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编辑 | 刘振涛
今年以来,储能市场十分火热,储能行业龙头阳光电源近期股价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超 80%。在这种火热行情下,一家创办三年就已经做到细分领域全球第一的 " 储能黑马 " 向港交所 IPO 发起了冲刺。
这个 " 黑马 " 就是思格新能源。
近日,思格新能源更新了港交所 IPO 招股书,这是其继今年 2 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失效后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 2022 年 5 月,由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创立,距今成立 3 年多时间。成立时间虽短,但其发展极为迅猛,2024 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企业,在更细分的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排名全球第一。
不过,思格新能源近 9 成营收来自于单一产品,且需要面对华为、阳光电源、艾罗能源等储能龙头的激烈竞争。它能顺利 IPO 吗?
4 个月卖 12 亿
华为老将创业三年干出全球第一
思格新能源是近年来储能行业增长最快的 " 黑马 " 之一,它成立于 2022 年 5 月,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在储能行业内站稳脚跟,在更细分的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排名第三,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排名第一。
思格新能源旗下主打产品是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 SigenStor,该产品将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和电源管理系统融合一体,受到市场欢迎。
2022 年,思格新能源未产生收入。2023 年营收为 5830.2 万元,年内亏损为 3.73 亿元,调整后亏损为 2.49 亿元。但到 2024 年,其营收飙涨近 22 倍至 13.30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年内利润为 8384.5 万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 1.50 亿元。
2025 年前 4 个月,思格新能源营收高达 12.06 亿元,同比增长 561.32%,4 个月营收顶 2024 年全年 9 成,毛利率提升至 50.9%,年内利润达 1.87 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 4.04 亿元,经调整后利润率高达 33.53%。
据再生能源行业专业分析机构 InfoLink 的统计数据,在 2025 年上半年的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市场上,思格新能源出货量排名第 7 位,仅次于特斯拉、华为、比亚迪、派能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这些行业巨头。
2022 年 5 月,许映童带领多名华为员工成立了思格新能源,其中包括目前为思格新能源执行董事及总裁的张先淼,其曾担任华为光伏逆变器研发及产品设计规划、商用光伏业务负责人等职位。
此外,思格新能源监事会主席刘秦维、监事杨顺霞、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嘉伟、营销总经理乔凌子等董监高均有着长期的华为工作经历。
与华为紧密的联系,市面上甚至有传闻称,思格新能源技术来自于华为,是华为户用储能拆出来的高端品牌。
思格新能源与华为的关系也曾引起监管问询,在今年 2 月首次递交招股书后,证监会曾在 4 月要求思格新能源补充说明股东(含实际控制人)早期股权代持情况,询问其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等。
不过,截至 2025 年 9 月 11 日,市面上并没有前东家华为与许映童及思格新能源产生纠纷的消息。
凭借着专业团队背景和技术实力,思格新能源成立仅 1 个多月就完成了 500 万元的种子轮融资,并在 2022 年 7-12 月间完成了总额 5.4 亿元的 A1-A3 轮融资,到 A3 轮融资时,其投后估值已经达到 27.1 亿元。2023 年 12 月和 2024 年 1 月,思格新能源完成 B 轮和 B1 轮融资,B1 轮融资完成后,其估值达到 41.7 亿元。
IPO 之前,许映童直接及间接控制思格新能源约 49.28% 的投票权,为控股股东。总裁张先淼合计控制 11.13% 的股权,高瓴资本旗下珠海玫恒持股 14.89%,广州华芯盛景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 8.18% 股权。此外,京东方参股的国科东方也间接入股了思格新能源。
在众多明星资本和亮眼业绩加持下,思格新能源在今年 2 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在今年 8 月因 6 个月内未聆讯自动失效。
首次递交的招股书失效后,思格新能源火速进行了更新,再次向港交所 IPO 发起冲刺,这次思格新能源能顺利 IPO 吗?
