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20分钟前

发布 AI 钉钉 1.0,还有 AI 硬件!钉钉十周年选择“从零开始”

眨眼之间,十年就过去了。

8 月 25 日,钉钉在阿里总部举办了钉钉十周年暨 AI 钉钉 1.0 新品发布会,罗超频道受邀参加,并为大家带回现场报道。作为智能办公领域的国民级软件,钉钉在今年迎回了他们的创始人,现任 CEO 无招(陈航)。无招的回归无疑给钉钉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 "AI 钉钉 "。

图源:雷科技

在发布会现场,钉钉首先公布了一组数据:2600 万个服务企业组织、19 万 + 付费企业组织、79% 的 A 股上市企业使用钉钉、AI 应用数量达 141 万个,同时还拥有 6000+ 的生态合作伙伴。

图源:雷科技

从数据不难看出,钉钉的 " 国民级 " 智能办公软件地位并非夸张,很多人都肯定用过钉钉打卡,而在疫情期间,钉钉更是成为众多学校、企业的远程教学 / 办公软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钉钉开始在推动中国数字化的路上埋头猛冲。

十年是一个槛,如何让钉钉能够更符合当下企业、用户的需求,是无招回归钉钉后首先需要思考的事情。然后,他就为我们带来了钉钉 8.0,抑或者你可以称其为 "AI 钉钉 1.0"。

AI 钉钉 1.0 的发布,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规模最大的协同办公 app,正式走向 AI 原生。对于钉钉来说,这并不只是一次版本迭代,更是一次重生," 我总是在想,如果我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一个钉钉,它会是怎样的?",钉钉 CEO 无招在发布会上如此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 钉钉 8.0" 代号取名为 " 蕨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高等植物,象征生命系统真正成型,这也隐喻钉钉经过十年 " 扎根生长 " 后,在 AI 的加持下迎来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围绕着 "AI" 这个主题,钉钉此次推出了多款重磅的 AI 功能和新品,希望可以重塑智能办公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核心则是钉钉 One,这是由新一代 AI 驱动的工作入口与信息流,同时也是全球首个以 Agent 智能体驱动的工作信息流。

单看概念或许有点抽象,其实不难理解,在发布会现场,无招就用 " 奏折 " 来做比喻,AI 钉钉就像是用户的专属秘书,将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任务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根据重要性排序,最终像信息流一样呈现在用户的面前。

此时,用户只需要像 " 批阅奏折 " 一样按顺序处理工作即可,而且在处理工作的同时还能调用 AI 钉钉的各项功能,如创建日程、整理项目数据、AI 搜问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工作协助。

为了打造钉钉 One 这个新的核心功能,钉钉也对一系列分支应用做了 AI 重构,比如 "AI 搜问 " 将不再限于互联网信息和大模型内部数据,而是会在用户权限范围内,检索企业内分散的聊天记录、文档、邮件、表格、业务数据等诸多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再结合在线和端侧的数据,为用户提供更精确有效的回答。

此外,非常受欢迎的 AI 表格也迎来了全面升级,钉钉将其升级为基于 AI 搭建的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让用户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描述需求。然后钉钉会自动生成表格、仪表盘或工作流等一系列的文件,甚至可以用来搭建一套完整的智能业务系统,让小型企业也可以快速构建属于自己的智能工作流。

而在一系列的功能升级中,自然也离不开在线会议这个使用率很高的应用。此次钉钉为其升级了全新的 AI 听记,可以实现语音内容的实时转写、语义分析和智能摘要。

而且还支持个性化的语音识别定制需求,针对口音较重的发展者,可以通过上传一段录音的方式,显著强化 AI 的识别精度,从现场演示看,即使是口音非常严重的普通话,实时转录的精准度也达到 97% 以上,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需求,但钉钉注意到了,这也是深度扎根行业所带来的收益。

