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财联社 24分钟前

人形机器人持续升温,A 股零部件公司产业化进度如何?

政策端持续发力、产业巨头积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多重利好催化。

为进一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科创板日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多家企业。

从了解到的整体情况看,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部分企业已有小规模量产,或处于样品测试及市场开拓阶段;其他企业则尚处于布局、研发阶段。

2025 年,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 "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来自产业链的信号已开始清晰显现。据 MIR 睿工业预测,2025-2030 年,人形机器人将以 83% 的复合增长率高速扩容,预计 2030 年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达到 23 万台。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在产业化起步阶段,处于规模化、产业化前夜,行业仍存在核心零部件制约、商业模式待验证等诸多挑战,人形机器人本身正经历从 " 功能替代 " 到 " 价值共创 " 的关键跃迁阶段。

部分零部件厂商处于样品试生产阶段

随着人形机器人加速量产,作为 " 关节 " 核心部件的精密减速器,也将迎来新一轮产能与技术的全面较量。根据负载不同,减速器可划分为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和 RV 减速器。

其中,绿的谐波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其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传动部位。在刚刚落幕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绿的谐波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绿的谐波具备完善的谐波减速机生产线,可提供 Size3 至 Size58 等众多型号产品。其中 Size3 等微型谐波减速机设计紧凑、轻量化,是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最优选择之一。

绿的谐波 2025 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部分头部厂商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在 RV 减速器方面,专业齿轮制造企业双环传动董秘办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旗下子公司环动科技主要从事 RV 减速器。目前环动科技正在申报上交所科创板 IPO。

公开信息显示,环动科技作为长期专注于机器人关节高精密减速器及执行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是埃斯顿、埃夫特、汇川技术等国内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根据环动科技招股书,该公司目前在研项目中,包括针对人形机器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实际应用工况,开展多类型系列化减速器正向设计机理研究,解决其轻量化、高精度、高效率、高承载能力的迫切需求。

电机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担当重要角色,其中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运动的 " 心脏 "。

谈及无框力矩电机布局情况,国内另一家企业步科股份董秘办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该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全向舵轮等核心动力部件产品。其中,公司无框力矩电机已经推出第四代产品,相较于第三代,在布线、布板、温升等方面有提升。

对于步科股份无框力矩电机的应用场景及用量,上述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该公司的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大关节部位。具体人形机器人需配备多少台无框电机,核心取决于客户的本体设计逻辑。按照设计规律,大关节的每个轴会对应 1 台无框电机,且电机数量与机器人自由度呈 " 一一对应 " 关系。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全身人形机器人,无框电机用量达 20 多台。

目前 A 股市场涉及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小脑)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汇川技术、禾川科技等。

禾川科技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当下出货量比较多的是线性关节执行器,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腕、肘、膝和踝等关节,以及需要直线运动的部件,如手臂的伸展、腿部的移动等。

" 目前禾川科技的线性关节执行器产品仍以送样为主,还未实现批量化落地。"该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

作为国产工业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汇川技术积极布局驱动模组、执行器等零部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腕、肘、膝和踝等关节驱动。

针对公司在伺服控制领域进展,8 月 22 日,汇川技术董秘办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该公司 2025 年刚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现阶段主要聚焦在工业场景,还没有形成销售。目前公司相关业务主要做一些零部件的开发工作,产品包括无框力矩电机、驱动模组、执行器、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的研发。

多方聚力攻关核心零部件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在产业链规模、应用生态和场景等方面具有优势,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但仍存在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高端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不足、部分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原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罗军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单从硬件角度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核心零部件领域,与国外同类最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在逐年缩小。

国内从事线性关节执行器产品的上市公司董秘办人士对于《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国内人形机器人关节环节常见的是采用旋转、线性两种解决方案,其所在公司主要供应线性关节执行器,产品在国内处于中高端水平,特点是承载力大,至少能承受 50 公斤压力;而对应的旋转关节产品,承压力约为 30 公斤。"

在负载能力上,国外先进线性关节执行器产品的负载能力通常更出色。例如日本、德国等国际头部品牌的高端系列,负载可达到 100 公斤以上。

采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核心零部件供给是未来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近些年国产零部件取得长足发展,但部分产品与世界最先进水平间的差距仍需进一步追赶。

一位 " 跨界 " 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上市公司高管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通用操作、商业服务、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成本较高与行业标准缺位等多重发展瓶颈。其中,在商业化成本压力方面,以高精度灵巧手等核心部件为例,价格要万元级到大几万不等,单价过高,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本。

事实上,为促进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攻关,中央及地方已出台多项政策。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 具身智能 " 与 " 智能机器人 " 并列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标志着这一前沿领域正式跃升为国家战略。

8 月 12 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 白菜心工程 " 等,支持企业开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攻关,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 " 卡脖子 " 技术难题。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