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元祺 编辑|Cong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跟风』已渐成难以忽视的行业现象:设计上,封闭前脸、贯穿灯带、极简内饰成为『安全牌』,多数车型陷入『脸盲式』同质化;混动领域,『短续航够用论』盛行,不少品牌以『低成本短续航』快速切入市场,却忽视用户日常纯电通勤的真实需求;营销端,传统模式固化,部分品牌沉迷流量噱头,却与用户真实需求渐行渐远。
在此背景下,荣威在 2025 年成都车展推出的荣威 M7 DMH,不仅是一款重磅预售车型,更成为其跳出行业跟风陷阱的『宣言书』。通过上汽乘用车多位领导的群访发言与车型实力,我们得以窥见荣威『反跟风』的底层逻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用核心技术筑壁垒,用原创设计树标杆。
拒绝『无脸化』,以自信姿态定义
『当前中国的汽车设计分为两大方向,一个是内容比较主流,一个是无脸化的设计。如果说考虑到设计沟通的高价性的话,你可以选择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跟随主流大众的风格。但人生总是会有一些更多的期许,就像做人一样,你想做跟随者还是引领者?如果你想做一个引领者的话,一定要走出你自己的路子。』在成都车展媒体群访中,上汽设计中心全球设计副总裁约瑟夫卡班的这番话,直接点出了当下汽车设计领域的『跟风困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设计逐渐陷入『路径依赖』。比如为凸显『新能源属性』,封闭前脸成为标配,贯穿式灯带几乎成为所有车型的『必选项』,极简内饰则让座舱失去品牌辨识度。『无脸化』『同质化』的设计,本质上是品牌对『设计创新』的回避——选择跟随主流,虽能降低市场接受度风险,却也让车型失去了与用户情感连接的核心载体。而荣威选择了另一条路,卡班坦言:『我来到上汽就是想到荣威这个品牌要跳出来,跳出来肯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我有一定的自信。』
这份自信,首先体现在荣威 M7 DMH 的前脸设计上。『卡班在设计时就提出,近 5 米车长,2 米 82 的轴距,前脸是不是采用传统的新能源前脸?我说绝对不行,要求他把设计功力发挥出来。』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在群访中透露了他对这款车设计的明确要求。最终,荣威 M7 DMH 采用了直瀑式威仪前脸,而非行业常见的封闭设计,整体造型『抬起来』的姿态,卡班表示:『当我设计一台荣威车的时候,我认为它的前脸就应该整个抬起来,是要非常自信、非常昂扬的。不单单是说要让荣威品牌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消费者看到荣威这个车的时候,非常的自信,非常的自豪。』
这种设计并非单纯的『标新立异』,而是对品牌基因与用户审美的深度契合。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钱漾从用户视角补充道:『这款车的造型延续了卡班大师的理念,行业里找不到第二个,它展现的是中式环境中,大气正气的造型,是昂首抬头的姿态。』
对于中国家庭用户而言,『大气』『正气』的造型不仅符合传统审美,更能传递出家庭用车的稳重与体面——这正是荣威跳出设计跟风的关键:不追随『新能源设计符号』,而是回归用户的情感需求与审美偏好。
更值得关注的是,荣威 M7 DMH 的设计还兼顾了长期价值。俞经民提到:『用户只要选了 M7 就会知道,这个比例、结构、造型,不光用着觉得很美很开心,将来二手车残值也高,因为比例好、结构好,耐看,这就是设计的价值。』在多数品牌追求『短期视觉冲击』的当下,荣威的设计逻辑更具长期主义——通过大气稳固的车身比例(近 5 米行政级车身、2820mm 超长轴距)、原创的设计语言,让车型既满足当下审美,又经得起时间考验。这种『反跟风』的设计,本质上是对用户『全生命周期用车体验』的考量,而非单纯的『设计噱头』。
摒弃『短续航够用』,全栈自研造『真混动』
如果说设计跟风是『表面同质化』,那么技术跟风则是『内核空心化』——在混动市场,『短续航够用论』已成为不少品牌的『共识』,部分车型以 50-80km 的纯电续航切入市场,却忽视了用户『日常纯电、长途用油』的核心需求;同时,不少品牌依赖外部技术供应商,缺乏核心控制能力,导致混动系统『油电切换生硬』『油耗虚标』等问题频发。而荣威 M7 DMH 的破局之道,在于以用户需求为标准,用全栈自研技术打造『真混动』。
『这个级别细分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今天我们强调的核心是用户选择混动车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荣威品牌的标准,而是用户在选车过程中实打实关心的三个问题,首先是纯电续航长不长,第二是油耗低不低。我们要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更好的享受纯电,所以我们今天提出「荣威只卖长续航,真混动」。』钱漾在群访中明确了荣威对混动车型的定义——不追随行业『短续航低成本』的跟风逻辑,而是回归用户最关心的『续航』与『油耗』本质。
这份底气,来自荣威全栈自研的 DMH6.0 超级混动系统。『经过跟我们的技术工程中心的不断沟通,我对我们的技术有很强的信心,我们真的是从硬件到芯片再到算法全栈自研。』钱漾透露,上汽技术团队仍在持续优化混动控制算法,『在仇杰仇大师的办公室,他很开心的跟我们分享,他还在写控制软件,不断的在改算法。今天发布会现场讲到算法的细节,不是简简单单的「把电用完再用发动机」,我们认为电动的发动效率和发动机区间匹配其实是可以做到更好的。比如在临时加速时,不是单纯靠发动机硬拉,而是用电补充,实现快速的超车和应对。』
