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5 年上半年酒业半年报数据公布。从数据来看,除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头部企业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长外,大多数白酒企业营收、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01
茅台、五粮液等净利增长
金种子酒亏损 7200 万
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等企业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长,大部分白酒企业营收、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贵州茅台发布 2025 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910.94 亿元,同比增长 9.16%;实现归母净利润 454.03 亿元,同比增长 8.89%。其中,茅台酒的营业收入为 755.90 亿元,同比增长 10.24%。
五粮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27.71 亿元,同比增长 4.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94.92 亿元,同比增长 2.28%。
山西汾酒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39.64 亿元,同比上升 5.35%;净利润 85.05 亿元,同比上升 1.13%。
金种子酒公布的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4 亿元,同比减少 27.47%;实现归母净利润 -7200 万元,同比减少 750.54%。
财经评论人士杨德龙认为,白酒行业正处于宏观经济周期、产业调整周期、企业自身发展周期的三重叠加时期,什么时候出现走好,什么时候走好,目前尚无法判断。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近期科技龙头寒武纪股价超过贵州茅台,这体现出资本的眼光和时代的变迁。
白酒规上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
减少上百家
根据此前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白酒行业上半年相关产业数据情况。2025 年 1-6 月份,白酒规上企业数量为 887 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100 多家,规上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白酒产业产量完成 191.59 万千升,同比下降 5.8%;销售收入 3304.2 亿元,同比微增 0.19%;利润实现了 876.87 亿元,比去年下降 10.93%。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当下白酒行业已由高速粗放增长进入 " 深度分化期 ",那些拥有优质品质、品牌、品格的白酒企业才能持续上升,而没能抓住市场的三四线品牌,可能逐渐被市场淘汰或被兼并。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100 多家规上企业掉队 ",这是 2020 年以来 " 库存高企 + 需求放缓 + 政策收紧 " 三重压力的集中体现。规上企业从去年同期近千家减至 887 家,意味着行业正式步入深水区,一些中小酒厂资金链断裂,被并购或退出。渠道端去库存导致 OEM、贴牌产品最先被挤掉。因此,行业集中度继续向 Top10 靠拢,出现 " 强者恒强 " 格局。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市场三要素是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意向。从市场来看,购买力不足导致消费者目前对高端白酒的购买意向和欲望降低。上半年白酒行业虽然 " 寒意 " 袭人,但也出现一些积极因素。比如,龙头酒企韧性凸显,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虽然行业整体承压,但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仍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出强大的品牌力、现金流和高效决策机制优势,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壁垒。
行业呈现 "U 型 " 复苏
明年有望逐步走出调整期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 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目前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 900 天,同比增长 10%;60% 企业产品价格出现倒挂。800 — 1500 元价格带倒挂严重,100 — 300 元价格带为动销主力。58.1% 的经销商、终端零售商的库存增加;超半数表示实际销售价格倒挂加剧,不少面临现金流压力。
谈及下半年以及明年的白酒行业预期,柏文喜表示,短期看批价,中期看库存,长期看分红。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酒业作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宏观经济的阶段性波动,直接影响了酒类消费的整体需求释放节奏与市场购买力。此外,白酒产业已从此前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在经历前期快速扩张后,发展逐步进入 " 平台期 "。原有核心产品的增长势能趋于平缓,新品类、新市场的拓展尚未形成有效支撑。
肖竹青认为,当前行业正处于 " 黎明时分 ",2025 年下半年行业有望筑底企稳。中秋、十一旺季或成为名酒价格筑底反弹的窗口期,叠加低度化新品和即时零售渠道渗透,行业将呈现 "U 型 " 复苏。2026 年有望逐步走出调整期。白酒产业正在向 " 优势品牌、优势企业、优势产区 " 集中,这一趋势不可逆。估值已至历史相对低位,具备修复潜力。
来源 / 东市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