无招一直对钉钉的定位有着精准的判断:不只是服务于大企业,更要关注小企业。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钉钉此次发布会上,重点提及的一个 AI 功能,就是可以一键创建契合公司类型的管理体系,从部门设立到职能分工,都可以得到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这也让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变得更加简单与轻松。

同时,钉钉也宣布了庞大的出海计划,希望可以利用 AI 钉钉 1.0 的特性,助力海内外的企业降低数字化成本(相较于海外同类型软件成本下降 75%),并且让中国的 AI 力量走出去,与全球的企业竞争。

基于这一系列的 AI 功能升级,钉钉 One 就像是为每个用户都配备了一位私人秘书,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处理工作任务。

一直以来,钉钉都是以虚拟的形态,存在于你我的智能终端上,但是从今天开始就不一样了,钉钉第一次拥有了在物理世界的 " 身体 " —— DingTalk A1。

作为钉钉的收款 AI 硬件产品,DingTalk A1 的体型非常小巧,仅半张银行卡的大小,厚度为 3.8 毫米且重量仅为 40.8 克。而且,它可以通过磁吸方式搭配 iPhone 或磁吸手机壳来使用,方便用户随身携带。

DingTalk A1 内置 6 麦克风阵列(5 个全向麦克风 +1 个骨传导单元),并且采用定制的 AI 音频芯片,能够实现 8 米范围的原句拾音,同时还能基于 AI 大模型智能分离说话人的声音和位置。

而且,DingTalk A1 与钉钉 app 可以深度协同,在录音的同时可以将语音记录实时转写到手机钉钉 app 上,并且为用户提供摘要、翻译等一系列功能,在日常会议中,DingTalk A1 也可以充当会议麦克风使用。

DingTalk A1 将在 9 月 15 日正式开售,其中旗舰版售价为 799 元,青春版售价则是 499 元,作为一款随身 AI 助手,这个价格还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

在发布会上,无招也提到很多人都担心 AI 发展起来后会取代人类,但是钉钉并不这么认为,钉钉的每一项功能升级,都是以人为核心,构建一个围绕 " 人 " 的 AI 辅助体系。

未来的办公室,或许例行报告将直接由 AI 自动拟写汇总,业务数据也是 AI 实时监测预警,不同国家的员工 / 客户可以毫无障碍的跨语言沟通,而且每个人的待办清单都由 AI 动态优化,人们将更多地扮演监督者和决策者角色,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可以有时间去享受生活。

在罗超频道看来,AI 钉钉 1.0 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这是国内协同办公领域,第一款从底层进行 AI 原生重构的产品,必然也会成为其他同行的追赶对象。

钉钉选择在十周年之际全面拥抱 AI,其实也是对未来办公生态的一次押注,同样的选择已经发生在其竞争对手身上:字节跳动的飞书推出 "My AI" 助手并宣称 "All in AI"(但并非对飞书进行全面重构);腾讯企业微信开始在核心业务上引入 AI 大模型,这些都是钉钉最直接的对手。

而在外部,微软、谷歌等国际互联网巨头拥抱 AI 也早已不是新闻,微软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谷歌的 Google Workspace,都正在将 AI 深度融入整个工作流程中,AI 将成为未来工作场景的核心,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共识。

所以,对于钉钉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要不就像前两年一样继续小打小闹,要不就 " 断舍离 ",从零开始打造一个 " 为 AI 而生 " 的新钉钉,同时也将颠覆传统的数字工具形态。

在发布会的最后,无招还官宣了 AI 钉钉 2.0 的存在—— DingTalk Real,从名字及现场展示的功能特性来看,不难猜到这是一款面向本地端侧部署的 AI 工作站,除了将带来更进一步的 AI 支持外,还能够 7*24 小时持续为用户处理工作事务。

虽然 AI 钉钉 2.0 的发布时间还挺遥远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AI 钉钉 1.0 已经为我们揭开了未来办公生态的冰山一角有人说,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塑造了今天的数字化办公生态,而在十年后的今天,AI 也将彻底重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一个由 AI 深度参与和辅助的办公新时代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