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无锡,暑热未消。无锡市委党校会场内更是一片火热。33 岁的赵楠楠正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这位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要讲述的,不是马本斋将军的赫赫战功,而是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老人绝食七日、以身殉国的故事。
用青春之声讲好英烈故事
" 我是中国人,绝不接受日本的饭食!" 当赵楠楠念出白文冠老人这句掷地有声的遗言时,台下年轻的观众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赵楠楠在《英雄背后的英雄》演讲中,将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与新时代戍边英烈陈祥榕的母亲姚久穗一同讲述——前者以绝食殉国明志,后者以 " 陈母问勇 " 彰显家国大义。
江苏省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95 后 " 讲解员刘震宇讲述的是一位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路展烈士:路展原名李兴邦,18 岁奔赴延安,20 岁潜伏敌穴,24 岁策反高树勋,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赴国外执行隐蔽任务。他隐姓埋名 27 载,47 岁牺牲于异国他乡……墓碑上仅写着 " 解放军干部中共党员路展同志遗骨 " 十五字。
力量,源于对无数默默无名英烈的深刻解读。大赛中,选手们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深入挖掘英烈事迹,用一个个感人故事勾勒出英烈群体的壮阔图景:有的名垂青史,更多的则汇入历史长河,无名,却无愧。
借时代之境弘扬英烈精神
英烈事迹和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英雄,需要英烈精神。决赛现场,选手们情感的张力在不同的叙事中奔涌。
自贡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讲解员黄心宇,带来一封 " 用竹签蘸棉灰写就的血泪家书 "。那是 " 红岩精神 " 代表江竹筠 76 年前在渣滓洞的托孤绝笔。当黄心宇缓缓念出 " 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时,一位革命母亲的信仰之坚、党性之强、爱子之切击痛了现场每一位听众。
" 广州是英雄城,木棉花是英雄花。" 熊辉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一个动人细节:今年木棉盛开时,有游客将掉落的花朵轻轻放在广州起义领导人杨殷的雕像上。" 这种无声的致敬,就是最好的共鸣。"
聚多方之力传承红色基因
"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大赛的舞台上,传承绵延不绝。
" 李湘烈士抗美援朝战死疆场;其儿李广建攻坚海军装备,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孙李延参与设计高分三号卫星。三代人以不同方式捍卫着祖国的安全。红色基因在三代人的血脉中传承。"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田雯霄声音微颤,深情难抑。
来自贵州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小红领巾讲解员漆铭臣带来少年英雄袁咨桐的故事,来自江西赣州市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徐巍巍带来烈士王金长遗孀段桂秀等待革命胜利的故事……选手们来自四面八方,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却因共同的使命汇聚在一起:让红色基因代代传,让精神旗帜永飘扬。
作者:中国双拥全媒体记者 胡馨好 王雪莹 曹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