5分钟前

固态电池太早,钠电赛道正好

9 月 15 日,股价刚刚创下新高的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9 月初公司钠新电池已通过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公司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正在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中,进展顺利。

在电池领域,今年最为火爆的当属固态电池,而两年多以前,钠电概念也曾风靡一时,不少机构、企业都曾给出过 "2023 年是钠电元年 " 的判断,但当时技术进展和规模化速度低于预期," 元年 " 并未如期到来,钠电概念的热度也趋于平淡。不过,就在市场爆炒固态电池的今年,钠电赛道很可能开启了自己的 " 真元年 "。

而且,今年布局钠电并推出产品的企业,也已经开始抢占 " 第一 "" 首个 " 等名号了。上述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于今年 4 月 21 日发布,能量密度达到 175Wh/kg,纯电车型的续航超过 500 公里,发布时公司即表明这是 " 全球首款实现规模化量产并达到车规级应用标准的钠离子电池 "。实际上,宁德时代早在 2021 年就推出过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2023 年还宣布过其钠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不过,钠电与主流锂电既是 " 互补 " 也是 " 镜像 ",二者技术路线相似,一位电池行业高管曾明确表示,锂电产线经过改造即可兼容大部分钠电产品的生产。但相比于资源稀缺、分布不均衡的锂,地球上的钠资源极为丰富,能够避免供给稀缺、" 卡脖子 " 等问题。不过,钠电相对于锂电能量密度较低,在续航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困难。近年锂价高位回落、电池行业扩产 " 内卷 " 等,都拖延了钠电的产业化进程。2024 年锂电厂商在激烈竞争中利润失血,产能利用率、毛利率承压,行业提出 " 技术路线多元化 " 作为 " 去同质化产能 "" 反内卷 " 的解法之一,钠电产品的研发、下线速度再次提升。宁德时代也在今年再次拿出了迭代新品。有趣的是,对于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曾在今年中报业绩会上表示,目前该领域资本的热度比产业高,真正的商业化还需较长时间,目前企业更多是做一个样品或试验品用来宣传。巴伦中文网此前报道曾提到,目前行业普遍预期固态电池装车时间在 2027 年左右,全面量产可能要到 2030 年,在此之前,适配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固态电池可能率先走向规模化应用。

虽然市场热度已早早转向了固态电池等下一代产品,但近一年来,钠电可能才是拿出最多相对重磅的新东西的前沿电池技术。今年递表港交所 IPO 的海辰储能曾在去年 12 月中旬发布 " 全球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并表示公司预计钠电将会在 2025 年迎来产业化加速发展拐点,2023 年前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该公司招股说明书称该产品今年下半年将量产并进行全球交付。今年 3 月,中科院系统的项目孵化企业中科海钠宣布首发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针对短倒运输、物流运输等不同场景推出相应产品,该公司也预计钠电将在 2025 年迈入 GWh 级别应用,实现质的飞跃,而在除公交车外的其他商用车领域,普遍低于 10% 的电动化率和老旧柴油货车报废补贴等政策将为钠电应用打开可观的需求空间。

此外,比亚迪在 7 月宣告了青海西宁 " 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量产线 " 投产,产能高达 30GWh,电池能量密度 160Wh/kg。比亚迪 2024 年年报还曾披露其钠电池在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温性能等多项性能指标超越锂电池,称公司已打通钠电生产工艺,达成了 MWh 级储能系统的落地。港股上市公司超威动力旗下正效新能源也推出了驻车钠电池产品,适配大马力、燃气重卡等多种车型。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南网储能等上市公司也均披露过自身在钠电方面的进展。

今年 6 月至今,A 股钠电池板块上涨近 30%,与深证成指涨幅相近,而同期固态电池板块已飙升 43%。(本文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胡珈萌,编辑|蔡鹏程)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