其全栈自研的优势,在核心控制单元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俞经民介绍:『我们做到了全球唯一的由一套芯片实现了 21 合 1,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等,还有以空调为代表的所有耗能单元,都放进了整个动力总成的中央大脑,集成管理,并经过不断迭代,今天到了 6.0 阶段。』这套 21 合 1 的 PICU 混动控制单元,实现了『油电统管』的突破——不同于多数品牌『电归电、油归油』的分开控制,荣威通过 One-Chip 中央大脑,能根据用户驾驶习惯与路况,智能分配油电资源,真正做到『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给你用』。
俞经民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这套系统的优势:『我刚才和仇大师聊天时提到,我们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叫《穷爸爸富爸爸》,它讲的是穷人的思路和富人的思路。为什么会有富人的思路?富人是不是跟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一样——该省省,该花花。而比较贫穷的思路是什么呢?是我先把电用完,再用油。如果说电是「导览」,油是「人民币」,那么该用「导览」时就用「导览」,该用「人民币」时就用「人民币」,用户完全不用烦恼,系统自动帮你分配,按照你的需求来。』
从实测数据来看,荣威 M7 DMH 的技术实力也经得起检验:CLTC 纯电续航达 160km,轻松覆盖一周通勤,多家专业媒体实测日常工况纯电续航更是达 166.5km,反向虚标 104%;满电满油状态下,综合续航突破 2143km,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 2.57L,即便在 120km/h 满载极限工况下,仍能保持优秀油耗表现。
更重要的是,荣威还提供行业唯一的『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钱漾强调:『客户一定会担心用车的保障,我们荣威会一直坚持不断的对服务保障进行升级。』这种『技术 + 保障』的双重支撑,让『长续航真混动』不再是口号,而是用户可感知的真实体验。
回溯技术积淀,荣威的『反跟风』并非一蹴而就。俞经民表示:『我们上一代的 DMH,早在 2017 年就作为唯一汽车类项目,拿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到了 2023 年,我们推出了 DMH 1.0,在短短三年间,它已经迭代到了 6.0。』正是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持续迭代,让荣威在混动领域摆脱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走出了一条『自研创新』的道路,这也成为其跳出技术跟风陷阱的核心壁垒。
不再『离用户远』,构建全体系
在汽车行业进入『用户时代』的当下,不少品牌仍困于『离用户远』的跟风陷阱——营销端依赖传统广告,渠道端沿用老旧模式,产品定义与用户需求脱节。
钱漾从产品、营销、渠道三个维度,阐述了荣威的 TO C 逻辑:『TO C 本质上是要真正在客户身边,如果做产品的人不知道用户要什么,不知道用户怎么选车,在意什么,那你规划的产品就不可能成功。』
在产品定义上,荣威 M7 DMH 完全围绕家庭用户需求展开——近 5 米车长与 2820mm 轴距带来宽适空间,乳胶感慕斯舒压座椅采用 Ultra Touch 亲肤表层与 Surflex 高慢回弹海绵,既能分散臀部压力,又能提供充足支撑,钱漾作为产品出身的管理者,对座椅体验尤为重视:『我身边的人没有人说坐着不好的。』
甚至针对家庭用户的敬老需求,荣威还设计了全景沙发躺椅,俞经民分享了自己的真实体验:『我每个月会请我 91 岁的父亲出去做一次开背,之前他坐第二排,我就定做了一个脚垫,但总觉得还不够,直到体验了荣威 M7 这款车的全景沙发躺椅功能,父亲坐上去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作为儿子尽到孝了。家庭用车,难道不就该有这样的配置吗?』
在营销端,荣威摒弃了传统『高举高打』的跟风模式,转而拥抱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沟通方式。『现在是个新媒体时代,很多人在直播,直播本质上也很客观。荣威现在不是一个强势的品牌,它在消费者购买清单上排序不是特别靠前。但直播这种方式,当用户有了某一个品类消费的需求的时候,能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产品。』
钱漾认为,直播的价值在于『精准触达』——当用户有混动车型需求时,能通过直播直观了解产品优势,『我非常有信心,我们的消费者对这样一个级别的、有混动车型需求的消费者会看一眼,他们不会觉得这个产品差的,这样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俞经民则从营销本质补充道:『其实我们经营的是同样的东西,叫注意力经济,要传播出去,要吸引注意力。我有一个团队,在座各位背后都有一个团队。人是核武器,各位都是各位单位里面的核武器,但如果单位只就一个「核武器」,万一打掉了也就没有了,那最好团队是一群核武器。』
