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经济周期," 反内卷 " 成了企业的新命题,而 " 做大蛋糕 " 的关键,在于员工。在发布 25 年上半年财报后,顺丰控股同步披露 " 共同成长持股计划 ",控股股东自愿无偿赠予不超过 2 亿股 A 股股票,优秀员工无需出资即可获得股票激励。按照顺丰控股最新股价计算,这笔股票价值约为 92 亿元。
企业与员工的价值分配体系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状况。本世纪初期,硅谷的大获成功让 " 员工持股 " 成为日益流行的激励模式,包括谷歌在内的诸多互联网巨头均有员工持股计划。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只要方法得当,广泛持股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帮助公司吸引更好的员工、获得更好的效益。"
国内许多互联网公司以及华为,也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具体执行上,不同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相差甚远。比如有的公司需员工掏钱购买期权;有的公司招聘时会跟员工谈好薪酬包,其中包含基础工资和期权包,股票给的多,工资给的少。
顺丰这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直接给在职优秀员工激励股票,老板自愿无偿赠予,这既是对既得成果的分享,也可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价值分配体系。
从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不论是从行业环境、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顺丰都算得上是捷报频传。上半年,顺丰控股营收 1468.58 亿元,同比增加 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7.38 亿元,同比增加 19.37%。作为核心业务的速运物流收入达 1093 亿元,同比增长 10.4%;在外卖大战等新竞争态势下,顺丰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迎来爆发,上半年营收达 54.9 亿元,同比激增 38.9%;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 342.3 亿元,同比增加 9.7%,海外运营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在鄂州货运枢纽累计开通国际航线 19 条,出海顺畅。
AI 时代,有的企业将员工当机器用,有的企业加速推动 " 机器换人 ",但依然有一些企业在坚持 " 以人为本 ",用好人的创造力,加速业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准、创造更多价值。
要让员工释放创造力,企业不能只靠管理方法与工具的迭代。只有真正将自己当公司的主人翁,员工才可能在更高效的协作中,释放出惊人的创造力。因此,员工股权激励并不是简单地关系到吸引、留住、绑定人才的命题,它构建的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原动力。
还有消息透露,顺丰总裁王卫将以个人名义对服务超 10 年以上的员工发放感谢金," 以感谢员工的长期坚持与辛苦付出,鼓励更多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相较于价值近百亿的股票激励而言,感谢金不会显得过于丰厚,来自老板的大红包的情绪价值大于现金价值本身,这是一种尊重的表达。
在物流快递行业,顺丰曾对外表态," 一线小哥永远是顺丰最重要的资产,同时也是拓展市场和服务客户的核心力量。" 在给一线快递员保障基础福利外,还持续提升关怀温度、助力长期发展,比如投入专项资金为小哥提供学历技能提升补贴,转岗转型培训以及家属福利等支持。
善待快递员,他们工作就会更加稳定,更有意愿做好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顺丰业务也就有了增长的根本基础。这跟顺丰这一次给员工馈赠 2 亿股股票的逻辑是一样的。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中国许多产业都在加速内卷,甚至陷入泥潭。电商行业的补贴 " 低价大战 " 已告一段落,但 25 年市场又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车企价格战。
内卷注定是零和博弈,因其本质是 " 分蛋糕 " 的思维。企业必须要反内卷,要想法设法 " 做大蛋糕 "。企业做增量,经济才可能高质量增长,就业才能有保障。顺丰出海做更广袤的市场,拓展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客群,就是在做大蛋糕。
如何判断是否内卷?看增长是来自于新客户、新场景、新需求,还是来自于竞争对手的三瓜两枣。
做大蛋糕,首先要求企业有正确的方向、" 做对的事情 "。定方向、定战略是决策层的事情,但要 " 把事情做对 ",就需要有足够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的团队,说到底就是每一个员工的身体力行。员工激励,无疑是促进 " 把事情做对 " 的关键。
在发布上半年财报时,顺丰还推出了中期现金分红计划,分红金额为人民币 23.2 亿元,约占 2025 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40%,较去年同期分红金额提升,这表明顺丰现金流足够稳健,管理层对未来业绩发展、中国经济潜力有十足的信心。
毫不吝惜善待员工、老老实实回馈股东,我觉得这是顺丰的格局。" 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一致,目标一致,步调合一,增长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