9 成营收来自单一产品
" 黑马 " 变 " 白马 " 挑战众多
思格新能源创立以来成长很快,但思格新能源营收依赖于 SigenStor 这一款产品。招股书显示,2024 年,思格新能源 90.6% 的营收来自于 SigenStor,另有 5.9% 的营收来自于与 SigenStor 配套使用的智能能源网关。
2025 年前 4 个月 SigenStor 收入占比为 91.2%,智能能源网关产品营收占比为 5.6%,产品单一性问题突出。
从互联网上相关评价来看,思格新能源 SigenStor 产品外观设计极为优秀,更适合家庭场景。同时,思格新能源在 VPP(虚拟电厂)适配以及 APP 应用软件层面竞争力十分突出。
此外,SigenStor 这款产品的 V2X 功能也使其具有更强的 " 可玩性 "。据招股书介绍,思格新能源是行业内首家推出用于 V2X 应用的双向直流充电模块的企业。这一模块不仅可以以 25kW 快充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也可以反向用汽车电池向电网供电或售电。
不过,SigenStor 的售价也相对较高。
据招股书,2024 年行业内标准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产品定价在每瓦 1.6 元 -3.0 元即为高端产品,同期 SigenStor 平均售价为每瓦 2.69 元。
更重要的是,这一均价为 SigenStor 的出货价,而非终端售价。2024 年,思格新能源 95.0% 的营收来自于分销商,为刺激销售,当年思格新能源给了经销商更高的销售回扣,一定程度上导致平均售价有所下降。
从价格来看,SigenStor 在户用储能领域属于 " 高端中的高端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用户表示 SigenStor 售价接近以高端著称的特斯拉 Powerwall。
虽然增长极快,但思格新能源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一方面,成立仅 3 年的思格新能源虽然增长迅猛,但能否从 " 黑马 " 变成长期稳健发展的 " 白马 " 仍待验证。
思格新能源成立时间较短,但户用储能产品又是一个生命周期极长的产品,产品保修期一般达 10 年之久,且对产品质量有着更高要求,下游分销商更看重企业是否具备长期正常运营的能力。相比于华为、阳光电源等老牌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进一步证明自己。
另一方面,户用储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据起点研究院(SPIR)发布的《2025 全球户用储能行业研究白皮书》,在中国户用储能企业中,华为、比亚迪为两大巨头,份额远超其他企业。除此之外,艾罗能源、派能科技、麦田能源、德业股份、沃太能源等企业构成 " 多强 " 格局,另有安克创新等 " 跨界新秀 ",同时充斥着大量中小型企业。
这种激烈竞争甚至连龙头都承受较大压力。2023 年欧洲储能市场供给过剩,行业龙头受到严重影响。如此前高增长的派能科技,2024 年和 2025 上半年甚至出现扣非后亏损状态。另一家龙头艾罗能源,2023-2024 年连续两年营收净利润下滑,2025 年上半年才恢复增长。
SigenStor 为代表的可堆叠光储一体机火爆后,其他企业也纷纷推出了类似产品,如艾罗能源、沃太能源、派能科技等。同时,也有一系列小厂商较早推出了可堆叠光储一体机,这些产品性价比优势十分突出。这种情况下,思格新能源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思格新能源也在计划全方位强化自身实力。一方面扩大研发团队及提升研发设备及技术,2025-2028 年每年新聘约 100 至 200 名研发人员,期间总共聘用约 700 名新员工,这个数字约为现有(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研发人员的 1.7 倍。
另一方面,思格新能源计划投入资金强化营销及售后服务。售后服务体系可以说是户用储能行业的关键,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将极大增强思格新能源的综合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弱化其成立时间短、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影响。
除此之外,思格新能源也将使用募集资金扩张产能,并用于工商业光储充解决方案、云原生思格云平台以及配套产品的开发上。
综合来看,作为近年来户用储能行业的明星企业,思格新能源已经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果。不过,在储能这个巨头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思格新能源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尺度商业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