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逾 20 个代理品牌的授权或分授权将在一年内到期,股价破发 “香水第一股” CEO 回应市场质疑

在刚刚过去的财报季,国际美妆巨头们的业绩集体承压。但在所有产品线中,香水香氛成为逆势增长的赛道。这也是去年年中这些美妆巨头在财报中透露的一大信息,如今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9 月 4 日,颖通控股(06883.HK,股价 2.200 港元,市值 29.84 亿港元)联合德勤咨询发布的《2025 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全球香水市场规模在未来四年预计将维持 4%~6% 的增速,中国市场预计未来增速则更快,在 2024 — 2028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8%。

香水市场的火热也推动了一家香水代理公司上市。今年 6 月,颖通控股登陆港股市场,成为 " 香水第一股 "。但自 IPO(首次公开募股)以来,颖通控股备受市场质疑,公司高度依赖代理品牌,自营品牌营收占比低,股价表现并不理想。9 月 4 日,颖通控股首席执行官林荆就市场质疑以及香水香氛行业的趋势,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

林荆:一年代理合约期很普遍

上市首日(6 月 26 日),颖通控股破发;截至 9 月 5 日收盘,公司股价仍低于发行价 2.88 港元 / 股。

图片来源:通达信截图

市场在担忧什么?

关键点在于颖通控股是高奢品牌香化头部代理商,极度依赖品牌方的授权与合作。根据公司招股书,截至 3 月 31 日,颖通控股有 22 个品牌的授权或分授权将在一年内到期。与此同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选择将香水品牌的授权收回,改为自营模式。

9 月 4 日,林荆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回应,在中国,目前品牌管理及代理的现状是合约期普遍为 1 年,而在颖通的品牌矩阵中,合作期限至少是 3 到 5 年,长的甚至有 10 年。" 每年都会有品牌可能需要续签,但这些香水品牌跟颖通的合作关系都非常长久。"

截至 5 月 31 日,颖通控股管理的外部品牌多达 72 个,其自有品牌的营收占比在今年一季度仍不足 1%。要知道,自 1999 年起,颖通控股就开始运营自有品牌 Santa Monica 的香水和眼镜。公司自有品牌规划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林荆回应称,一两年内,公司对 Santa Monica 的规划是打磨产品,验证模式;从长期来说,不排除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快速获取成熟的品牌 IP(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创意资产)或核心技术,以实现自有品牌业务的规模化突破。

" 他经济 " 与 " 下沉市场 " 成为新引擎

不可否认的是,以香水为代表的 " 嗅觉经济 " 近年来崛起,推动颖通控股最终在港股上市。

在国际美妆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香水市场实现增长实属不易。另一个印证是,在刚刚过去的财报季,多家国际美妆企业都面临业绩压力,但香水香氛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例如,雅诗兰黛在 2025 财年(2024 年 7 月初至 2025 年 6 月末),护肤等产品线营收均出现下滑,其香水业务则有小幅增长;欧莱雅上半年销售额整体微增,其香水业务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市场作为潜力市场,增速领跑全球。《白皮书》显示,中国市场在 2024 年至 2028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8%,预计到 2028 年将突破 339 亿元。在中国线下市场,2024 年美妆销售额同比下滑 7.9%,香水销售额则同比增长 3.6%。今年以来,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 3.7%,这一增长趋势还在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 2018 年至 2024 年 14% 的年复合增长率,8% 的增速已然放缓。这也意味着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行业的趋势与机会,林荆认为,一方面,一线市场成为存量市场,渗透率较低的二线和下线市场增长机会大;另一方面,男士用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此外,香的延伸品变得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场景都需要 " 香 " 的存在。

《白皮书》显示,在基础、进阶、资深三大用香消费人群中,2025 年一线城市人数占比均达到或超过 50%,相较于 2024 年有较大变化。在资深用香人群中,一线城市人数占比从 2024 年的 23% 攀升至 2025 年的 78%;男士用香消费占比从 2023 年的 37.1% 升至 2024 年的 40.1%。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芊芊 摄

国际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增速放缓,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颖通控股此前披露,其销售的产品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品牌授权商。

" 颖通控股每年至多引进 10 个品牌,而每年接洽的品牌超百个。" 林荆在采访中说。

面对中国市场增速放缓、品牌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哪些品牌在中国市场更有潜力,或者说颖通控股在挑选新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有哪些标准?

林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引入香水品牌主要有三方面考量因素:一是品牌在国外市场已被验证是成功的;二是产品质量稳定;三是品牌方对中国市场有适配意愿。而对于彩妆和护肤品牌,则挑选细分领域的 " 领头羊 "。

与此同时,国内 " 观夏 "" 闻献 " 等香薰品牌在近些年崛起,国内美妆企业也陆续发力香水香氛赛道。毛戈平(01318.HK,股价 102.700 港元,市值 503.42 亿港元)上半年推出 " 国韵凝香 " 和 " 闻道东方 " 两大高端香水系列,上市仅一个多月,实现销量 3.5 万件,贡献收入 1141.3 万元。上美股份(02145.HK,股价 93.150 港元,市值 370.80 亿港元)旗下 " 韩束 " 计划于 2025 年底推出 " 红运 " 香氛系列。

但在《白皮书》披露的 2025 年第二季度全渠道香水 TOP20 品牌中,难觅国产香水品牌的踪影,国际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国产品牌有哪些机会可以实现突围?

林荆告诉记者,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美妆市场之一,本土品牌在大众护肤、美妆领域具备天然优势,即依托国内完整的美妆供应链体系,能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响应与成本控制,形成明显的生产与价格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