『团队作战』的营销逻辑,避免了单一流量依赖,而是通过多维度、多场景的沟通,让用户真正『看见』荣威。
渠道端,荣威的创新在于『荣威 M 网』的建立。『我们从没忘记过我们的终端零售,经销商,怎么让经销商体系运转,同时不断改善用户服务环境。这次,我们建立了「荣威 M 网」概念,我们重新建立了一个子网络。在这里面,一切按照数据化、标准化的方式,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钱漾强调,渠道的核心不是『卖车』,而是『建立关系』:『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一时的成交,而是有实打实的在每一个告诉顾客可以交个朋友,建立长久关系。』这种『数据化 + 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让用户在购车、用车全流程中都能获得一致的优质体验,避免了传统渠道『服务参差不齐』的问题。
智能座舱的设计,更是荣威『离用户近』的点睛之笔。在多数品牌追求『车机取代手机』的跟风逻辑下,荣威提出了不同的理念——车机永远不是用来取代手机的。钱漾介绍道,荣威 M7 DMH 已实现手机屏幕完全投射车机,操作习惯与手机一致,且支持全品牌覆盖——无论用户用 OPPO、vivo、小米、华为还是苹果手机,都能获得流畅的互联体验,『我们的优势在于「全兼容」,不管客户用什么样的手机,都能在我们车上获得最好的手机互联体验,同时我们也希望手机厂商「卷」起来,不断的在手车互联功能上创新,给客户做到最好。』
在 AI 交互领域,荣威也在突破行业『唤醒语依赖』的跟风现状。『荣威当年靠「我要看星星」打开了语音交互的新世界,而现在 AI 的发展,绝不止于语音本身,未来一定是多模态的。』
钱漾透露,荣威正在研发『语音交互不用唤醒语』的功能,『大家想想,现在的 3C 产品、智能网联设备,哪个不要唤醒语?我们就是要突破,让车机能随时听见、随时看见,随时为你服务。』同时,与火山引擎合作的豆包推理大模型将在荣威 M7 DMH 上全球首发,『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打造一个像人一样的智能助理,能够真正帮用户解决问题』,而车舱作为『密闭空间、安全优先、使用目的明确』的场景,也成为 AI 落地的绝佳载体。这种『以用户便捷性为核心』的智能交互逻辑,避免了『为智能而智能』的跟风,真正让技术服务于用户。
以『大美好』兑现用户价值
『DMH 谐音为「大美好」,而荣威 M7 DMH 就是承载着我们「大美好」愿望的全新产品。』俞经民在群访中提到的『大美好』,或许是荣威跳出跟风陷阱的底层逻辑——不追求短期热点,不追随行业潮流,而是以『为用户带来大美好』为目标,在产品、技术、服务上持续投入。
『大美好』的概念被具象化地体现在产品的『全面性』上。俞经民细数了荣威 M7 DMH 的『七个好』:DMH 超级混动系统的好、长续航的好、低能耗的好、全品牌手车联的好、AI 语音大模型的好、大空间舒适座椅的好、全景沙发躺椅的好。
这『七个好』并非孤立的卖点,而是围绕家庭用户需求的全面解决方案——从通勤到长途、从驾驶到乘坐、从智能到舒适,荣威 M7 DMH 覆盖了用户用车的全场景,避免了多数品牌『单点跟风炒作』的局限。
『大美好』,同时体现在团队的『力出一孔』上。『这一年,上汽乘用车从产品到营销团队,特别卡班大师来加持,有一群「核武器」,而且有「核武器」对应的严谨,满满细节、各个甬道完全拉齐,力出一孔,IPMS 系统在发挥作用。这就不是一个英雄在战斗,一个人不会是英雄。』俞经民强调,荣威的『反跟风』不是某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团队围绕用户需求的协同作战——设计团队打造原创造型,技术团队攻坚核心系统,营销团队贴近用户沟通,渠道团队优化服务体验,每个环节都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最终形成『全体系反跟风』的合力。
从行业视角看,荣威跳出跟风陷阱的路径,并非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以用户真实需求为锚点,用核心技术构建壁垒,用原创设计传递品牌价值。当多数品牌在设计上追求『安全牌』,荣威选择用自信的造型对话用户审美;当混动市场陷入『短续航够用』的内卷,荣威用全栈自研技术定义『真混动』标准;当营销端沉迷流量噱头,荣威用 TOC 全体系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这种逻辑,矫正了『趋势大于用户』的行业偏差,为陷入跟风困局的品牌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跟对趋势』,而是『读懂用户』。
荣威 M7 DMH 的预售,既是其『反跟风』逻辑的落地成果,也是对用户的承诺。正如俞经民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服务荣威品牌,用一句话让大家选择荣威,就是放心、信赖,再往前就是超值、体面。今天 M7 就能做到,让用户从容的选择。』未来,荣威能否持续以『反跟风』的姿态引领行业,或许还需时间检验,但至少从荣威 M7 DMH 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对用户需求的敬畏、对核心技术的坚守、对原创设计的自信——这正是跳出跟风陷阱的关键,也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