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14小时前

【网观西安】不年轻≠不中用

年轻干部事关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和长远发展,关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但在具体实践中,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使用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地方:个别地方在选拔中忽视 " 老同志 ",偏重用 " 年轻人 ";一些年轻干部出现 " 玩心重、混日子 " 的情况;机关内部还存在 " 鞭打快牛 "、能者过劳的现象。

事实上,不年轻也并非不中用。唯有科学用人、均衡分工、严格考核,才能激发队伍的整体活力。

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敢闯敢试,是推动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干部的价值,不能简单用年龄来界定。

不年轻,并不意味着不中用。

那些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正值职业黄金期的 " 老同志 " 也同样重要。" 老同志 " 过去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是他们在统筹协调、应对风险时的独特优势。这些沉淀下来的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复制的。忽视这一群体,可能会导致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被边缘化,干部队伍的活力反而会受损。

调动" 老同志 "的积极性,关键在于用其所长、念其所需。在岗位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工作特长和实践经验,把他们更多放在需要指导把关、协调统筹的关键岗位上;同时也应注重激励与保障,打开合理的继续晋升通道,让他们看到继续奋斗的希望;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尊重与信任,推动 " 传帮带 " 机制,让他们在培养新人中实现价值感与成就感。

因此,干部队伍建设应该更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把年轻干部的朝气" 老同志 "的经验结合起来让不同阶段的干部都能有劲头、有奔头。1 同时在选拔中也要把好 " 三关 " ——政治关、能力关和廉洁关。2

既要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历练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也要为 " 老同志 " 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经验传授、风险防控、统筹协调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而不是被简单地边缘化。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薪火相传,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 " 鞭打快牛 " 的错误现象。能力强、效率高的干部,工作内容往往是最多的;而主动性不足、效率偏低的干部,却常常在一边无所事事。

这种不合理的分工,使得 " 快牛 " 被掏空,不断透支他们的精力与健康;另一方面,也助长了 " 慢牛 " 的懒散与消极,形成 "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 的思想。最终的结果,是整体效能不升反降,甚至还会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 的严重后果。

破解这一顽疾,关键在于转变用人方式。

要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实际成绩为导向,不仅考量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更注重其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防止消极怠工蒙混过关。

要科学分配任务,建立合理的轮岗和调配机制。为 " 快牛 " 减轻负担、拓宽发展空间,同时也要通过不断地培训、督导等方式推动 " 慢牛 " 的成长,形成人人有事做,团队共同发展的格局。

还可完善奖惩机制。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及时褒奖,对消极懈怠的干部明确整改方向与时限,确保奖罚分明。

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无论是避免片面 " 年轻化 ",还是杜绝 " 鞭打快牛 ",其核心都在于坚持科学用人,最大限度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只有在选人用人中做到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在工作分工上合理均衡、各尽其才,才能让年轻干部在历练中成长、" 老同志 " 也能在岗位上继续发光。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